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散文】兒時的遊戲:放風箏

作者|蒙鵬

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兒時那飄飄而上的風箏,總是在我的心裡不斷飛翔,托住了我多少兒時的回憶。

那時候不像現在有現成的風箏賣。大人們都很忙,也沒有時間給我們糊風箏,我們便自己糊。每糊好一個風箏,心裡有著慢慢的成就感。

糊風箏,需要竹子、棉線和白紙。

家裡做著古法造紙的營生,生產的構皮紙結石耐用,正是糊風箏的上佳之選。只要不糟蹋白紙,悄悄撕一二張構皮紙來糊風箏,大人們不易發現,發現了也不怎麼計較。

竹子也好弄。寨子裡有不少竹林,自家也有一蓬,自己提起鐮刀悄悄砍一小根竹子來破開,糊風箏的竹子就夠了。

【散文】兒時的遊戲:放風箏

最難弄的是棉線。那時候家裡經濟困難,沒有錢賣棉線。發現母親縫補用的棉線,我們便悄悄拿來扎風箏。為此,沒少挨母親責罵。

還好,每年過年,家裡都要發幾角塊把的壓歲錢,我們便保存起來,等到放風箏的時候,能買幾小團棉線。

糊風箏也簡單。先用竹片綁一個三十釐米見方的框框,再用一張白紙糊在上面,最後撕幾綹白紙連接成兩個長長的紙條,粘在風箏上當做尾巴,一個風箏便糊好了。

但是,要糊一個飛得高,飛得穩,不打顛倒的風箏,卻是不容易。

先是竹片要削得薄,削得均勻。重量輕,自然飛得高。瞅到父親有空,我們便請父親幫削竹片。父親也樂意幫忙,幾下子便把竹片削好,又薄又均勻。但是,我們瞅著空去放風箏耽擱活路的時候,父親抓住風箏,也會毫不留情的撕毀。

再是白紙要糊得紮實。沒有漿糊,沒有膠水,我們用的是洋芋。撿個洋芋稍微用火燒一下,便是很好的糊風箏的“膠水”。擦得不太粘了,放在火盤上燒幾下,又粘了。

最後是風箏拉線位置要栓得到位。太高風箏飛不起來,太低風箏便在空中上下打轉。一不小心,風箏便可能掛在樹上,或是到栽在田裡。

我做的風箏,飛得高,飛得穩。因此,村裡的好多小夥伴都找幫助糊風箏。

我的家鄉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壩子,一條小河從壩子中間流過,河的兩岸是一塊塊稻田。那時候,人們分散居住在大山腳下的褶皺裡。壩子中央,也還沒有那麼多的房子,空曠而開闊。

初春時節,壩子上零星分佈著油菜花,田野上的小草也恣意生長著,整個壩子被裝扮得花枝招展的,金黃黃一片,綠油油一片。

【散文】兒時的遊戲:放風箏

那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風箏,在壩子的上空,上上下下,自由自在的飛著。

把牛兒趕到青草茂盛處,我們便開始放風箏。起飛的時候,有兩個人最好,一個舉著風箏,一個牽著線跑。一個人也行,將風箏放在平地上,輕輕提起棉線,往前跑,風箏便飛起來。

放風箏是很講究技巧的。放線的時候,要放一段線,再往回收一收,還要觀察風箏的飛行狀況。風大,飛得穩,抬升得快,便放線快一點。

那時,我們常常為棉線不夠而發愁。那棉線放著放著,便沒了。風箏呢,也只能在田壩上空,周邊半山腰的位置打上轉轉。

村裡有幾個小朋友的棉線多,風箏便飛得超過了四周的山峰,俯視著下面眾多的風箏。小夥伴也得意洋洋,左看看,右看看。不料風箏飛到高處沒多久,因為高處風大,棉線又不結實,斷了。那風箏踉踉蹌蹌,向著大尖山的那一邊落下去了。

鬥風箏最為有趣。兩隻風箏攪在一起,一個朝一邊飛。最後,雙雙落到地上來。若是不小心掛在樹上,風箏就遍體鱗傷。也有的風箏攪在一起,不斷的收線、放線、換地點,竟分開了。

有時候,風箏在天空飛得正起勁,父親在屋前的田坎上扯著嗓子喊:

“老三,回家做活路……”

我們急急的把風箏栓在石頭上,或是灌木叢上,小跑著回家。幹完活路回來的時候,風箏還在穩穩當當的在天上飛著。

【散文】兒時的遊戲:放風箏

用白紙剪一個圈,套在棉線上,那紙圈便如信使一般,把我們童年的夢想,帶到了遠遠的高空,帶到了遠方。

兒時的風箏,一放便放一個多月。隨著農事的增多,我們漸漸把它忘記。來年的春天,我們又想起風箏,糊些新的風箏來放。

2018.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