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專訪保爾森:短期主義是做生意的最大敵人

專訪保爾森:短期主義是做生意的最大敵人

幾乎所有負責任的企業,都會和環境保護產生關聯。在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如此,在中國等新興市場同樣如此。但長久以來,在企業重視環保與增強自身競爭力之間,究竟有何直接關聯,學界和業界頗有爭議。

“任何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初期,經濟發展總是伴隨著犧牲環境的慘重代價。隨著市場逐漸成熟,企業會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但在今天,環境保護早已超越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範疇,而是經濟層面的問題。能夠應對環境風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的企業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搶佔先機。”

专访保尔森:短期主义是做生意的最大敌人

2018年3月底,保爾森基金會主席、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在北京接受《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專訪時表示,他應當已經找到了企業為什麼必須重視環境保護的充分理由和內在邏輯,這不僅是一種社會責任,更是直接利益攸關。

今年72歲的保爾森,是哈佛商學院1970年的畢業生。在過去30多年裡,他曾來華100多次,堪稱中國人民的老朋友。20世紀90年代至2005年,他是華爾街最賺錢的投資銀行家,頻繁穿梭於太平洋兩岸,為高盛在亞洲和中國的業務拓展立下汗馬功勞。2006年他轉身政界,成為小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財政部長,並在隨後的華爾街金融危機中承擔關鍵的政策制定和救助執行角色,其言行令世界矚目。

在漫長的金融業經歷中,環境保護似乎並不是保爾森最關心的問題。對此他特別說明,自己很早就意識到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的重要性,1999年出任董事長兼任CEO執掌高盛,就著力把高盛打造為華爾街“最綠”的公司,他還兼任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主席,做了不少具體的事。卸任美國財長後,他於2011年成立“保爾森基金會”,致力於加強中美關係,推動可持續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

在具體實踐中,他逐漸意識到動員更多中美企業參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因此於2014年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共同倡議成立了“中美可持續城鎮化CEO理事會”,與阿里巴巴的馬雲、萬科的王石、泰康的陳東昇、蘋果公司的蒂姆·庫克、通用汽車的瑪麗·博拉等中美領先企業家一起推進中美企業界在環保領域的合作。

如果說這些努力是鋪墊,2018年保爾森基金會在全球多個國家先後啟動的一項公益活動,則算是大動作。他聯合CEO理事會的全球領先企業CEO,發起“爭做‘零’跑者”大型公益活動,號召全球企業採取措施,切實減少碳排放和廢棄物。

2018年3月下旬,“爭做‘零’跑者”的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阿里巴巴、萬科、泰康、娃哈哈、遠大、惠普、沃爾瑪、IBM、霍尼韋爾、先正達等20多家中國和國際企業加入了這個公益行動。保爾森亦藉此機會一再詳細闡述在當今商業環境下參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尤其是企業如何將環境保護融入到商業運營之中,從而實現社會責任和企業運營的協調平衡。

加強環境保護的天時地利人和

在保爾森看來,雖然中國還是新興經濟體,但近年來中國的環境保護政策已經發生積極而根本的變化。比如,中國政府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國家及全球貿易戰略,中共十九大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入報告和計劃;中國還將綠色金融列為國家戰略要務,2017年底宣佈啟動很可能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保爾森認為,中國政府對於環保的重視和投入非常前瞻,加上執行和監管能力較強,環境保護在中國有堅實的基礎。

同時,中國很多企業的學習能力極強,在商業應用與社會責任層面的創新很多,企業參與環保的熱情和效果都在上升。

比如支付寶的“螞蟻森林”公益項目,就給保爾森留下了深刻印象:通過移動支付和大數據衡量個人的低碳行為,再通過遊戲設計和社交,讓更多人參與綠色公益行動,螞蟻森林可謂設計巧妙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公益。保爾森認為,這種利用優勢資源而設計的新公益行動,尤其值得學習借鑑。

他認為,不僅是互聯網等新經濟,中國各行各業都比過去更重視環保低碳型經濟模式。在萬物互聯時代,企業家的影響力絕不會侷限於公司內部,在廣泛的社會議題上,部分領先企業家也有很重的分量。可以說,目前是推出“爭做‘零’跑者”全球公益活動的好時機,通過全球各行業領先企業參與到項目中,並制定減排、減廢計劃,把大家匯聚到一起,學習先進經驗,交流實戰心得。

保爾森基金會也邀請全球商業氣候聯盟、畢馬威公司、商道縱橫公司、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合作伙伴參與到項目中來,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協助企業制定減少碳排放和廢棄物的計劃與目標。

讓企業從經濟角度看環境問題

環境保護不僅是公益和社會責任問題,推動綠色市場發展、降低氣候變化風險,更是日益席捲全球的大潮流。領先的全球性企業承諾實現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更主要是因為,他們認識到加強環境保護和降低氣候變化風險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如果不從經濟角度來尋求可持續的方案,企業很難長期參與其中,環境問題也無法得到根本解決。

研究表明,提高企業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可以節省大量成本,從而把握新的綠色市場機遇。彭博新能源財經公佈的2017年度報告顯示,到2040年,高效可再生能源技術市場價值將達到10.2萬億美元。在中國,到2020年與環保有關的“綠色市場”價值將接近1萬億美元,未來5年,中國公共和私營部門有望在清潔能源行業投資8000億美元。

保爾森看好“綠色市場”的潛力,認為這是吸引企業積極參與環保的關鍵因素。他說:“我在工作中曾與數百家公司緊密合作,我發現最強大的企業是那些能夠使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智慧地投資於未來,並對人類發展和地球環境承擔責任的企業。環境管理能夠實現三贏,環境、企業和消費者都會從中受益。”

將上述思路運用於商業實踐,霍尼韋爾和沃爾瑪是保爾森比較欣賞的兩家美國企業。霍尼韋爾在企業運營的各個方面都運用矩陣分析法,在環保方面也詳細追蹤能源利用效率和使用綠色技術所節約的成本。自2004年來,霍尼韋爾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少超過65%,在本次“爭做‘零’跑者”活動中,霍尼韋爾承諾:到2022年其中國公司每美元營收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將比2016年降低10%。

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則從供應鏈系統尋找可持續發展商機,它提出並在中國啟動綠色供應鏈計劃——10億噸減排項目,承諾截至2030年在中國的價值鏈中減少5000萬噸(MMT)碳排放,相當於4000萬中國家庭一年平均用電所產生的碳排放。

沃爾瑪將邀請中國價值鏈所有的供應商參與10億噸減排項目並設定減排目標,確保從供應商、配送中心到賣場等環節都能做到足夠環保,又足夠經濟。通過改善具體商業環節,使用更綠色的材料和科技,從而節省大量成本,更多讓利於消費者。

在保爾森看來,這就是有影響力的領先企業的價值,它們重視環保,可以促進相關商業生態鏈發生改變。

短期主義和愚昧是做生意的勁敵

強調環保並不是新主張,但多年來在全球企業界推行時遇到的最主要挑戰就是,環保技術往往投資巨大,迫於短期盈利壓力,很多企業起初打造節能低碳生產方式的決心,往往一步步淪為簡單的公益行動甚至口號,真正把環保與企業運營結合起來的企業仍然有限。針對企業做環保的這個痛點,保爾森認為,短期主義是做生意的最大敵人,另一個敵人是認識上的愚昧。

他說,CEO們需要關注的不僅是如何在一定時間內給出漂亮的股東回報,還要從長遠角度考慮,企業真正的價值和競爭力是什麼。實踐證明,能夠形成壁壘的企業競爭力,一定需要長期積累和巨大投資。他認為,優秀的CEO一定能夠平衡好短期利益和長期價值,那些基業長青的成功企業,一定是用長期主義思維進行明智投資的企業。

要做好這種平衡需要經驗和科技,運用新能源和綠色科技也需要專業知識和相關經驗。這是一個教育的過程,只有不斷積累環境保護的知識、技術、人才和經驗,不斷學習,才能讓有關環保的投資獲得更大收益。

保爾森相信,這是領先企業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他們是最好的實踐者和示範者,無論成功經驗還是走過的彎路,都可以作為案例分享,推動構建良好的行業生態。他說,和企業家的合作是全新的開始,未來應當會有更多成果,中國企業也應當在環境保護領域探索出具有示範價值的可持續發展新路。

《哈佛商業評論·高端訪談》

編輯|王婷[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訂閱屬於你的“卓越密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