06.12 油脂淡季仍弱,但遠月的機會較明顯

一、豆粕需求影響豆油供給

豆油方面,預計6-8月大豆到港總計接近2800萬噸,原材料供給充足。同時油廠銷售出的未執行合同量遠超去年同期和過去三年均值,其中夾雜了貿易摩擦期間簽訂的高基差合同,在提前鎖定利潤的情況下,預期油廠的壓榨開機意願較高。而當前豆粕庫存水平較高,提早達到了年內季節性高點,如果隨後豆粕需求有所好轉,庫存壓力緩解,更會促進油廠壓榨開機率。豆油庫存雖然較前期有所消耗,但是仍然處於歷史高位,而且近兩週有抬升跡象。疊加夏季是油脂消費淡季,預期豆油夏季基本面難有起色。另外,需關注如下幾種可能提前結束豆油季節性弱勢的情況,貿易摩擦帶來的內盤成本重心上移,美盤CBOT大豆因南美減產或後續的天氣問題上漲帶來的價格重心上移,以及粕類需求持續不振引起脹庫停機導致的豆油供給減少。

二、棕櫚油基本面偏弱

棕櫚油近期情況變化不大,雖然馬來西亞MPOB發佈的5月單產數據不及預期,但仍難改變馬來西亞產地庫存居高不下的情形。馬來西亞5月期末庫存217萬噸,遠高於五年均值和去年同期水平。另外主要需求國印度為了應對進口稅增加以及齋月節備貨,在3月底4月初進口了大量的棕櫚油,其5月份的進口量明顯受到擠佔,大幅小於五年均值和去年同期水平,預計隨後2-3個月由於關稅增加和需求減弱的問題進口量仍然難有改善。我國對棕櫚油的進口量一直是呈現年內兩邊高中間低的季節特性。歐盟進口穩定,巴基斯坦佔比較少,總體而言夏季棕櫚油的需求不旺,疊加馬來西亞正處季節性增產期,基本面整體偏弱。此外,原油雖然近期有所回落,但整體仍然處於上行趨勢之中,需要密切關注生物柴油題材對棕櫚油的帶動作用。

三、菜籽油一枝難獨秀

菜籽油的基本面情況較好,我國每年自產油菜籽及進口油菜籽的壓榨生產,加上菜籽油的直接進口可以滿足國內大部分的需求,但是預計仍有接近100萬噸的需求缺口。而今年國儲預計拍賣20萬噸,定向銷售90萬噸,國儲剩餘庫存對市場灌注現貨流動性的能力明顯減弱。此前菜籽油也確實走出了一波小幅反彈,但是菜籽油在我國油脂貿易中佔比最小,在其他油脂基本面不好的情況下,很難帶動油脂板塊整體上行,同時我國油菜籽陸續上市,隨後8月加拿大菜籽也將上市,菜籽油在隨後的需求淡季中階段性供給較為充足,價格難有大作為。

結合上述情況,近期基本面情況確實不佳,輕言做多風險較大。但是以豆油為例,其對應的價格也一直處在歷史價格中較低的位置震盪整理,如果盛夏時節油脂類商品基本面情況與現在相比差距較為溫和,而基本面充分兌現,價格仍維持底部震盪,那麼隨著淡季結束,油脂遠月合約或將有所起色。關於品種選擇方面,棕櫚油可以關注原油價格對生物柴油的需求帶動,菜籽油、豆油可以根據二者間的價差變化情況進行選擇。

作者:趙廣鈺;來源:南華研究;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