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10種有關意識的理論,看看是否顛覆了你的認知?

意識是什麼?

10種有關意識的理論,看看是否顛覆了你的認知?

意識(consciousness)一直是一個模糊而有爭議的概念(Farthing 1992)。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的:心理學意義上的意識指賦予現實的心理現象的總體,是個人直接經驗的主觀現象,表現為知、情、意三者的統一;而生物學意義上的意識指人的大腦、小腦、丘腦、下丘腦、基底核等,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各種感覺信息,經腦神經元逐級傳遞分析為樣本,由丘腦合成為丘覺,併發放至大腦聯絡區,令大腦產生覺知,即意識。

維基百科這樣定義:意識是一種察覺的狀態或質量,或者是對外部目標或自身內部過程的察覺,它也被定義為直覺、察覺、主觀性、或經歷、感覺與覺醒的能力,並具有自我感和大腦控制系統。

意識到底是什麼?恐怕即使當今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籌莫展,目前對意識形成的機制有10種猜想。

1、物理主義和唯物主義

10種有關意識的理論,看看是否顛覆了你的認知?

這種理論認為意識完全是物理的,是遵循物理規律的生物大腦的產物,你的所思所想、一喜一怒等所有精神狀態都可以被解釋為物理狀態,而這種物理狀態,在更深層次上式基礎物理學的領域和微觀粒子的相互作用。這種理論認為,意識擁有絕對的物質性,且有無可辯駁的證據有力支持,精神狀態本質上就是物質狀態。雖然“唯物主義”和“物理主義”這兩個術語通常是可以互換的,但唯物主義更古老,意味著更形而上學或本體論意義,而物理主義則出現在20世紀初,傳達了更方法論或語言用法。我們小時候學習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就是其中一種。這種理論的一種推斷就是絕對的人工智能很快就能出現,只要人類能夠完全解讀人類大腦的物質基礎,就能在這種物質基礎之上產生人工智能。

2、副現象論

10種有關意識的理論,看看是否顛覆了你的認知?

認為意識是行為產生的附帶現象而不起任何作用的身心關係理論。其思想可溯源於英國唯物論哲學家T.霍布斯,他認為副現象能夠被初級現象影響,而不能影響初級現象。這種理論也認為意識完全是物理的,完全是生物大腦的產物,但是該理論認為心理現象就是副現象,它是由物理現象引起的,但是它不能引起物理現象。

副現象論者也分為兩類:強副現象論者弱副現象論者。在強副現象論者看來,心理現象只能被物理現象引起,而不能被其他心理現象引起;但是弱副現象論者則認為,心理現象既可以由物理現象引起,也可以由其他心理現象引起,但是心裡現象不能引起任何物理現象。按照強副現象論者的觀點,就沒有自由意志問題(free will),因為心理現象不能影響外部世界,但是我們通常是承認人有自由意志的,這個矛盾如何解決呢?弱副現象論者則給這個問題留出了一定的空間,當代的行為主義者大多有此傾向。

3、非還原性物理主義

10種有關意識的理論,看看是否顛覆了你的認知?

“還原”是什麼?舉個例子,一塊石頭是由分子構成的,而且石頭的硬度這個屬性是等同於構成石頭的所有那些分子之間的電磁力關係的某個組合特徵(包括任意兩分子之間的連接方式、強度,以及所有這些連接的空間分佈模式,等等,不論我們能不能用語言去描述這些),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塊石頭是可還原的,它可以還原為微觀物理對象及其物理屬性(含關係)的組合。

非還原物理主義認為意識完全是物理的,完全是生物大腦的產物,但精神狀態是真實的,不能被還原為物理狀態(大腦或其他)。雖然心理狀態完全是由(大腦的)物理狀態產生的,但它們確實不是物理狀態,精神狀態在本體論上是不同的)。非還原性物理主義的一個主要特徵是“自頂向下因果”,即意識的內容是因果性的——可體驗性可以做真正的工作。非還原性物理主義的機制是出現的,在更高層次的整合中,新特性不能從更低或更基本的層次上你所能知道的一切中分辨出來(甚至可能無法預測)。(非還原性物理主義和二元論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兩者都承認真實的精神狀態,但也只有一種物質——但正如預期的那樣,雙方的一些追隨者拒絕對方的主張。)

4、量子意識

10種有關意識的理論,看看是否顛覆了你的認知?

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但是量子的觀念,沒有人能夠理解,這甚至包括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量子力學很奇怪:你不觀察它,它就處於疊加態,也就是一個電子既在A點又不在A點。你一觀察,它這種疊加狀態就崩潰了,它就真的只在A點或者真的只在B點了,只出現一個。量子力學的創始人薛定諤提出的“薛定諤的貓”思想實驗就產生了一個既死又活的貓的奇怪悖論。這種詭異的基礎實際上是:意識和物質世界不可分開,意識促成了物質世界從不確定到確定的轉移。這使大家認識到,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物質世界和意識不可分開。

5、意識力

10種有關意識的理論,看看是否顛覆了你的認知?

這種理論認為,意識是物理現實的一個獨立的、不可簡化的特徵,它存在於基礎物理學的場和粒子之外(可能不是從這些場和粒子中衍生出來的)。大家知道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宇宙存在四種力:萬有引力、電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而意識力理論認為,意識這個迄今為止未知的世界可能以一種新的、獨立的、基本的物理定律或力的形式出現,也就是第五種力:意識力。

6、意識空間

10種有關意識的理論,看看是否顛覆了你的認知?

這種理論認為,除了基本物理學的質能和時空之外,意識是物理現實的一個獨立的、不可簡化的特徵。意識這個迄今為止未知的世界可能以一種全新的現實結構或組織的形式出現,也許是現實的另一個維度(例如,“整合信息理論”所假設的“限定空間”,或者4維空間)。

7、泛靈論

10種有關意識的理論,看看是否顛覆了你的認知?

泛靈論又稱“萬物有生論”。一種主張一切物體都具有生命、感覺和思維能力的哲學學說。

常識告訴我們,只有生物有內心生活。兔子、老虎、老鼠等有感受、感覺和體驗(experience),桌子、石頭和分子沒有。泛靈論者則否認這條常識。根據泛靈論(panpsychism),最小的物質片段,就比如電子和夸克,也都有最最基本的體驗,一顆電子也有內心生活。

該理論認為意識是每個物理場和基本物理粒子的不可簡化的特徵。存在的一切都有一種內在的“原始意識”,在某些集合和特定條件下,可以產生真正的內在意識。泛靈論是心理哲學中最古老的理論之一(可以追溯到前現代的泛靈論宗教和古希臘)。它正以各種形式被一些當代哲學家復興,以回應看似棘手的意識“難題”。

8、二元論

10種有關意識的理論,看看是否顛覆了你的認知?

這種學說的典型形式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在17世紀提出的“心物二元論”,即世界存在著兩個實體,一個是隻有廣延而不能思維的“物質實體”,另一個是隻能思維而不具廣延的“精神實體”,二者性質完全不同,各自獨立存在和發展,誰也不影響和決定誰。

該理論認為,意識需要一種完全獨立的非物質實體,它不僅獨立於物質大腦,而且與物質世界無關。這就意味著現實由兩個不同的本體論部分組成——物理和非物理物質、分裂、維度或存在層面。雖然在二元論下,人類意識需要一個物理的大腦和一個非物理的物質(以某種方式一起工作),在肉體死亡和大腦解體之後,這個非物理的物質本身就可以維持某種意識的存在。

雖然這種非物質的物質傳統上被稱為“靈魂”——一個充滿神學負擔的術語,但靈魂並不是這種非物質的唯一形式。

9、整合信息理論

10種有關意識的理論,看看是否顛覆了你的認知?

威斯康星大學神經學家朱利奧·託諾尼提出了整合信息理論(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縮寫為IIT),IIT屬於一個科學理論而非哲學理論,不過硬要歸類的話應該屬於一種屬性二元論。IIT認為意識是複雜系統的固有性質。意識的存在不能由已知的物理定律推出,而需要全新的物理定律來解釋意識。IIT定義了一個物理量Phi(φ)來度量系統的複雜程度,並用其判斷一個系統擁有意識的多少。IIT能夠解釋很多現象,例如為什麼小腦沒有意識(因為小腦缺少反饋連接),為什麼睡覺的時候沒有意識(因為睡覺的時候神經元之間的聯繫減弱了)。

10、終極意識

10種有關意識的理論,看看是否顛覆了你的認知?

有一種古老的說法,根植於某些智慧傳統,即唯一真實的東西是意識——所有其他的東西,尤其是整個物質世界和它所包含的一切(包括物質大腦),都源自於無所不包的“宇宙意識”。每一個意識個體——人類、動物、機器人或其他——都是宇宙意識的一部分。

有人曾經有過一個比喻:我們的顯意識就好像是頭部一個很小的點,想象你的頭部是一個漏斗的形狀,這個漏斗的最底端接觸到你頭部的地方,是你的顯意識。而你的漏斗越往上,就越接近你的潛意識——個人潛意識。而每一個人的漏斗,如果往上無限延伸的話,你的漏斗遲早會和另一個人的漏斗相連接。當所有人的漏斗全部相連接的時候,就是集體潛意識;而再向上與物質、非物質意識相連接,就是宇宙潛意識、宇宙共同意識。

一般來說,東方宗教比較支持這種觀點。

總結

現實中,某些人會因為大腦、器官損傷以外的特殊原因(比如,極度恐懼)而不幸離世。他們去世後,除了沒有意識外,身體結構與去世前沒有什麼區別。這時候,我不由的會想,是不是我們身體內真的就住著一個“靈魂”?當“靈魂”離我們而去,即便身體再完整無缺,而意識卻永遠也不會回來了?

意識是如此的神秘,以至於有關意識的學說數不勝數,那麼到底哪個學說是真正反映了意識的本質,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只有等待時間的檢驗。但是我覺得這個時間可能會很久,甚至是數千年!

關注《未來科技社》,我們一起眺望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