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父親是我心中的驕傲,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礦(原創)

父親是我心中的驕傲,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礦

父親是我心中的驕傲,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礦(原創)

父親是我心中的一個驕傲。隨我一點點長大,越發發現了父親身上的不俗。

父親性格卻一直不好,從小到老,都是暴躁。小時由奶奶怪縱他,養成父親一種唯我獨尊的心理基面;工作中父親很認真,認真中卻時常暴露出他的自我與任性;在早年的家庭裡,父親習慣了大家都聽他的話,後來我們大了,慢慢地父親倒開始了聽我們說話;步入老年的父親,似乎更急於表現他時時刻刻對我們姊妹四個每一家人的關懷牽掛,卻因為父親耳背,我們常說不到一起,這倒讓他自己有緣淡遠了我們面遇的日常煩心雜瑣,大部分時間裡父親都能夠沉浸在天天垂釣帶給他的身心逍遙自樂裡。

父親是認真對待工作的人。解放初他從濟南銀行幹部學校畢業,開始在膠東地區的萊陽、海陽、煙臺、棲霞、黃縣、招遠等地的銀行間巡迴工作。那時才解放,治安也不好,父親天天揹著短槍上下班。父親幹會計行當的最後一站是棲霞桃村的部隊療養醫院,他在那裡任出納會計。63年父親被錯誤地從這裡下放回了農村,當時由薛暮橋老主持制定的國家規定下放對象是來自農村的無學歷的一般員工和工人,但父親時屬有學歷的國家幹部人事編制,這一下放錯誤終於得到了糾正,因為父親現在每年能收到近萬元的早年參加革命工作補助款,同期別人遠沒有他這麼高的補助費,同村的其他人還曾攀比過呢。

父親是我心中的驕傲,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礦(原創)

(作者父親2012年在濰坊谷德廣場傢俱城)

回到農村後,父親先後擔任過生產三隊副隊長、生產一隊隊長、村機械隊長等職。記憶中父親在一隊任隊長時,一天中午他過了晌午才邁進家,一進家就扶住門框對母親說,這可是隊上半邊子家產哪!我們都不解父親話中的意思。原來那天趕馬車的“小老頭”(二十三歲的車伕郝先光)從鎮上往回走時,因為他的不負責任,讓最前邊一匹棗紅馬給餵馬糟的鐵皮邊沿劃破了馬肚子,是一個半米多長的大口子,棗紅馬的腸子都流出來了,快不行了。父親的心在為這匹棗紅馬著急與揪心,記得那個午飯父親沒有吃下,就跟他的孩子發生了不幸一樣令他難過。

父親在三隊當副隊長時,發生過一件事,讓我知道了父親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當時縣交通局的三個人蹲點在我們村,就住在我家對面,一街之隔,一個女的,二個男的,都挺和善,都很乾淨樸素。三隊的記賬員季小孟,二十多歲,一次他貪汙了五十多塊錢,反倒說是父親欠隊上的錢沒有還。五十多塊錢,當時是我們全家人一年還掙不夠的收入。母親聞聽後,立馬病倒在了炕上。蹲點的交通局的人來我家做父親母親的安撫工作,說賬一定會查清的,莫急躁,放寬心。他們之所以敢說這種話,是因為他們跟父親一起工作了半年多,深深瞭解了父親的為人。結果,工作組人員安排有關人連晚上帶白天,徹查了兩天,終於真相大白,季小孟承認是他自己從中做了手腳,跟父親無關。事後季的父母來到我家,承認不是,說怎麼好怎麼好,只求父親看在季小孟年少不知深淺份上,原諒寬恕他。父親說既然事實查清楚了,季小孟就不再適合做這份工作,這是我的工作意見。對你們的兒子,我不多做計較,讓他以後好自為之就好。

父親是我心中的驕傲,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礦(原創)

父親是個識大體明是非的人。在農村,親戚之間吵架是常有的事。一次嫁在本村的大姐的婆婆和母親不知為何事發生了爭吵,兩家人都住在一條街上,一吵好多人就都出來看熱鬧。不久,大姐的公公也加入了進來,並且明顯地站在了大姐婆婆的一邊,真是火上澆油。他(她)們大約吵了一個小時,好多村裡人就這麼聽著這麼看著。當時父親就坐在一門之隔的村機械隊大院裡一塊石頭上吸菸,他就這麼吸了一個小時,直到三個人吵完了架,父親硬是沒邁出機械隊大門一步。事後,村裡人說,老郝好樣的,分得清事兒大小,忍得住勁兒。父親回家後只對母親批評了一句:你們仨呃,都不怕村裡人笑話!

父親也是愛面子的人。我們姊妹四個,從小在大街上見了誰都主動說話,先叫一聲“大”或“嬸”或“爺爺”“奶奶”,再說“你吃飯啦?”或“你上哪兒去?”因此,村裡人都說老郝家的孩子真會說話,老郝真會教育自己的孩子,並常以此教育自己家的孩子哩。其實,我們之所以這樣,跟父親一點關係也沒有,倒是母親對我們四人天天囑咐了又囑咐,跟每天做功課一樣,一回了家來,母親就會第一個問剛才在大街上遇見誰了?你是怎麼說的?那個人是怎麼回的?

父親是我心中的驕傲,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礦(原創)

(作者父親2012年在濰坊谷德廣場傢俱城)

爺爺奶奶在世時,父親很講孝道,全家很是和睦。父親在本村還拜了一個乾孃,待她熱情,有求必應。有一年年三十的上午,父親發了火,對著隊上打著鑼鼓到有限幾家門上貼“五好家庭”的頭兒說,為什麼在我家門上你們不貼“五好家庭”?那人一看父親真在較真兒,忙說走過了走過了忘了忘了,這就去給你們家門上貼“五好家庭”去。父親這才做罷。現在想來,父親其實爭奪的是他自己心靈深處對美好傳統倫理道德的護守,他容不得別人否定他的這種護守。

父親的思維在村子裡算是能先想到能先做到的人。計劃經濟年代裡,父親守著本分地帶領隊裡的人用汗水換來了一年又一年的糧食收成,是父親率領我們一家人七八口人走過了六幾年、七幾年、八幾年那些生活頗為艱難的歲月。進入國家經濟轉型初期,父親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你看吧:紹介昌邑釘子廠與村裡合作、在責任田裡首批種黃瓜、村裡第一個購買了手扶拖拉機、籌劃成立股份公司加工凸面掛曆、成功應聘擔任縣九北商行的供銷科長、駐煙臺火車站負責火車皮計劃申請、成功應聘縣建設銀行會計並先後培訓出上百建行新人、任村辦鑄造廠會計、從北京運來臺球案子三架並在村裡第一家開設打檯球娛樂項目、到北京中港合資滅蚊器廠任會計二年多等等,從中可以看出在全國經濟轉型初期,父親的確已經走出了農民角色,是村子裡第一批成功跟上了時代洪流變遷的人。

父親是我心中的驕傲,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礦(原創)

老年的父親,一如我家的百年老宅,含足了歷史的折曲厚重並凝作成心靈上的穩泰淡寧。他把自己的老年生活安排得如同他年輕時的工作一樣有板有眼,有滋有味。老年父親大氣淡定地對待生活細事的態度更加突出與明顯;他天天聽廣播看電視捕捉世界動態時局的腦力投入,讓我這個軍事迷跟父親時時都有溝通的話題,這種共同愛好者之間的深入交流讓我又看到了父親跟早年工作中一樣的另一種不息。最美不過夕陽紅,夕陽是晚開的花兒,夕陽是美的淡定與從容。在我眼裡,老年的父親正是如這支歌中所唱的那輪美倫美奐的金色夕陽。

父親對我一年到頭在外邊奔生活,反覆只有一個要求:守紀守法,敬崗愛家,支持社會,融入洪流,不息奮發,作大家不作小家,多走走多看看,時處都是個明白人。每次回家他都對我如是說。

在我眼裡,父親算是村人中把握變與不變最佳的一個人,父親是村子裡真正的脊樑代表。

父親是我心中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礦,他鼓勵我不斷前行,朝著人生大家的方向。

父親是我心中的驕傲,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礦(原創)

(部分圖片選自網絡侵刪)


父親是我心中的驕傲,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礦(原創)

作者簡介:郝一凡,本名郝先樹,曾用筆名郝木橋、文海燕、挑夫。

生於1965年07月,祖藉山東煙臺龍口市。現居住於世界風箏都濰坊市。英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工作後自修會計專業,取得會計師資質,參加過CPA考試。歷任國企煤礦中學校英語教員、主管會計、審計科科員、合作礦財務科長、中國飼料行業翹楚公司財務主管、財務部總經理助理兼融資專員、財務總監和香港中基(安哥拉)實業集團總部財務經理,現任濰坊某行業知名公司財務總監。

曾為濰坊市坊子區作協會員,曾任某大型報紙特約觀察員與通訊員,現為濰坊高新區作協會員、理事。

從事業餘寫作十餘年,完成文學作品包括詩詞、散文、隨筆、翻譯作品、小小說和短篇小說,累計達30餘萬字。作品發表在《北京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報》、《六和通訊》、《坊茨文藝》、《青州文藝》、《安哥拉華人報》、《濰坊日報》(高新版副刊)、《濰坊日報》等文學專業期刊及當地主要報紙媒介上。

有詩歌和小小說作品分獲縣區級獎項,有十數篇詩詞、散文及小小說作品被選入某報紙年度創作精品,部分作品被當地廣播媒體制作成配樂詩朗誦和配樂散文,得以廣泛傳播。

《地火》系作者第一次作品結集,共計14萬餘字。

滾滾洪塵中,難以割捨的最是這一份文學情懷。

百年生命裡,孜孜以求的最是這一份信念堅定。

偶得的皮囊步進全得的人生,您想麼?來吧,讓我們一起浸潤在文學的厚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