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七罪宗的獨特見解,是成為勇者?還是成為一具不自量力的骸骨?

傲慢 嫉妒 暴怒

懶惰 貪婪 色慾 暴食

“七罪宗”被天主教奉為教義、教律,在中世紀時期,與“七美德”(誠實、慷慨、正義等)一起並行著成為教徒們的行為準則。

“七美德”是七種世人值得稱讚的道德品行。

“七罪宗”則是七種罪惡的來源,與“七美德”對立,在宗教氛圍濃厚的環境下,違反了其中的教義,即被認定為是惡人、行惡行。

七罪宗的獨特見解,是成為勇者?還是成為一具不自量力的骸骨?

“宗”字有“來源”、“源頭”之意

在不少影視劇作品中,“七罪宗”均代表著七大原罪的意思。

這樣的描述更是在描述人格和心理方面,並不代表著落實到強暴、殺戮、盜竊等實際的犯罪行為,但符合暴怒、貪婪的人會更容易引發重重惡行。因慾望而犯罪,“七罪宗”描述的是人的惡欲。

七罪宗的獨特見解,是成為勇者?還是成為一具不自量力的骸骨?

演員布拉德皮特曾在電影《七宗罪》中精彩的演繹了“暴怒”一角。

影片開頭那不苟言笑且滿嘴髒話,暴躁易怒,說話句句帶FxxK的角色設定即帶給了玩家暗示,也留下了懸念。

特別是最後那一段又怒又哭的神態,在摩根的苦勸下還是開槍打死兇手還瘋狂補槍洩憤的鏡頭,令人揪心。

七罪宗的獨特見解,是成為勇者?還是成為一具不自量力的骸骨?

回到“七罪宗”本身,神秘的宗教話題與哲學元素總能對內容昇華,吸引更多的觀眾,甚至是玩家。不僅僅是在影視劇、動漫,在遊戲中也有七大罪的影射。

七罪宗的獨特見解,是成為勇者?還是成為一具不自量力的骸骨?

《七勇者與魔王之城》是一款翻牌子的遊戲。遊戲中扮演一個勇者,走上奪取聖劍尋找聖盾最後擊敗魔王的道路。擊殺魔物時,魔物卡牌會被翻轉過來,表示魔物已經被消滅了。同樣,使用物品後,對應卡牌也會翻轉,表示道具已經生效了。

七罪宗的獨特見解,是成為勇者?還是成為一具不自量力的骸骨?

(不是古代皇帝的翻牌子啦,你以為你會在遊戲中扮演魔王為所欲為麼?)

因此本質上是一款卡牌遊戲且加入了隨機要素,充滿冒險代入感的畫風與“七罪宗”角色的能力設定讓整個翻牌子的戰鬥過程不再枯燥,更有一絲鬥智鬥勇的意味。

遊戲將七大原罪的設定塑造成七個玩家可選的勇者角色。每一個角色對應七種一條教義。

七罪宗的獨特見解,是成為勇者?還是成為一具不自量力的骸骨?

“暴食”的角色被賦予了天賦:飽食度(有上限),同時允許在兩種運動狀態中主動切換。狀態“暴食”允許直接吞噬魔物而不受到攻擊,但飽食度會上升(畢竟吃了一直魔物)。而狀態“運動”可以降低飽食度

(運動了就消化了)

但能力強大的同時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暴食”在戰鬥時需要密切留意自身的飽食度狀態,若是太飽或太餓都會損失一定的生命值。

七罪宗的獨特見解,是成為勇者?還是成為一具不自量力的骸骨?

“暴食”為例,其他的角色都會有能力強大卻又有缺陷限制能力的情況出現。

“憤怒”會讓你的武器威力減半,但也能夠讓你有爆發式的清場能力。“色慾”能夠讓你不斷的誘惑敵人,提升生命上限,但人品不好時也可能會被反噬。

強大卻帶有缺憾的主角,在設定上,遊戲與《鋼之鍊金術師》裡的七宗罪的設定大同小異,剝奪情感,成為凌駕於人類之上的存在,將七宗罪理解為七種慾望,七種能力。

慾望驅使著惡徒、能力驅使著勇者

原本是一場簡單的田忌賽馬,用魔物的數值抵扣勇者自身疊加的攻擊力、護甲值、生命值,謹慎的控制著傷害溢出,不浪費每一點護甲值。

七罪宗的獨特見解,是成為勇者?還是成為一具不自量力的骸骨?

加入了七宗罪的能力後,生命值的波動更加起伏不定。

時而像垂暮老人一般不斷接近個位數,時而像被聖光照耀一般元氣滿滿,瘋狂浪費溢出的治療量。

同時,恰到好處的概率事件能讓你苦笑著說這句人品不好然後按下再次挑戰。

田忌賽馬的遊戲卻讓你拼人品,謹慎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卻又提供冒險的機會讓你躍躍欲試。

這不正是“七罪宗”與慾望的映射嗎?

慾望控制好了可是能成為最完美的人啊!!

身為慾望的載體

是成為擊敗惡魔的勇者?

還是成為不自量力的骸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