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我想建一所木房子,自己設計,自己動手建造,在裡面做木工,再談個戀愛啥的,但是具體建在哪裡還不好說 ,畢竟未來還有很多不確定…”

說出這些話的黃勤和在微信上說自己是“窮屌絲裝逼”的黃勤完全判若兩人。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黃勤在工作

91年出生的黃勤現在是成都一家木作工坊的負責人,設計專業畢業的他,2016至今一直從事木工工作,在這個滿是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時代,他卻每天和木頭打交道,就像他說的:“這不僅僅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傳承。”

巧手“熊孩子”

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做東西,“四歲的時候看到我哥做蠟燭手工作業,我也想做,就拿著三毛錢,一個人悄悄跑了三條街去親戚開的店買蠟燭,因為三毛錢在別的店根本買不到,回來後一直鼓搗,最終做成了。”

這份骨子裡對手工的熱愛一直保持到現在,但光靠熱愛是不夠的,構思和設計都需要學習。他在讀書這條路上卻不按部就班,“因為調皮搗蛋,初中中途退學一年,那時候不愛學習,就喜歡塗鴉。”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黃勤的塗鴉作品

高中時坐在教室角落,在書堆後邊睡覺、玩手機,浪費青春,也不知道要幹嘛。

“有天在教室趴著,像被什麼突然點醒了,我覺得我的生活不該是這樣的,就跑去班主任家裡找他,告訴他我要學畫畫。”

任性的他第一年高考忘記報名,學了一年多美術之後參加第二年高考,“文化課成績特別差,美術分卻在當地最高,就這樣上了大學。”

沉迷玩木頭

上大學課餘時間,他跑到縣城一位老木匠那裡,看老木匠幹活,不懂的就問老木匠,加上學過幾何和美術,讓他手巧的特長得到專業知識的加持,黃勤心中的木匠種子發了芽。

於是,在假期就去杭州一家木工坊實習,“在杭州實習兩個多月,工資800,房租就要1100,但無所謂,我是去學東西的,養不活自己就畫畫或塗鴉來掙點錢維持生活。

當時那個木工坊在地下室,一進去就不知道外面是白天還是黑夜,通常一忙起來就是早上九點到第二天凌晨,完全忘記時間,那段時間學到很多,沉浸在木頭的世界裡是快樂的。”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黃勤製作的小盒子

畢業後,在現在的木工坊開始工作,黃勤成了一名真正的木匠。

儘管起初的薪資還不夠養活自己,儘管不知道繼續下去前途會是什麼樣,因為這些傳統手藝正面臨消失,但黃勤還是堅持著自己的想法,這並不單單是一種熱愛,一份工作,更是一種責任,“作為年輕人,我覺得是有責任去傳承和發展這些傳統手藝的,你不做我不做,那這些東西就消失了。”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黃勤製作小罐子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小罐子成品

備料、斷料、壓刨、縱鋸、拼板、雙面壓刨、帶鋸、精切、鑽孔、打線……直到組裝,外人看來枯燥孤獨的生活,在黃勤眼裡並不是這樣的。“木頭也是有生命的,我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展現木頭具有生命的那部分。”不用釘子,部件之間通過木榫卯結構組合,呈現天然的美。

在他眼裡,所有的木頭都是有價值的,他很注重木頭的自然性,一些有天然缺陷的木頭在製作傢俱時會被遺棄,覺得非常可惜,就拿來做成另外的東西,“那是獨一無二的美。”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黃勤用廢料製作的鏡子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展現木頭紋理的工藝品

手工好只是一方面,最難得的是要有好的設計想法,每一件作品都要精心設計,每一次打孔刨花都要精確,如果因為鋸木鋸過了一點點,雖不影響傢俱美觀,還是讓他很自責,“自己還是有點毛躁,想再精確,再細緻”,這種對自我的要求讓他在生活中看到其他的木製品都會去觀察一下,看到奶茶店木製小桌子,會去看一下做工如何,設計如何,然後自己想一下看能不能做出更好的。

大部分時間黃勤都是待在木工坊的,無所謂什麼朝九晚五的束縛,常常一個人在木工坊待到半夜,“看著一批批木頭經過我的手,變成心儀的物件,實現它們的價值,那種愉悅感是工業產品代替不了的,我就覺得已經進入一個有趣的世界了。”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純木傢俱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黃勤在日本學習

為牧民免費建庇護所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傳統手工藝,黃勤時常帶隊做一些公益。

他的木工坊每月舉行“一勺一木”公益活動,參加體驗的人在木作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一把勺子的製作,只收取10元的費用,用來向國際慈善機構捐贈一棵樹,“這樣能讓更多人感受到當木匠的快樂,和更多人分享交流,也是一個傳承和傳播的方式”。

除此之外,從2017年開始,黃勤所在團隊每年都會在高原地區為牧民免費建造庇護所。

2017年8月份,在四川阿壩大溝村高山上,他們帶領著30幾位來自國內外的體驗者,經過6天5夜的努力,建了一座木製庇護所。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在山上工作的黃勤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黃勤團隊建造的庇護所

惡劣的自然環境,難以預料的突發狀況,都沒能阻擋他們團隊建造庇護所,“上山途中爆了9個輪胎,壞了一個油泵,還碰上7.1級地震,一般是很難有這種經歷的,很刺激,也很愉悅。”

免費為牧民建立庇護所耗時耗力,從體驗者手裡收取的體驗報名費都不夠一行人上山的花費,“這個項目基本上是不盈利的,但團隊還是會將它進行下去,今年依舊會在大溝村建一所輕木結構建築,不管怎樣,這件事我們會一直做下去。”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團隊正在建造庇護所

工作之外的黃勤仍會畫畫、塗鴉,繼續保持著木工以外的愛好,也會一個人騎摩托車上山,去感受自然、尋找設計靈感。

沉迷塗鴉、高考忘記報名,這個90後熊孩子竟成了“老木匠”

▲黃勤騎摩托車在山上

這就是黃勤,一個將愛好變成人生態度,將傳統工藝傳承發展的90後年輕人。

- END -

今日話題

你的理想生活是怎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