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普京總統生涯第一個巨大危機——“庫爾斯克號”潛艇事件

普京總統生涯第一個巨大危機——“庫爾斯克號”潛艇事件

庫爾斯克號

2000年普京初任總統後,碰上的最大的危機無疑就是在巴倫支海的軍事演習中核潛艇“庫爾斯克號”潛艇事件。

2000年8月12日,裝備精良的“庫爾斯克”號在巴倫支海域參加軍事演習時發生爆炸並沉沒,艇上107名乘員、11名艦隊級的高級將領和助手共計118人全部遇難。成為俄羅斯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潛艇事故。

“庫爾斯克”號是俄羅斯海軍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號稱是“世界噸位最大、武備最強”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它是由俄“王牌”武器設計局——“紅寶石”設計局設計的,潛艇上的許多設計方案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該艇由俄北德文斯克造船廠製造,1994年5月下水,1995年1月正式加入俄北方艦服役,為“奧斯卡Ⅱ”級核潛艇(按北約的標準此潛艇屬於949級),是俄海軍最新的戰略核潛艇之一,也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核潛艇之一,隸屬於北方艦隊的第41巡航導彈核潛艇大隊,舷號K141。“庫爾斯克”號排水量達13900噸,長154米,由兩個核反應堆提供動力,潛水時的最大航速為28節,浮出水面時的最大航速為15節,最大潛水深度為300米。它能夠發射24枚巡航導彈,專門用來對付敵軍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是俄羅斯海軍的主力艦隻,曾被俄羅斯媒體譽為“航母終結者”。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俄羅斯海軍受軍費緊縮的打擊非常大,多艘潛艇被擱入巴倫支海畔的船塢裡鏽廢。除最基本的設備外其它設備維持不良,其中包括尋找和營救設施。當時北方艦隊的海員甚至因為他們的軍餉在到達北海前被挪作他用而得不到發放。但是在九十年代末期這支艦隊獲得了一個小小的恢復,1999年庫爾斯克號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到地中海的偵查任務,在科索沃戰爭監視美國海軍的第六艦隊。

指揮“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是45歲的海軍上校根納季·利亞欽,他是位經驗豐富的潛艇指揮官和潛艇專家,多次獲得獎章。1999年10月,俄海軍司令庫奧多夫海軍上將在“庫爾斯克號”從大西洋完成任務返航後,曾高度評價“庫爾斯克號”艇員的職業水準,稱該潛艇上的官兵為俄海軍潛艇部隊的精華。

在這次巴倫支海域的軍事演習中,“庫爾斯克”號潛艇擔任水下演習指揮艇。8月12日15時前後,“庫爾斯克”號發現敵“目標”立即下潛,準備向“目標”發起攻擊。15時至18時,俄北方艦隊司令波波夫海軍上將接到根納季·利亞欽艦長關於發現敵“目標”並準備發起攻擊的報告。波波夫上將同意根納季·利亞欽的請求。此後,“庫爾斯克”號便與指揮艦失去聯繫。指揮艦以為“庫爾斯克”號核潛艇通訊設備發生故障,下令每隔30分鐘呼叫一次“庫爾斯克”。12日晚或13日晨,臨近的艦隻和潛艇聽到從“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上傳來的爆炸聲,起初還以為“庫爾斯克”號在發射魚雷。

13日11時至13時,俄北方艦隊司令波波夫上將向新聞媒體通報演習情況,高度評價俄海軍官兵的作戰水平和武器精良。此時,指揮艦與“庫爾斯克”號的聯繫尚未恢復。波波夫上將立即向俄海軍總司令部報告,並親自率艦尋找。

14 日 8時至11時,海軍總司令庫羅耶多夫向正在黑海度假的普京總統彙報了事故和尋找情況。第一次以總統身份面對突發事件.普京似乎還不適應,他沒有中斷在索契的休假,走到人民面前說明情況,表示同情,因此立刻遭到了來自各方而的不同程度的批評。普京承認,自從“庫爾斯克”號沉沒後,俄羅斯民眾對當局的信任程度有所降低。

與此同時,參加尋找的艦隻接到命令,立即關機,保持安靜,目的是為了通過海底的聲音來判斷“庫爾斯克”號的準確位置。14日ll時至16時,深水營救裝置“警鐘”號微型潛艇發現了已沉人海底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井收到潛艇內敲擊艇壁的信號。“警鐘”號微型潛艇迅速浮出水面,向波波夫上將報告了勘察結果。勘察發現,“庫爾斯克”號發射報警求救信號彈的裝置嚴重受損。核潛艇的設計人員緊急趕往出事地點。

到了18時至零時,海軍總司令庫羅耶多夫做出初步結論:在核潛艇進水艙內很可能有人員死亡,船體已不能自行浮出水而。他隨即下令,盡一切可能營救艇上人員。同時他指出,艦艇和人員獲救的可能性極小。

15日,俄羅斯成立由副總理克列巴諾夫任委員會主席、海軍總司令庫羅耶多夫任副主席的事故調查委員會,負責處理“庫爾斯克”號的救援工作,俄北海艦隊司令波波夫親赴出事地點,直接指揮營救。20餘艘俄羅斯海軍艦艇聚集在出事海域,進行緊張的搶救。救援人員試圖將救生艙沉入海底與“庫爾斯克”號對接,但由於當時空中烏雲密佈,海面上風大浪高,海底水流湍急,能見度低,對接沒有成功。當晚,克列巴諾夫副總理向普京彙報營救的最新情況。

8月16日,普京終於就潛艇被困一事首次正式表態。普京承認:“目前‘庫爾斯克’潛艇的情況非常危險。為了救出被困船員,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當時,普京許諾定會把“庫爾斯克”號打撈上來。

17日英國LR5救援潛艇和挪威救援人員分別乘船趕往巴倫支海,俄海軍官員前往布魯塞爾,就救援工作的技術性問題與北約進行協商。

營救行動仍然在緊張地進行,各種謠言和指責也接踵而至。而不斷變化的傳聞和來自各方的新聞報道又煙幕重重,讓人應接不暇。

俄羅斯《生意人報》說,“在5月份,當海軍司令部決定在巴倫支海演習援救失事潛艇時,就已經計劃好了海難,為此而選中了‘庫爾斯克號’。可事態是按照另一版本發展的。”

《今日報》則說:“僅是到第六天才開始了積檄的救援行動,而5天裡只有‘警鐘’在無機組人員的情況下工作。晃晃蕩蕩了120個小時。難道還不夠多嗎?”

俄《共青團真理報》在17日以紅色大字寫道:“‘庫爾斯克’號的船員昨天沒有發出聲息。為什麼總統還不說話?”該報說“全國上下過去五天只關注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是否會獲救,他怎麼可以默不作聲?”“只要普京一聲令下,懶散的海軍將領一定會採取行動。”

深受普京打擊的俄羅斯“寡頭”也開始了瘋狂攻擊。別列佐夫斯基所辦的《商業報》說,普京認為他無法從這起悲劇中得到任何政治利益,因此選擇保持低調。

同時國外報紙也表示了對普京的不滿。英國的《金融時報》和《每日電訊報》的社論撰寫人特別不滿俄羅斯遲遲沒有向外國求救,而導致船員未能獲救。《每日電訊報》說:“過去幾天所發生的事反映出,該國並沒有在這名年輕、精力充沛的領導人執政下復興,而是具有和過去相同的弱點。”“隱瞞意外的嚴重性以及無謂的尊嚴,延遲了當局向外國尋求援助,這可能導致人命喪亡,兩者反映出俄的最大弱點。”

“普京無疑希望,只要他保持低調,就能不對這起災難負責。”

事後,對這次事故的原因有諸多推測,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首先,可能被撞沉海底。從“庫爾斯克”號外殼上的破損顯示,潛艇可能是受到一艘外國潛艇或其它外來物的撞擊,也許是在這一地區從事間諜活動的外國船隻。據來自現場搶險的報告說,船體和船頭凹了進去,指揮塔也受到了撞擊。

其次,可能為水雷發射管爆炸。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說,美國至少有1艘偵察艦正在距出事的俄羅斯核潛艇250英里的海面上游弋,還有2艘潛艇也在“庫爾克斯”號沉沒時遊弋於附近海域,故錄到了爆炸聲響,並相信該艘核潛艇是因發生爆炸而沉沒。這位美國官員推測,“庫爾克斯”號可能是因潛艇內的魚雷引擎過早激活,發生火警燃點巡航導彈燃料而發生爆炸。

第三,可能與潛艇艇員的職業素養有關。原則上講,對於現代化的核潛艇來說,沉沒海底並非災難性的。核潛艇甚至作為戰術方法進行過這種演練:自動座沉海底,埋伏起來。況且,低磁性鋼鑄造的潛艇外殼抗得往500米深海水的壓力。通常在緊急情況下,水槽緊急排水,潛艇就能像浮漂那樣躍出水面。而且,“庫爾斯克”號安裝有專門的救護艙,即使下沉程度超過極限也能把全體艇員救上來。但是,問題的複雜性在於,潛艇失事後主要動力裝置已經關閉,為什麼艇員沒有啟用失事浮起系統?為什麼沒有放出緊急求援浮標?潛艇被因海底至今說明:有可能是潛艇艇員的職業素養問題造成了潛艇沉沒海底。

除了以上原因外,還有人認為是有人破壞,有人認為是潛艇的關鍵部件失靈等等。時至今日,俄羅斯官方一直沒有對事故原因作最終定論,只是說失事潛艇的破壞情況“很為奇怪”。也許,“庫爾斯克”海難作為俄羅斯最高機密將永遠是個迷,因為,即使俄官方作出定論,也有可能只是為了安撫人心。

回到這次事件,由於營救工作緊迫而艱鉅,普京不得不請求外援。“庫爾斯克”號是俄海軍新型主力戰略核潛艇,涉及海軍核心機密,假如接受外國,即北約等西方國家的援助,等於將自己的戰略海軍向潛在的對手敞開門戶。儘管冷戰時期已經過去,儘管“救人要緊”,但無論從國家安全還足軍人尊嚴來看,這都是一種“痛苦的選擇”。

同時經過兩天多的海上航行,應邀而來的英國救援潛艇LR5及挪威深海潛水員終於抵達出事海域。但在此後兩天中,LR5並沒有派上用場。

20日,挪威深海水下攝像機拍攝到了“庫爾斯克”號的鏡頭,錄像資料顯示,身穿特殊防護服的挪威深海潛水員在海下作業數小時,試圖用人工方法打開已遭到嚴重損壞的艙蓋,但沒有成功。與此同時,總統普京表示,俄將把搶救潛艇內人員的努力進行到最後一分鐘。

21日,格林威治時間上午9:00,挪威潛水員在幾經努力之後,終於打開了“庫爾斯克”號潛艇應急艙的內外兩層密封艙門。人們最為擔心的情況也隨之出現在潛水員們的眼前,潛水艇的隔離艙裡早已充滿了水,被困在潛水艇中的118名艇員已經全部遇難,不可能再有生存者了。幫助俄羅斯搶救被困艇員的挪威領隊隨即同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波波夫進行了協商,雙方認為搶救“庫爾斯克”號被困艇員的行動應到此結束。不過,俄羅斯方面請求挪威方面繼續協助打撈遇難艇員的屍體。

挪威潛水員的發現使得在俄羅斯北方海軍基地摩爾曼斯克焦急等待著親人們消息的遇難船員家屬心中殘存的最後一線希望破滅了。儘管俄羅斯當局聲稱大多數“庫爾斯克”號上的船員在事故發生的最初時分便已遇難,但家屬們對當局處理危機的做法還是怨氣沖天。挪威潛水員們相對快速有效的救援工作及在抵達出事地點僅一天便將俄羅斯海軍方面一直認為因損壞而無法打開的潛艇應急救生艙門打開的事實,更使得許多俄羅斯人對北方艦隊的水下救援能力產生懷疑,同時也更因決策部門未能在事故剛剛發生時接受挪威及其它國家主動提出的幫助而怨聲載道。

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莫斯科人對有關部門在事發之後第一時間拒絕外界提供救援幫助的做法持批評態度,認為正是由於這種失誤導致喪失了最佳的搶救時間。他們認為,這種拖延簡直是在犯罪。挪威潛水員領隊斯克根在接受美國ABC電視臺採訪時,也對他們抵達出事地點之後俄羅斯方面表現出來的官僚拖拉作風頗有微辭。對此,俄羅斯杜馬議員安德烈•科克辛認為,決策部門最初未能接受外界提供的幫助是因為北方艦隊最初提供的報告的誤導。這一報告使得決策部門花了一些時間才意識到人命關天的嚴重性。

8月22日一大早,普京來到了犧牲艇長根納季·利亞欽家,看望了他的妻子利亞欽娜,就在他們住的那間破破爛爛的房子裡,與她交談了1個多小時。隨後他們一起前往“軍官之家”。當知道普京總統到來的消息後,犧牲艇員的家屬都趕來了,“軍官之家”只有650個固定座位的大廳裡擠進了一千多人。普京親切地與大廳裡的人們交談,並耐心地回答他們所有問題。他沒有表現出絲毫不耐煩,而是聚精會神地傾聽。這次會面持續了3個小時,這是很多人都沒有預料到的。另外,那些聞風而來的記者們想看到的意外事件和粗魯的言行沒有發生,也沒有電視臺和電臺轉播:因為普京不希望把自己與遇難潛艇官兵親屬的會面變成一場做秀活動。普京充分顯示了他的誠懇,他說:“我沒意識到,艦隊處於如此可怕的狀況。”接著,他批評了俄羅斯媒體在報道“庫爾斯克號”悲劇事件時的極端偏見和歇斯底里,他認為這樣做是侮辱了潛艇官兵。普京說:“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偷光了國家、陸軍和海軍,今天又妄想操控社會意識。”

23日,俄羅斯幾乎所有報紙都刊登出“遇難官兵家屬們的情緒緩和多了” 的標題。參加這次會面的不少心理學家後來回憶說,總統的講話通情達理,他用真誠贏得了人心。俄羅斯《消息報》指出:“總統成了一位優秀的心理療法師。”當然,給在場的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有政府和總統決定給犧牲人員親屬的、按俄羅斯的國情來說數目不菲的補償。要知道,大多數犧牲的潛艇官兵都是各自家庭的頂樑柱,失去了他們,如果在沒有這筆補償,很多家屬簡直就不知道以後的日子怎麼過下去。

正如有家報紙寫的那樣,關鍵不在於普京是否“收買”了這些人。一位遇難潛艇水兵的母親對“公共電視臺”記者說:“他像親人一樣和我們說話。”甚至就連反對普京的媒體也感到大為詫異:“弗拉基米爾·普京部分完成了穩定遇難者親屬們情緒的任務。”(《今日報》)“在親屬們號啕大哭的氛圍中,普京看上去不是國家元首,而是一位能夠感同身受的俄羅斯普通公民。這顯然使場面朝著對他有利的方向轉化。所有從前有關索契沙灘和對潛艇悲劇的庸俗乏味的傳言,現在都一筆勾銷了。”(《莫斯科共青團員報》) “普京是作為這些人的總統離開此次會面現場的,可就在剛才他還差一點被這些人給撕碎了。”(《生意人報》)“普京的白天是維佳耶沃悲劇的最高潮。這曾是一場危機。到了晚上,人們的情緒變得緩和了。心理醫師證實,8月22日夜裡,所有人都睡著了。”(《消息報》) 

8月23日晚,普京長時間接受了“俄羅斯電視臺”的採訪。在這次採訪,他回答了過去10天來令全社會躁動不安的所有問題。普京說:“儘管我在總統職位上才100多天,但我還是應該對這次悲劇負有全部責任,我有過失。我將與軍隊、艦隊同在,也將與人民同在。我們大家不僅要一起來重振軍隊、艦隊,還要振興國家。對此,我深信不疑。俄羅斯永遠擁有未來。”雖然沒有指名道姓,普京卻清楚地讓人明白,他認為誰應當為俄羅斯及其武裝力量的艱難處境承擔罪責。

從這次採訪中能看出普京是個政治高手。其實核潛艇沉沒事發後,他的所有解釋都是越抹越黑,因為全國上下此時都認定是他的錯,所以不如什麼都先認下來,把後事處理好,等俄羅斯人頭腦冷靜下來後發現錯怪了他,也就會更支持他。

“庫爾斯克號”事件雖然已經結束,但對普京本人、對俄羅斯政府及俄軍產生的影響卻是極其深遠的。

第一,俄核潛艇事故對普京是個沉重打擊,使其重振海軍的雄心受挫。

普京上臺後,一直大力加強俄海軍建設。在2000年7月末,普京剛剛在波羅的海的波羅的斯克港口舉行的每年一度的海軍大閱兵中表示,俄要想在新的國際秩序中發展作用就必須擴大海軍艦隊的規模。俄海軍司令庫羅耶多夫也於7月宣佈,將派遣“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與另外幾艘戰艦和潛艇前往地中海區域進行部署和演習,以鼓舞海軍士氣,這將是自前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進行的最大規模的海上軍事行動。事情本該有個良好的開端,但一直讓俄海軍為之自豪的核潛艇被困巴倫支海底,這對於極力主張要做海軍大國的普京來說無疑是個沉重打擊。

第二,“庫爾斯克號”事件說明了強兵必先富國,要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是不可能的。

自前蘇聯解體之後,俄經濟持續危機,對包括海軍在內的俄軍隊建設造成了巨大影響,使當時的俄軍處於十年來最虛弱的時期。由於缺乏資金和維修經費,從90年代初期到2000年,服役中的俄核潛艇數目已下降了三分之一。據俄軍高層透露,當時維修軍艦的款額只佔所需的10%。一些海軍軍官電指出,不少艦艇沒有定期進行檢修,使人們對俄羅斯軍艦的航行安全產生疑問。俄軍缺少兵源,士兵缺乏訓練積極性,軍官無法及時拿到工資,躲避服役以及軍隊內部時常發生的軍官欺侮士兵事件等等一系列醜聞使俄軍的形象大大受損。

俄每年的軍費開支儀有50多億美元,與美軍每年2800億美元的國防開支簡直無法相比。此次事件再一次告訴普京,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作後盾。

“庫爾斯克”號的沉沒,也使世人都在懷疑:普京總統所描繪的通往“俄羅斯大國”、“俄羅斯海軍強國”的道路會否“動搖”?普京是個強國論者,他執政後主張加強軍隊建設,主持通過了強硬的《新的國家安全構想》和《新軍事學說》,將軍隊的經費大幅度提高,海軍經費也從佔整個國防經費的9%提高到20%。縱觀普京在這次事件後的一系列做法,很容易發現,“庫爾斯克”號事件並沒有改變普京重振俄羅斯大國地位、重振俄羅斯海軍雄風的決心,反而使其決心更加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