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走進綿陽養蠶人


綿陽是“絲綢之母”嫘祖的故鄉,栽桑養蠶歷史悠久,蠶絲文化源遠流長,是四川省優質蠶繭主產區之一,蠶桑基地規模、蠶繭質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茅。

今天,小編與各位分享關於養蠶的故事。小編今天走進的養蠶人姓肖,是三臺縣立新鎮人,與蠶打了幾十年交道,這一批養了三張蠶。

蠶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算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養殖,其實不然,蠶一種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的吐絲昆蟲。以桑葉為食料,繭可繅絲,絲是珍貴的紡織原料,主要用於織綢,是優良的紡織原料,在軍工、交電等方面也有廣泛用途。

蠶在20-30攝氏度的時候生長最快,環境要通風透氣。蠶的伙食是桑葉,跟人一樣一日三餐很有規律。

桑蠶繭養殖分為春蠶、伏蠶、秋蠶,秋蠶又分中秋蠶和晚秋蠶,春蠶質量最好,秋蠶次之。

蠶的糞便,很色的顆粒,中醫可以入藥,還是植物很好的養料。 蠶屎又名蠶砂,有治溼、療瘙癢、去火、祛風溼、聰耳明目之功效。很多老人將其曬乾,做成枕頭給剛出生的孩子枕著睡覺。

加強通風、降溫、補溼工作,堅持靈活開關門窗,飼餵新鮮桑葉,嚴格防病,堅持用足用好新鮮石灰粉,確保蠶座乾燥,蠶基本上不發病。圖為到了蠶吐絲的時候,家裡忙不過來,請鄰居過來幫忙。

蠶對香味特別敏感,不能用香水、蚊香、空氣淨化劑、香味化妝品等。絕對禁止用任何類型的殺蟲劑! 圖為把蠶放在方格簇上。方格簇是一種現代化的簇具。結構合理,營繭位置多,繭色白,方便採摘,上繭率高,能有效提高蠶繭質量。

養蠶大部分時間都很清閒,但是也有一段時間是非常繁忙的,就是蠶子三眠後到結繭那段時間,那個時候的蠶子吃得多,上山摘桑葉、飼餵蠶子很忙碌,那時蠶的胃口特別大。圖為把多個方格簇放在自制木架上,合理利用空間。

一個木架上放十個方格簇。

把木架掛起來。

蠶結繭前會排盡屎和尿,站在旁邊都能聽到聲音,地上掉了薄薄的一層蠶屎。

如果沒有任何支持物蠶是不會吐絲的,更不能結繭,最終會自己“憋”死。這是蠶的習性,它必須找到一個支持物來使其能固定在某一位置才會吐絲結繭。

蠶吐絲時,頭不停地擺動,頭部的肌肉隨著擺動來回伸縮,將體內液態的蠶絲抽壓出來。這些液態的蠶絲一接觸空氣,就會迅速凝結成固體。

蠶將吐出來的絲排成整齊的“ 8” 字形絲圈,每織20多個絲圈(稱一個絲列)便挪動一下身體,然後繼續吐絲織下面的絲列,織好一頭後再織另一頭。

因此,蠶繭的形狀總是兩頭粗中間細。蠶每結一個繭,需變換250~500次位置,編織出6萬多個“ 8” 字形的絲圈。

養蠶的週期比較短,從蠶卵出幼蟲到結繭一般在一個月左右。養蠶是有很大風險的。養蠶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耐心,蠶寶寶非常的嬌氣,蠶房需要通風良好,對光照也有一定要求,吃的桑葉要乾淨,不能沾農藥,照顧不好就會生病。到摘蠶繭的時候才能鬆口氣,到這個時候基本沒有不會出問題了,只愁賣個好價錢。

三張蠶結出了102.5公斤蠶繭,賣出53塊一公斤。共收入5432.5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