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

織金文昌閣又名梓潼閣,在縣城內東郊,坐南向北,北臨“雙潭對鏡”之雙堰塘,西靠大府頭文化廣場,南接民居,文昌閣系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織金古建築群”組成景點之一。

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

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

織金文昌閣曾幾度移址重建: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原址在城東關外,後被毀。清嘉慶七年(公元1802),知州周景益移建於現址;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舉人謝忠良勸捐重修,近幾年也重修過。

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 織金文昌閣為三重簷八角攢尖頂木結構建築。文昌閣的建制,為三層三簷樓閣,下為長方形,上為八角形,中為六角形,四邊起簷,左右起脊成人形,頂端為葫蘆形。

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文昌閣建築構造:一層為長方形,通面闊13.45米,深8.81米,面積118.91平方米;前排四柱,柱基為面圓、中八稜、底四方形的石礅;四周迴廊置木扶坐欄杆;四角為木雕斜撐翹首,屋面蓋小青瓦;明間裝雕花六合門,次間稍間裝半壁花窗。二層為六角形,正面四合花窗,其餘五面為圓形“壽”字花窗;六角飛簷翹首,屋面蓋小青瓦。三層為八角形,八方皆為方形花窗,正面花窗上方掛“文昌閣”橫匾;八翼角下垂吊木雕瓜柱;屋面為八角攢尖頂,蓋青色筒瓦。寶頂為葫蘆形,翼角為鰲頭吻獸。各層翼角下均吊銅鈴,風吹擺動,叮噹有聲。


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

文昌閣前為織金唯一的休閒小廣場,廣場面積不大,但環境優美,小廣場內的小長廊上覆蓋著茂盛的巴豆藤,下面涼風習習,到此避暑納涼的人可真不少。

發現黔西北|畢節織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