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世界杯“执法”新技术引热议,澳大利亚门将对改判提出质疑

世界杯“执法”新技术引热议,澳大利亚门将对改判提出质疑

世界杯“执法”新技术引热议,澳大利亚门将对改判提出质疑

“他也是常人,也会犯错误。”这是澳大利亚主帅范马尔维克在16日负于法国后,对当值主裁判的评价。那场比赛,法国依靠VAR介入获得一粒点球。1小时后,秘鲁对阵丹麦的比赛中,VAR“贡献”了第2粒点球。很难说,范帅的话是否暗含了对VAR这项新技术的指责。但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的比赛中,还将产生更多点球,关于VAR利与弊的争论还会继续。

揭秘:33个机位监控比赛

VAR直译为“视频助理裁判”。简言之,这是一个由摄像机、计算机和人组成的“裁判系统”。规则规定,只有进球、点球、红牌、处罚对象错误这4种情况可以启用VAR。

在位于莫斯科国际转播中心的一个视频工作间内,8人组成的VAR团队负责“执法”所有64场比赛。这其中有1名视频助理裁判,3名附加视频助理裁判。除此之外,还有4名视频回放专员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画面。据了解,FIFA裁判委员会为此精选了13位一流裁判轮流上岗。

每块场地内,都有33个为VAR提供比赛画面的机位。澳大利亚队与法国队的比赛进行到第56分钟时,就是这些机位从各个角度拍下了格里兹曼摔倒的画面,并通过光纤网络从喀山竞技体育场传回工作间。经过图像系统的剪辑和分析,视频助理裁判再将关键画面传回现场。

收到视频助理裁判的提醒后,主裁判在场边观看完录像,改判点球。随后,电视直播也进行了回放,里斯登确实碰到了格里兹曼。

质疑:以“人”主导是症结

澳大利亚门将瑞安对这次改判提出了质疑:“我问了里斯登,他说他先碰到了球。回放是在体育场内播出的,看起来这是否是一个点球并不是那么确定,VAR也有很多灰色区域。”

瑞安口中VAR的“灰色区域”恐怕指的就是主裁判的主观判定。VAR章程规定,VAR并不具备直接作出判罚的权利,它只是场上主裁判的帮手和工具。VAR系统就是这样一个以“人”为主导的人机合作系统。

澳大利亚因新技术“受害”不止这一次。比赛第80分钟,博格巴捅射击中横梁反弹,“鹰眼”显示球的整体已越过门线。这一判定直接导致了澳大利亚的失利。但这次他们“认栽”,因为门线技术终究是技术主导。球是否全部越过门线,肉眼一看便知,无需加入主裁判的主观判断。

不可否认,VAR可以对影响比赛走势的判罚提供建议,但未来尽量减少“人”的影响才是成功的关键。

效果:减少使用时间是关键

VAR技术从首次提出到进入世界杯只用了两年。两年中,包括意甲、德甲、中超、足总杯在内的多国联赛及杯赛都为VAR开了绿灯。关于其效果,前意甲名哨罗塞蒂曾表示,VAR帮助意甲平均每场避免了3个误判。

然而,打破比赛连贯性的问题仍无法忽视。据统计,VAR每次使用平均要花费2分钟。

这在讲究比赛净时间的英超和欧冠看来是无法容忍的。这也是它们迟迟没有将其引进的原因。

对此,国际足联曾表示,将在世界杯期间将VAR的使用时间缩短至30秒至1分钟。但从实际情况看,FIFA食言了。在法国对阵澳大利亚、秘鲁对阵丹麦的两场比赛中,从犯规出现到VAR系统提醒主裁判,整个过程将近2分钟。

博格巴的那脚射门,从皮球落地到主裁判收到手表震动提醒,也只用了1秒钟。比速度,门线技术依旧是VAR的榜样。 据《新京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