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2018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聚焦產業協調發展

【電池中國網6月27日 西寧訊】6月27日,“2018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在西寧召開。本屆論壇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聯合主辦。來自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專家學者和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代表匯聚一堂,圍繞“推動產業協調發展”論壇主題共同探討如何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上游材料及相關產業協調發展。論壇分設“關鍵材料、電池、整車協同發展”、“動力電池產業投資與運營”、“促進動力電池安全的前沿技術與保障體系”等主題分論壇。

王黎明:發揮資源優勢 實施“天平工程”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黎明致辭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黎明在致辭中表示,青海擁有得天獨厚的鹽湖資源,已經探明的鋰資源儲量佔全球資源儲量的1/3以上,是支撐青海省鋰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青海省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碳酸鋰產能達到12萬噸左右的規劃目標,並圍繞這個目標制定了《青海省“十三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等多個支持鋰電產業發展的規劃和實施意見,持續加大對鋰電產業的支持力度。與此同時,青海將圍繞電池隔膜、電解液、新能源電池生產的產業短板,積極謀劃對接產業鏈的上下游,實施“天平工程”項目,大力實施產業鏈的招商引資,支持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鋰電池的正負極材料以及配套生產項目的建設,促使青海鋰電產業實現高速、穩定的增長,初步構建起鹽湖提鋰、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電池、新能源汽車的完整產業鏈。

陳清泰:制定中長期資源規劃 加快電池回收再利用體系建設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致辭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致辭時表示,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快速發展支持了電動汽車整體性能和競爭力的提高,但同時動力電池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日韓企業進一步向中國市場發力,中國將成為動力電池業國際勢力競爭的主戰場,歐美國家的企業雖然在本輪競爭中錯失優勢,但已經在為下一階段的競爭做佈局,是潛在的強大競爭者。陳清泰指出,動力電池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全球鋰、鈷、鎳資源呈現寡頭壟斷的特徵;電池企業承受上游材料和下游車企雙重夾擊,經營困難;出現了動力電池市場供應緊張和產能過剩並存的現象;電池回收利用的技術和體系建設還不到位等。他建議,國家應該制定中長期資源規劃,加強市場監管,降低資源的風險性。同時他強調,要嚴格把控資源開採及電池生產項目;加快電池回收再利用的體系建設和掌握核心技術,創造核心技術。陳清泰還指出,企業應時刻關注下一代技術的研發,如現在國外電池企業正在聚焦的固態電池技術研發,力爭在下一地啊電池技術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致辭

隨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發佈《鋰電池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簡稱“白皮書”)。據張永偉介紹,白皮書由“鋰電池產業發展概況、產業競爭格局和發展態勢、動力電池技術發展、電池運營模式發展和電池產業協同發展若干問題”5部分構成。張永偉指出,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歸根到底還在於創新和研發,特別是源頭創新。他表示,中國在電池領域技術和應用創新是最快的,但是源頭性創新、基礎性創新力仍然非常缺乏。他同時指出,為加強國內動力電池源頭性創新、基礎性創新,國內的研發組織方式需要更新、改進。

在為期一天的會議中,來自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上游材料、電池回收、資本研究等領域的嘉賓,還將圍繞動力電池產業鏈協同發展、產業投資,技術研發等關鍵問題展開討論與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