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有根的漂泊

對於漂泊的嚮往,源於一個鄉村少年寂寞的閱讀。是鄉村五月的風,掠過那些空曠的原野,掠過無聲地舞蹈著的麥田,來到他家的後院,為他翻開了書頁。在整個夏天,少年把蝴蝶和蜻蜓的舞蹈放在一邊,把青蛙和鳴蟬的嬉鬧放在一邊,在濃重柳蔭的覆蓋下,靜靜地讀著一本書。這本書是艾蕪的《南行記》。

寂寞的少年,小小的心靈經歷了一場巨大的狂歡。儘管書裡描述的外面世界並不美好,但是那些苦難,那些歷險,那些陌生的事物,都被作家塗抹上了一層浪漫而神奇的色彩。他以一顆溫柔敏感甚至還有幾分膽怯的心靈渴慕起了遠方。

後來少年被時代裹脅著讀書分配,結婚生子,吃喝玩樂。在不經意間,少年變成了青年,變成了中年。那個夢想還是一直伴隨他,成了他的器官,他的呼吸,他的念想與疼痛。

他在體制內生存。安全,舒適,但是卻被囚禁得緊。“走吧,心敲著暮色的鼓。”“走吧,公牛決定到西班牙去。”他利用長假,默唸著他喜歡的詩句,到處驢行。不過他感覺自己只是去與那些夢中的城市和山水打了個照面,匆匆忙忙的,來不及寒暄幾句,就得作別。那感覺和他想往的漂泊相去甚遠。

在年過不惑以後,有一天,他突然辭去公職,隻身南下,當了打工者。朋友們勸他:“去不得啊!”理由千千萬萬,就是沒有觸及到他的願景。朋友們不知道,他感到自己行將老去,一定要抓住最後的機會,生活在遠方。

這一次,他很快味識了漂泊的滋味。這滋味其實是不可輕嘗的,等到嘗過了,他才知道太難以下嚥。

有根的漂泊

漂泊的滋味其實就是寂寞和孤獨的滋味,就是鄉愁的滋味。這滋味湧上心頭的時候,往往是猝不及防的。第一次出門,他帶了太過複雜的行李以及太過簡單的心情。他在洗衣的時候,做飯的時候,在出門上班的時候,在超市購物的時候,總是要想起在家裡的那些彷彿已經遺失了的時光。那些時光就像是被風吹走的落葉和雲彩,可望而不可及了。那是一種酸酸澀澀的回憶,是一種心無寄託的苦楚。那些當初看來很庸常的時光,現在回憶起來多麼溫馨。而在一個一個獨自相守的夜晚,他在這座別人的城市裡遊蕩,看那些陌生的人流和燈光,最後總是越過高樓,望向夜空。“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他奇怪,為什麼在千里之外的異鄉,看星月反而如此親切?是不是那故鄉的明月和星群跟著他流浪的腳步,一路在低低地看視著他?是啊,在這裡,唯有星月是熟識的,那實際上就成了他的故鄉,他的親人。他在漂泊中還經歷了許多的驚惶和悽苦。他的方向感特差,總是迷路,常常走著走著就不知身在何處了,到處都是高樓的森林,他不知道能不能順利地找到歸途。而那些汽車則很生猛地開過來,就像是一群群缺乏人性的很兇惡的豺狼虎豹。這種時候,一種怯生的感覺襲來,會迅速的瀰漫在他的心海。他彷彿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他聽到了自己生命淒涼的回聲。

他的心很柔軟,承受不了如許的重。可是,在這座著名的移民城市,卻到處都是慣於漂泊的人們。

想了好久他才明白,同是漂泊,原來是有不同的。那些人之所以慣於漂泊,是因為他們早早就出來了,他們已經以漂泊為常態,他們在漂泊中找到了歸宿。他們就像地球在宇宙裡漂泊,像雲彩在天空漂泊,像浮萍在水面漂泊,像蒲公英在低空漂泊。地球、雲彩、浮萍、蒲公英都是沒有根的,他們也沒有了根。他們的根鬚,要麼是沒有扎進泥土,要麼是自己咬斷了。所以他們才那麼自由自在,快樂輕鬆。而他,他在家鄉生活了四十多年,他的根已經很深很深地紮在了故鄉,他是有根的,因此他的漂泊是有根的漂泊。這根很結實地牽扯著他的心靈,每走一步,都會顫抖、酸澀和疼痛。他的根是咬不斷的,因為太粗壯,而且那裡面有他的經脈;他的根是拔不出的,那會帶出很多的泥土和血肉。他其實只是他的故鄉放飛的一隻風箏,無論飛得多高多遠,都擺脫不了故土的糾纏。

但是他還得繼續漂泊下去,揹負著他的家鄉艱難地漂泊。漂泊,是對常規的現實生存的一種厭倦和否定,是對精神故鄉的尋覓、探索和締造。他的漂泊伴隨苦難,但是苦難裡孕育著希望。那才是艾蕪似的漂泊。當有一天,他帶著一臉的滄桑,帶著滿身的疲憊,穿過千里暮色,一肩風月地回到故鄉,也許,他已老邁,但他一定獲得了和平與寧靜。

【作者簡介:蔡德林,湖北石首人,曾經擔任石首日報總編輯、石首市文聯主席,深圳市卓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北京九鵬傳媒機構總策劃,現居蘇州,非同文化總顧問,非同文化牆主編。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