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皁河古鎮的小廟裡,藏著乾隆皇帝的行宮

宿遷的皂河古鎮距市區20公里,古鎮北岸是大運河主河道,南岸是古黃河道。在明末清初因運河盛而盛,因運河衰而衰。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宿於此,古鎮內留有大量與乾隆有關的遺蹟和美食。

皂河古镇的小庙里,藏着乾隆皇帝的行宫

牌樓不遠處是龍王廟,後改為乾隆行宮。2014年大運河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龍王廟是宿遷唯一的大運河遺產點。

皂河古镇的小庙里,藏着乾隆皇帝的行宫

朋友告訴我,曾經黃河奪泗水,在清口經淮入海,從明代平江伯陳瑄開清江浦直至明萬曆及清康熙年間漸開中運河,終於結束了數百年漕運八百里行黃波濤洶湧的歷史。在洪災頻發的時代,人民生活民不聊生,為祈求神靈保佑,消除水患,人們每逢正月初九就來此龍王廟敬龍王神。久而久之,演變為每年初八、初九、初十三天的大型龍王廟會。據說今年的皂河廟會吸引了周邊40多萬人,相當於以前的趕集,年味十足,明年我也想來看。

皂河古镇的小庙里,藏着乾隆皇帝的行宫

山門前有海晏和河清兩座牌樓,牌樓前是一座戲臺。當年乾隆從東北方向的御碼頭舍船上岸,穿過河清和海晏兩座牌樓,不走回頭路。

皂河古镇的小庙里,藏着乾隆皇帝的行宫

龍王廟行宮建築群,佈局嚴整,左右對稱。最南端為古戲樓,懸掛"奏平成"鎏金匾一塊,該戲樓主要用於一年一度的初九廟會。

近期龍王廟景區在修繕彩繪,山門、御碑亭、鐘鼓樓、怡殿等無法正常參觀,相應票價也有所下調。

皂河古镇的小庙里,藏着乾隆皇帝的行宫

龍王殿鋪僅次於黃色的綠瓦,象徵皇權。最後一進院落是龍王廟行宮的最後一進院落,也被改造為乾隆皇帝的寢宮。二、三院落的相交處橫向軸線上建築分別是靈宮殿和東西殿,分別是文官武官員用來處理政務的地方。

皂河古镇的小庙里,藏着乾隆皇帝的行宫

禹王殿二樓為乾隆皇帝辦公和寢室,東西二殿各是隨行嬪妃的住處。院落內植有柏、柿、桐、椿、槐、楊六樹,其中槐樹為宿遷的市花。

皂河古镇的小庙里,藏着乾隆皇帝的行宫

東廂房後有一御膳房,整個行宮略顯簡陋。

皂河古镇的小庙里,藏着乾隆皇帝的行宫皂河古镇的小庙里,藏着乾隆皇帝的行宫

糝湯是皂河這一地區的特色小吃,大約是是粘稠版的雞蛋湯,當然必定有其他不為人知的秘製底料。我在淮安完全沒聽說過糝湯,甚至這個字都不認得。後來聽說糝湯在宿遷市區、沭陽等縣市也沒有,但河南商丘永城市有差不多口味的糝湯,叫法也類似。

皂河古镇的小庙里,藏着乾隆皇帝的行宫皂河古镇的小庙里,藏着乾隆皇帝的行宫

皂河古鎮內著名的糝湯牛肉鍋貼店,鍋貼淮揚做法,味道不錯,能在一個鎮上吸引源源不斷的食客,確實有功夫。

皂河古镇的小庙里,藏着乾隆皇帝的行宫皂河古镇的小庙里,藏着乾隆皇帝的行宫

另有一家葉家貢酥,已傳十代,據說乾隆皇帝嘗過。這種燒餅的做法在江浙滬很普遍,等了一盤葉家剛出爐的燒餅,酥香配芝麻香,甜度適中,好吃。

皂河古鎮鼎盛時期一條街佔滿幾十家商行,有超過36座廟宇,皆因文革被毀。現在的皂河古鎮,30年未有發展,來到這裡找回一絲大陸古早味。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宿遷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夏芝韻 發佈:2018.04.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