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济源市下冶镇推进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田野正绿,家园正美。走进济源市下冶镇的广袤乡间,不仅收获旅游产业扶贫的惊喜,而且感受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气神。现代农业混搭旅游提档升级,成为“望山见水忆乡愁”的重要载体;画好“山水画”,打造“绿富美”,让美丽乡村别有一番风味。

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济源市下冶镇推进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下冶镇地处“济洛郑黄金精品游线”中心位置和晋豫旅游黄金地带,北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王屋山景区,南临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库。如何让“开门见山”的山乡百姓,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富民路?近年来,下冶镇紧紧抓住济源打造太行山水文化旅游带和黄河精品休闲旅游带的机遇,沿“三河一路”(梦柏河、逢石河、东河和邵吉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规划,努力把下冶打造成生态高地、休闲胜地、养生福地。

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济源市下冶镇推进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尤其是今年以来,在脱贫攻坚的声声号角下,地处王屋山下和济源市脱贫攻坚核心区域的下冶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济源市旅游部门相关文件精神,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的物产,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让贫困户吃“生态饭”,让贫困村用美丽打开致富门。

农业混搭乡村游 致富之花渐次开

8月11日,在下冶镇大岭村村民陈小玲家中挤满了前来购买艾条、靠垫、枕头、香包等艾系列产品的人。该村利用当地的特产七叶艾草,积极发展艾种植、加工等产业,并引导群众成立了大岭艾叶专业合作社。

大岭村是该镇的省定贫困村,有着悠久的艾草种植史,独特的野生艾草更是享有“药王艾”的美誉,在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速全域旅游发展的今天,下冶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立足独有的野生艾草资源,打造的“下冶艾”品牌,已经成为济源市全域旅游的一张崭新名片。尤其是通过连续举办“下冶艾·爱世界”艾草文化节,“下冶艾”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为下冶镇打造中原艾草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村民脱贫致富找到了精准方向,为全市全域旅游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成功举办。今年端午节,下冶镇以“说端午、画端午、健步走、讲述端午·艾草的故事”为主线,在大岭村成功举办济源市第四届艾草文化节,推出现场绘画、收割艾草、缝香包、捣艾绒、健步走等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假日三天迎来3万余游客,艾条、艾保健制品、艾灸器材等特色产品现场售卖火爆。活动期间,陈小玲家一天的销售额就超过2万元。“助力脱贫攻坚战略和济源全域旅游战略,山区镇就要牢牢守住生态良好、百姓增收底线,以农兴旅,以旅富农,让农旅成为创富的发动机。”下冶镇党委书记许东方如是说。目前,大岭村的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艾草种植产业,实现增收或脱贫。

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济源市下冶镇推进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济源市下冶镇推进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无独有偶。今年5月19日,省定贫困村陶山村以实际举措助力脱贫攻坚,济源市摄影家协会采访创作基地挂牌,20余名摄影爱好者深入陶山村开展“秀美山村”、“民俗风情”等主题采风创作活动,用镜头发掘、捕捉醉美山水风景和乡村振兴发展新亮点新气象;第一家农家乐——“老家味道”喜迎开业,济源市陶家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力争让绿水青山变出“金山银山”。

特色产业带动 铺筑脱贫路径

下冶镇位于济源市西南山区,地形以丘陵为主,为中条山和王屋山余脉,境内主要有逢石河、梦柏河、东河三条河流,盛产小麦、玉米、烟叶、石榴等农林产品,是全省优质小杂果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岭艾草、朱庄石榴、韩彦红果、坡池太阳杏久负名盛。药材众多,冬凌草、板蓝根、金银花、茵陈、防风等达100余种,药用价值极高,有“药王胜地”之称。

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济源市下冶镇推进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绿色、生态的特色产业是下冶镇旅游扶贫的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该镇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抢抓济源市推进全域旅游的有利契机,将特色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在有条件的大岭村、韩彦村、朱庄村等有特色农业村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省定贫困村大岭村22户建档立卡户种植艾草产业,实现脱贫或增收。省定贫困村北吴村的18户建档立卡户通过发展烟草种植、8户建档立卡户通过种植小尖椒、10户建档立卡户通过种植白菜萝卜制种,分别实现脱贫或增收。省定贫困村北桐村全村产业结构以烟叶、小辣椒种植为主,烟叶种植400亩,小辣椒和白菜制种130亩,贫困户享受到烟叶种植到户增收4000元补贴,率先在全市实现了整村脱贫。王树沟有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有11户发展烟叶种植、12户发展白菜制种实现脱贫。韩彦村的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通过发展红果特色种植业增收;朱庄的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石榴特色种植业增收。另外,竹园、坡池等非贫困村通过发展薄皮核桃、太阳杏等特色种植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创收。

为把农特产品“拎”到网上卖,该镇还积极推进电商进村,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取得良好成效。省定贫困村北桐村依托小尖椒种植,研发北桐村扶贫开发精选农副产品大礼包;大岭村依托艾草专业合作社,研发系列艾草制品,推出艾制品大礼包;同时,开发野生艾绒制品电商平台,第一次实现鲜艾花束、艾条、艾绒护膝、艾绒护腰等多种艾绒制品的网上销售,进一步拉长艾草产业链条,持续把大岭艾打造成为旅游扶贫主产业。

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济源市下冶镇推进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济源市下冶镇推进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济源市下冶镇推进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深山美景放异彩,离不开活动带动。7月21日,下冶镇王沟村的烟田内,淡紫色的烟花和金色油葵交相辉映。由济源市下冶镇振兴烟草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济源市旅游业协会联合举办、济源报业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烟草暨乡村旅游文化节在这里拉开帷幕,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美丽景色。这次的济源市首届烟草暨油葵乡村旅游文化节以“产业扶贫,烟草先行”为主题,旨在发展乡村旅游,奏响全域旅游主旋律,让广大市民走进田间地头,看烟花、赏油葵,体验田园风光,同时了解下冶乃至济源市烟草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成果。“今年,下冶镇抢抓机遇,务实创新,采取‘烟草+油葵’种植模式,培育了农旅融合新业态,并精心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蔬果采摘、农产品展销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为广大游客领略乡村美景、品赏特色农产品美味、体验乡风民俗打造了平台,为全市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辟了新路子。”下冶镇镇长李立峰说。

景村共生共融 致富一方百姓

下冶镇境内的4A级景区——黄河三峡景区,位于小浪底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80平方公里。景区内群峰竞秀、山水交融、高峡平湖、奇峰林立,孤山峡,主景点龙凤峡、八里峡三条峡谷各有千秋,是小浪底旅游资源之精华所在。

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济源市下冶镇推进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依托黄河三峡景区,下冶镇大力实施“景点带村”的旅游扶贫模式,促进旅游扶贫与景区发展有机结合,使景区成为带动周边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新生力量。一是景区大力实施景区提升扩建项目,新建面积12万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以及游客接待中心、星级厕所等,高标准搭建经营摊位,优先对贫困人口招租,目前50家商铺已全部租赁完毕,为逢北、坡池等周边村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野猪林漂流区域商铺开始招商,已入住商户5家。北吴村2户建档立卡户8人在黄河三峡景区打工实现脱贫。

二是景区招聘员工时侧重贫困人口,更倾向于帮扶的两个贫困村,今年新招聘人员15人;野猪林漂流项目招收暑期工20余人,优先帮扶村的贫困户。三是设立农副产品展销处,方便农户产品销售;积极推荐周边农家住宿,解决农家宾馆空置问题;组织商户前往陕西考察特色餐饮。在脱贫攻坚战中,景区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和前景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下冶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卢宝成介绍,随着农旅深度融合、特色产业带动、景点带村等扶贫模式的有效推进,旅游产业扶贫正日渐成为下冶镇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助推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