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吉烏關係改善促進口岸貿易 國際“倒爺”再次興起

吉烏關係改善促進口岸貿易 國際“倒爺”再次興起

2017 年,烏茲別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兩國互遞積極“信號”,兩國關係回暖帶動了當地的經貿發展,特別是2017 年9 月6 日吉國奧什友誼關口岸通關後,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兩國其它口岸工作的推進,吉烏兩國商販開始頻繁往來。

目前,雖然吉國面對烏國的卡拉蘇口岸還未開通,但友誼關口岸的開通帶動了同樣位於吉國南部奧什市卡拉蘇市場的回暖,人流增加、經濟復甦,中國商人開始迴流……

口岸關閉 封堵“絲路貿易”出口

被稱為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商品集散地的卡拉蘇市場,距離奧什市約20 公里,是吉國最大的邊境貿易市場,市場內10000 多個商輔80% 的商品來自於中國,其中包含機電、家用電器、服裝鞋帽、通訊設備、文化用品、童車玩具、工藝品等,市場內的中國商人最多時超過6000 人。

2010 年4 月,吉烏兩國口岸陸續關閉。從此,卡拉蘇市場的繁華不再,開始走向衰落。

據吉國官方統計數據,2009 年,吉烏兩國貿易額達到2.8 億美元。至2011 年,兩國貿易額減少一半以上,僅1.32 億美元。

讓卡拉蘇市場“雪上加霜”的是2015年吉國加入歐亞經濟聯盟,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關稅提高,導致中國商人大批撤出,卡拉蘇市場的衰敗加劇,最後甚至剩了不到100戶商鋪。

卡拉蘇市場經營電視天線的中國商人李學建說,他8年前在卡拉蘇市場創業時,每天營業額最少都在幾千美元左右,而現在每天平均不到500 美元。

李學建說,導致他生意滑坡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吉烏兩國的卡拉蘇口岸關閉。其次是吉國加入歐亞經濟聯盟後商品進口關稅提高,增加了運營成本。

政策暢通讓國際貿易重現曙光

隨著友誼關口岸的開通,曾經低迷的卡拉蘇市場開始回暖。從比什凱克市多倫多依市場遷回卡拉蘇市場的楊建新說,經常會有中國商人前來考察,僅他的朋友,就有4 個商業夥伴回到奧什卡拉蘇市場。

對卡拉蘇市場充滿信心的陳平一直在這裡經商。他說,2018 年從烏茲別克斯坦過來的商人越來越多,他們從這裡採購冰箱、洗衣機、電視、手機等,他的生意明顯好轉。

經營20 多年布料生意的烏爾達阿賽列洛娃說,前幾年,這裡的生意很好,市場上的人熙熙攘攘,她的布料也是供不應求。

但自從卡拉蘇口岸關閉後,生意一天不如一天,銷售營業額縮水很多。

烏爾達阿賽列洛娃很感謝吉烏兩國政府的積極推動,現在她的生意漸漸好起來,每天都有烏茲別克斯坦的商戶來市場購物,市場裡的生意雖然還沒有恢復到以前的繁榮狀態,但至少顧客越來越多了。

友誼關口岸的開通,對吉烏兩國外貿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也成了兩國貿易相通的最好註腳。

口岸開通催生國際“倒爺”

吉爾吉斯斯坦信息分析專家阿雷庫爾·別克圖洛夫認為,自2017 年吉烏邊境各州聯繫不斷深入。雙方積極開展互訪活動,簽署合作備忘錄,在加強兩國關係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吉爾吉斯斯坦民族企業聯合會副會長楊保國說,2017 年9 月6 日,吉烏友誼關口岸開通後,兩國民眾往來更加頻繁,來自烏國的商販搶先看到了這一商機。現在越來越多的“國際倒爺”從烏國安集延州奔走于吉國的奧什州卡拉蘇市場,購買商品賺取利潤。

卡拉蘇市場經營家電的中國福建商人林建說,中國家電是烏茲別克斯坦商人熱愛的搶手貨,每天走貨量近千臺。但這些貨物全靠“人扛手拿”過境到烏國,對吉烏兩國的貿易造成了不便。

正在友誼關口岸運輸貨物的烏茲別克斯坦商販舒赫拉特·尤爾達謝夫說,從2018 年3 月開始,他開始從吉國卡拉蘇市場進貨,每月要往返十幾次。因為烏國海關規定,每人過境只能攜帶300 美元的商品過關,所以他每次攜帶的商品價值都比較高,其中家電產品是首選。

攜帶貨物進出海關成獲利新手段

近日,記者在吉國友誼關口岸發現,這裡的商鋪如雨後竹筍般出現,且生意都很紅火。

今年剛到友誼關口岸經商的商人烏特卡姆·卡里莫夫說,口岸開通後,通關人數逐漸增多。為了保障民眾順利通關,該口岸實行了24 小時通關,但即便政府實施了這種便民措施,口岸上排隊的人仍然很多。

尤爾達謝夫說,這些商人們掙的就是商品差價。例如,只要將中國產的冰箱從吉國帶到烏國,價值立刻能從220 美元漲到300美元。一般情況下,尤爾達謝夫攜帶貨物進出關一次,就能掙100 多美元。他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感到很滿足。

事實上,商販們不僅在進出關時攜帶家電產品,還會攜帶其它利潤空間大的商品。

今年38 歲的烏茲別克斯坦安集延市邵哈爾區居民伊拉達·哈姆達莫娃說,她一直關注吉烏兩國口岸開通的消息。所以,友誼關口岸開通後,她比其他商人更早發現商機。

哈姆達莫娃進出海關,一般會攜帶鞋子和中國手機等方便拿、利潤大的商品。她每月至少往返吉烏海關15 趟,一個月能掙到4000 美元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