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政府“搭臺”,市場“唱戲”,中國“強芯”之路勢在必行

政府“搭臺”,市場“唱戲”,中國“強芯”之路勢在必行

政府“搭臺”,市場“唱戲”,中國“強芯”之路勢在必行

政府支持:形成從產學研到強大的產權保護機制

眾所周知,集成電路產業(IC產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產業,而且很難跳過一代芯片、進入下一代。因此,企業不僅要耐得住寂寞,而且對研發能力與資金要求極高。而美國和日本企業依靠技術積累,早便形成了先發優勢,在研發技術上更加成熟,通過量產即可降低價格,從而佔領市場份額。若沒有足夠的技術和資本支撐,後發企業可能會面臨著市場淘汰的命運。

韓國也曾面臨過這樣的問題。時間回溯到30年前,韓國注意到了芯片“點石成金”的優勢——影響產品的核心在於芯片,便下決心斥巨資投如芯片行業。但當時韓國僅僅是處於剛剛解決溫飽的階段,因國力不足、無產業基礎而遭到了嘲笑。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中国“强芯”之路势在必行

在得知三星將開發芯片業務時,韓國政府及時伸出了援手,推出“政府+大財團”的經濟發展模式,以人才政策吸引留學的韓國學子回國傳授技術和經驗,將大型航空、鋼鐵等巨頭私有化釋放市場活力,形成了“技術+人才+資本”的保證,後又耗費3.6萬億韓元及13年時間發起“BK21”計劃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向580所大學、專業或研究所進行精準、專項支援。另外,韓國政府還把IC核心技術納入國家重點管理的技術範圍當中,防止技術洩漏、維護知識產權,是韓國情報機構近年來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韓國的“孤注一擲”換來核心技術的掌控,換來高尖端產業的命脈。如今,三星芯片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了50%,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和興起,也帶動了韓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韓國芯片“逆襲”故事啟示,東莞要在技術層面上實現突破,政府必須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不僅在資金補助上扶持,真正在推動產學研上為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上保駕護航。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中国“强芯”之路势在必行

市場聯動:主動投身市場競爭

松山湖作為國內第七個IC設計產業基地,無論在2011年推出的《松山湖集成電路產業政策》或是近期的芯片發明專利,都為企業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及資金補助。但是,相對深圳、廈門、珠海和無錫等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政策,東莞集成電路產業政策在強度、範圍和方式等方面仍有待加強。

製作出好芯片是第一步,但若缺少市場聯動的生態培養,再好的芯片也是無人買單。或總是政府來買單,企業也得不到真正的成長。

國產芯片應用率低,是因為國內機構不去使用,而是更加傾向於與海外的芯片企業進行合作。海外芯片得到量產後降低成本,又迅速加大投入開發新一代芯片,而國內芯片產業高投入、回報低而且週期長,難以得到資本關注。

這就很容易形成一種死循環。國外企業與國內機構強強聯合,而國產芯片企業無人問津。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長此以往,必然向著更壞的方向發展。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中国“强芯”之路势在必行

雖然目前國內芯片的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但是在當今,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所以國內企業必須將眼光放長遠。政府也應該多出臺政策,鼓勵推動芯片產業上下游的合作和場景的多樣應用。

比如,隨著智能手機增速放緩,智能汽車成為芯片廠商的芯戰場,在此藍海上,賽微微和合微已經嶄露頭角。另外,在AI芯片、通用芯片領域上,中國與其他國家尚在一條起跑線上,不排除有彎道超車的可能。但是,都需要企業主動投身於市場競爭,迎合市場需求,接受市場洗禮後成為立足國際的“中國芯”。

從零出發成為量產芯片產業的領導者,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韓國芯片的逆襲是播種20年後結出的果實”。只要企業、政府、市場三方協同推進,定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強“芯”之路。

所以,對於中興事件,我們也無需過於悲觀,畢竟,我們看到了受制於人的嚴重後果,也知道“中國芯”需要改進、需要前進的方向。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中国“强芯”之路势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