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甘谷方言土語續「一」

甘谷方言土語(續)200條

文|張精明

方言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表達思維最生動的語言,也是民間溝通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普通話是普通人的口頭語,方言是老百姓的口頭語,更是本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非物質文化範疇。

甘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這裡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在千百年歷史的長河中,祖祖輩輩勤勞智慧的甘谷人,在漫長的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一種屬於本土的交際工具——甘谷方言,它屬中原官話秦隴片(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主要分佈於甘肅省天水市西北部,包括天水市甘谷縣全境,武山縣、秦安縣部分地區,定西市通渭縣的部分地區。

甘谷方言的形成和發展,有著久遠的歷史淵源和厚重的人文因素。甘谷歷來就是絲綢之路的重鎮,東來西去的坐賈行商,南下北上的騷人墨客,託頭不斷,絡繹不絕。使得甘谷方言在亙古流傳的基礎上,又融入了諸多異語風情,形成了甘谷鄉土方言的獨特風格。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豐富了甘谷歷史文化,也詮釋了甘谷語言文化藝術的特色和底蘊。

儘管各類學校在推廣普通話,加上甘谷本地人口的外流,能說地道方言土語的人越來越少,但作為一種地域文化,它是甘谷人文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應該有所傳承和文字記載。

寫文章事件苦差,尤其是方言整理,需查閱考證大量文獻。在鄉土方言中,有些字詞就像農村的碟兒和碗,是可以借的,比如說表示昏憒糊塗的【顛懂】,還可以寫成【顛東】、【顛頓】、【顛棟】,屬於轉音。但有些字詞,表意專一,是不能借的,比如若把【打醮】寫成【打窖】,理解就易出偏差,搞不清究竟是要攢神呢,還是要挖洞呢!更為頭疼的是,文獻中某些字,電腦輸入法裡難以錄入。比如說一捆麥,方言叫【一(jiǎn)麥】,文獻中至少有三種寫法,前兩種是【一緘麥】和【一揃麥】,第三種的這顆jiǎn字,上面兩個並列的【幹】,下面一個【束】;再比如表示寂寞的【càn】字,左邊一個【鬼】,右邊一個【參】,還比如蟲子啃噬木頭的【sǒu】字,源於左邊一個【蟲】,右邊一個【數】……等等等等,不一而書!

我的蹤跡,遍佈國內外眾多大山名川,也體驗過諸多不同的地域風情。但所有這些,卻幾乎很少在我的夢裡浮現。隨著年歲的增長,夢裡出現越來越多的,是故鄉的那片黃土地,以及在那片土地上刨挖的父老鄉親們,還有他們的音容笑貌和說過的鄉言土語。每每夢到這些,心境就分外熨帖安詳。路遙曾說過,無論精神多麼獨立的人,感情卻總是在尋找一種依附,尋找一種歸宿。生活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

5月2日在【甘谷在線】公眾平臺發佈的《甘谷方言土語120條》,根據文章評論區老鄉們的反饋意見,已完成修訂,但不在以下的200條之列。在此衷心謝謝你們!

閒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2018年6月13日於河北涿州)


1. 面醭(pó)——做麵食(如擀麵條、包餃子)時為了防止粘手、粘面板而撒的乾麵粉。醭,(bú)。本來是酒、醋、醬等表面所生的白黴,後泛指一切東西因腐敗或受潮後而生的黴斑。又因醭的顏色與面的顏色一致,故又用它來指面醭。

甘谷方言土語續「一」

2. 神伏——從內心深處感到佩服,極言佩服的程度之深,是佩服的最高境界。當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之時,其精神還未必拜伏在地,只有一個人的精神也拜伏在地的時候,就叫做神伏。例:老天爺呀!驢一樣大的娃娃還尿床哩,我就神伏啦!《世說新語》:“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詣王輔嗣,見王注精奇,乃神伏……”

3. 籠火——生火、點火。姚雪垠《長夜》:“他們實在太餓,太冷,也太困了,一走進低矮的牛屋去,便催著主人籠火。”

4. 淹纏——遷延,延擱。徐渭 《翠鄉夢》:“不想路遠走得我腳疼,坐得久了,淹纏得天又黑,雨又下。”

5. 頭口——方言稱騾馬驢牛之類大牲畜。趙翼《甌北詩話·吳梅村詩》:“京師人謂騾馬曰頭口。”《金瓶梅》第55回:“西門慶乘了涼轎,四個小廝騎了頭口,往東京進發。”

6. 倮(luǒ)憐

——倮同裸。舊稱無羽無鱗甲、蔽身的動物為倮。比喻窮得一無所有,光得可憐。《說文》:“倮,袒也。”《百科釋義》:“果”本指果實、瓜果,轉義指成年男女身上類似瓜果的肉體組織(如女性的雙乳,男性的陰莖和陰囊)。“人”與“果”聯合起來表示“性器官未用遮羞布遮蓋的人”。

7. 孱(shán)背——方言中把懦弱無能、家境貧困而又沒本事的人叫孱背,也作“孱板”。明·高啟《書博雞者事》:“若素名勇,徒能凌藉貧孱者耳。” (chán)。

8. 英躍(yào)——威武的樣子,引申為男子玉樹臨風,極具風度。《詩·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毛傳:“鷹揚,如鷹之飛揚也。”方言音轉為“英躍”,也作“英耀”。

9. 臊攪(sào jiǎo)——干擾、搗亂。不顧皮臉腦地進行干擾搗亂。例:擺個小攤,地痞們臊攪著乾脆弄不成。

10. 迭辦——籌措;苦心掙取。也作“跌拌”。關漢卿 《金線池》:“全憑著五個字迭辦金銀,無過是惡、劣、乖、毒、狠。”雪漠《獵原》:“跌拌了幾十年,才把你們拉扯大了,不容易呀。”

11. 惡(wù)應——討厭,含讓人噁心之意,方言中指看到髒汙令人噁心欲吐,意近“隔應”。例:趕緊把案板底下的死老鼠提出去佴了,看著惡應著背不住!

甘谷方言土語續「一」

12. 渾全——完整、完全。例:麻胡子老漢六十歲又續了弦,這個家也算渾全了。《漢語大字典》:“渾,全,滿,整個。”

13. 顛懂(diān dóng)——昏憒糊塗,把年老健忘語言錯亂叫顛懂。也作“顛頓”、“顛東”、“顛棟”和“顛盹”,之所以寫法不一,概源於“顛倒”一詞的轉音。《隴右方言》二:“今謂老而昏聵曰顛頓”。《昭通方言疏證》:“昭人謂年老健忘語言錯亂叫顛棟。”沙汀《困獸記》:“我這個老婆子真老顛懂了哩。”《獵原》:“也說不準真是睡夢顛盹的,鑽錯被窩呢。”

14. 盤纏——路費。把銅錢盤起來纏繞腰間,既方便攜帶又安全,因此古人將這又“盤”又“纏”的旅費叫“盤纏”了。

15. 惡臥——睡覺不安寧,睡覺不老實。例:黑娃睡覺惡臥得很,半夜經常把被子蹬在地上。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16. 煞(sā)氣——兇惡的神色,能鎮住鬼神的氣勢。迷信中指兇穢之氣,邪氣。《死水微瀾》:“老爺一雙眼睛,很有煞氣,粗眉毛,大鼻子。”《獵原》:“叫喇嘛一算,說是得找個煞氣大的人‘拴’,瘸阿卡就找了孟八爺。”

17. 春氣——方言謂迷信之邪,惡穢之氣,即不乾不淨的鬼神魂靈之類。例:黑娃沾了不是了,婆婆連趕備齊碗筷和涼漿水等用物,打算擦春氣禳解。《禮記·月令》“命國難,九門石磔攘,以畢春氣。”

18. 貓祟(sāo)——指貓鬼神作祟。祟,(suì),本意是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毷氉”和“毛搔”是借字。雪漠《大漠祭》:“你給老子滾遠些,少像個破頭野鬼一樣毛搔人。”

19. 晦(fěi)氣——倒黴、不吉利。《二刻拍案驚奇》:“更有那不識氣的小二哥,不曾沾得半點滋味,也被別人弄了一番手腳……還晦氣哩。”

20. 費氣——是指孩童特別淘氣、調皮。《隴右方言》二:“小兒恣肆曰費。”《白話小說語言詞典》:“費氣,即淘氣。”

21. 騍(kuò)馬——母馬。騍,(kè)。字從馬從果,“果”本指“瓜果”、“果實”,轉義指“類似瓜果的身體組織(如乳房)”。“馬”與“果”聯合起來表示“身上長著類似於瓜果的乳房的馬”。

22. 羝(dī)羊——公羊。

23. 蜭蜭(zōu zōu)——蜘蛛。蜭,古書上說的一種毛蟲,有毒。

甘谷方言土語續「一」

24. 喌喌(zhōu zhōu)——喚雞聲;也借指被呼的對象。例:黑娃,你把那幾只喌喌斷遠,別讓糟蹋院裡曬的小麥。《警世通言》:“婢:‘喌,喌,喌,喌,’王安石來。”群雞俱至。”

25. 麥噆(zàn)——牛虻。噆,叮咬:《莊子·天運》:“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例:老黃牛一邊在澇壩旁吃草,一邊用尾巴摔打落在肚皮上的麥噆。

26. 旱塵——蚜蟲。例:你背上噴霧器把苞谷地裡的旱塵打一下。

27. 蟣(jǐ)子——蝨子的卵。

28. 虼蚤(gē záo)——跳蚤。

29. 胔(zǐ)肉——瘦肉。胔,瘦的意思,如:羸胔老弱。例:黑娃從小不愛吃胔肉而愛吃膘肉。

30. 濃霜——凍雨,深秋寒冬時節,附著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例: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只奔福輕人。又例:獨木橋上落濃霜——難過!濃霜,也作“繁霜”。《關山月》:“一雁過連營,繁霜覆古城。”

甘谷方言土語續「一」

31. 冬隆——冰。薄冰或碎冰塊兒叫“冬隆渣子”。例:黑娃噙著一疙瘩冬隆,卻對小夥伴說是冰糖。

32. 圪嶗(gē láo)——指的是角落,比較偏僻的地方;也用於地名。例:黑娃坐在灶火圪嶗卷旱菸哩。

33. 摋(sà)糞——粉碎糞土。

34. 鍤(cà)地——用鐵鍁翻地。《太平御覽·鏵》:“鍤地,起土也。”

35. 筵(yǎn)子——小籮筐。

36. 塌場——碾場時遇雨,使鋪在場的田禾泡在水裡叫塌場。

37. 零幹——意思就是“勁大了”,多用於表達某種嚴重程度。例:黑娃昨晚喝高了,回家後叫婆娘罵零幹了!零幹也指物具損壞,人事分裂。例:這把椅子零幹了,四根腿腿兒斷了三根。

38. 灰穗——是指高粱、秈麥、糜子等在孕穗時期生的一種黑穗病。

39. 䆀(méi)頭——得了黑穗病的禾穗稱為䆀頭。《集韻》:“禾傷雨則生黑斑也。”

40. 灰條——又名灰灰菜,也作“灰藋”。一年生草本植物,開黃綠色花。嫩莖葉入沸水鍋焯過洗去苦味,可做蔬菜。

41. 蕈(shěn)兒——一種食用真菌,尤指蘑菇。(xùn )。

甘谷方言土語續「一」

42. 釤(shān)子——方言中指的是“鈸”,俗稱鑔。擊樂器。銅製,圓形,中間隆起部分大,正中有孔,兩片相擊發聲。常用於民間社火和秦腔伴奏。例:你拍釤子,我敲大鑼。

43. 溷(xūn)氣

——肉變質而散發出異味。(hùn)

44. 礤(cā)子——把洋芋、蘿蔔等擦成絲的器具。例:翠花拿著礤子在礤胡蘿蔔,打算下午包餃子。《集韻》:“礤,磨也。”

45. 觱觱(bì bì)——方言音轉後也作“嘧嘧”,楊柳發芽後,扭轉嫩柳枝,使皮層鬆動,再抽出木質芯兒形成空管,然後製成可吹響的玩具。

甘谷方言土語續「一」

46. 背篼——用芨芨草等編成的背東西的農具,也作“背鬥”。

47. 齙(bào)牙——突露在嘴唇外的牙齒,也作“包牙”。

48. 耳耵(dīng)——方言中稱耳垢為耳耵。

49. 瞎(hā)賬——混賬,也作“哈賬”。《醒世煙緣傳》:“我們這裡打路莊板的先生,真是瞎賬。”

50. 龜子——古時譏稱在妓院裡跑腿的男子或有外遇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他本來是鎮江的一個龜子,有兩個妹子在鎮江當娼。”

51. 起性——性慾勃發。賢孝《白櫻哥盜桃》:“小叔子想把嫂子弄,風沙打著不起性。”

52. 跑馬——民間謂壯男夜遺為跑馬。也作“走馬”或“走身子”。雪漠《獵原》:“自己雖沒幹事,卻跑馬了,想來,也喝不得涼水。”

53. 嫖風——婚外性行為。雪漠《大漠祭》:“聽過老子哪句話?是老子叫他嫖風打浪?”

54. 扒灰——公公和兒媳私通。也作“爬灰”。

55. 洎(jiàn)水——方言中往鍋裡添水以防止水沸騰叫洎水。(jì )。例:黑娃往鍋裡洎了一馬勺水。

56. 硬幫——強硬;堅硬;結實。也作“硬梆”或“硬棒”。 柳青《創業史》:“單幹戶沒牲口的,牲口不硬幫的,不是犁得粗糙,就是種得粗糙。怎能多打糧食?”周而復《上海的早晨》:“娘年紀大了,身子倒還算硬棒,家裡大小事體全靠娘一個人維持。”

57. 涎(hán)水——口水。也作“憨水”。李季 《王貴與李香香》:“越想越甜賽沙糖,涎水流在下巴上。”《歧路燈》:“為甚的低三下四,向這些家人孩子口底下討憨水吃?”

甘谷方言土語續「一」

58. 慢坡——顧名思義,緩慢的斜坡,斜度很小的坡。也作“漫坡”。《人民日報》1952.01.11:“橋頭的陡岸已被炸成漫坡,對岸的沙灘也被炸成河灣似的。”

59. 臨完——到最後;臨了。 老舍《駱駝祥子》:“到底是哥兒們哪!拉座兒,給他賣多大的力氣,臨完多要一個子兒都怪難的!”

60. 連枷——脫粒用的農具,用來拍打小麥穀物等以脫粒;一種兵器。

61. 連襠——狗交配時陽物抽不出來的現象,也作“鏈蛋”。雪漠《大漠祭》:“靈官幾次看到娃兒們把它和跟它連了襠的母狗打得吱哇亂叫。現在,它老了,也不可能再有連襠的好事了。”

62. 叵煩(pō fán)——不耐煩,糾結。《說文》:“叵,不可也。”《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

63. 攢(cuán)墳

——方言中壘起墳丘叫攢墳。

64. 興頭——高興起勁;起勁的當兒。《儒林外史》:“正吃得興頭,聽得外面敲門甚兇……”

65. 氣濇(sāi)——氣喘、感覺呼吸時很費力。也作“氣塞”。雪漠《獵原》:“她胃口好,就是有些氣塞。”《說文》:“濇,不滑也。”

66. 軟善——軟弱而善良。《西遊記》:“那長老原是軟善的人,哪裡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

67. 瞀(máo)亂——不舒服、不適、思緒煩亂。

68. 片(piàn)粉——方言把粉條叫片粉。

甘谷方言土語續「一」

69. 走窩——母狗、母貓發情交配。

70. 打圈(quàn)——母豬發情交配。

71. 踏蛋——指鳥禽類的繁殖行為。例:雞公騎在雞婆背上䂿蛋哩。

72. 嫁漢——指女子不正當的性行為。

73. 看酒——敬酒。

74. 猛症——暴卒。

75. 著(zháo)禍——惹禍了,招致禍事,意同“招禍”。

76. 獻尖——獻殷勤。

77. 轉筋——抽筋。

78. 糨(jiàng)子

——漿糊,用麵粉製成。

甘谷方言土語續「一」

79. 竄(cuàn)味——食品受其它氣味的浸染變了味。

80. 馺(sā)展——放開手腳,盡情發揮。馬疾行、急速奔跑稱為“馺”。例:你只管馺展了划拳,輸多輸少,酒一剗我喝。

81. 剋剝——剋扣、盤剝。例:黑娃在蘭州搞副業,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包工頭剋剝得厲害。

82. 墒(shāng)勢——墒情,即土壤的溼度。例:雨後墒勢好,趕緊種小麥。

83. 生澀(sāi)——生疏、陌生。《醒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書呵!相別日久,且是生澀。欲待不看,焉得一舉成名。”

84. 喪眼——形容人比較討厭,幹一些令人厭惡不齒的事。有學者認為“喪眼”是古語“傷廉(損害廉潔)”的轉化音。例:喝完涼水還舔碗,實在是喪眼!

85. 屄嘴——方言謂嘴巴(詈詞)。《紅樓夢》第46回:“你快夾了屄嘴離了這裡。”

86. 編派——捏造或誇大別人的缺點過失,背後說人閒話。也作“編排”。《紅樓夢》第54回:“聽數貧嘴的,又不知編派哪一個呢?”

87. 刁空——抽出;擠出時間。例:我很忙,飯時候刁空去給你剃頭。

88. 火籽——帶火的灰燼。例:黑娃把路畔邊殘留的火籽,用壺裡的漿水澆滅了。

89. 麨(cǎo)面——炒熟的麥米等粉製成的食品。例:黑娃喜歡在麨面裡撒上一撮兒白糖,再用涼水拌勻了吃。

90. 秈麥——玉米。也作“秈麥”。

甘谷方言土語續「一」

91. 拤(piā)——(qiǎ)。兩手相拍,表示歡迎。例:下面由村長講兩句,大家拤手歡迎!《辭源》:“拤掌,拍手。”

92. 葽(yāo)——草名,指用來攬腰捆綁的草。如草葽繩,就是用麥稈、蒿子稈、冰草等臨時擰成的繩狀物,用來捆麥子、胡麻和苜蓿等。

93. 踒(wō)——肢體的筋骨、肌肉扭傷。方言中不說“崴(wǎi)”而說“踒”。例:黑娃從樹柯杈上跳下來,把腳踒了。《集韻》:“踒。折也。”

94. 耱(mò)——一種磨碎田地裡土塊的農具。

95. 枋——棺材。例:麻婆子的枋就在上炕頭上擺放著。

96. 曹——咱們,第一人稱代詞複數形式。例:曹晚上一搭到永豐村看秧歌走。

97. 灒(zàn)——方言,與“濺”同義,液體受到衝激後四處飛射。例:灒了一身水,灒了兩腿泥。

98. 縻(mí)——系,拴縛。例:把兩個繩頭子縻上,接縻起來。《集韻》:“縻,《說文》牛轡也。一曰系也。”

99. 讋(zhè)——駭怕、恐懼。方言中指有所顧忌不敢當面說話。例:黑娃一看見心疼女子娃,就讋讋巴巴舌頭不利索了。《說文》:“讋,失氣言也。”

100. 秕(bǐ)——癟谷;穀粒不飽滿。《玉篇》:“秕,谷不成也。”

張精明,70後,甘谷縣謝家灣鄉張家溝人。喜愛文學,現定居河北。畢業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供職於中國石油某企業,從事衛星導航定位工作。

甘谷方言土語續「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