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壽山石品種達百種以上,色澤渾然天成,用其雕刻的作品晶瑩脂潤


福建壽山石是中華瑰寶,中國“四大印章石”之一。主要分佈在福州市晉安區與連江縣、羅源縣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其品種達百種以上,其石質色界分明,色澤渾然天成。用其雕刻的作品晶瑩、脂潤,色彩斑斕,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性和收藏價值。圖為福建壽山石雕刻工藝品“佛緣”。

壽山石在寶石和彩石學中,屬於彩石大類的岩石亞類,它的種屬,石名都很複雜,約有一百多個品種。按傳統習慣壽山石一般分為田坑、水坑和山坑。壽山石原石普遍體量都不大,其中田坑石達到30克就稱成材。圖為福建壽山石雕刻工藝品。

壽山石的種類達百種以上,其中主要有壽山田黃凍石、桃花凍石、芙蓉凍石、荔枝凍石、牛角凍石、魚腦凍石、天藍凍石、水晶凍石、大紅袍雞血凍石等。圖為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陳禮忠壽山石雕藝術展》。

壽山石的最精彩之處就是其豐富多彩的色澤。主要有白色、乳白色、灰白色、紅色、粉色,天藍色等,總之會呈現五顏六色,有時在一塊石頭上也會多彩呈現。需要說明的是壽山凍石紅如雞血,粉如桃花,雕刻出的作品晶瑩、脂潤。圖為福建壽山石雕刻工藝品“植物靈芝”,色彩斑斕。

壽山石屬葉臘石,質地滋潤,富有光澤,硬度較低。只因為其硬度低,利於用刀,可以手到刀到,刀如游龍,運用自如,使雕刻出的線條更加流暢、人物更加生動,這是其它玉石難以比擬的。圖為市民在濟南市博物館觀看中國壽山石雕藝術精品展。


由於壽山石"溫潤光澤,易於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於作雕刻的材料。1965年,福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市區北郊五鳳山的一座南朝墓中出土兩隻壽山石豬俑,這說明,壽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為雕刻的材料。圖為壽山石雕刻作品。

元代篆刻家以葉蠟石作印材,使壽山石名冠“印石三寶”之首,登上文化大雅之堂。加上明、清帝王將相的百般青睞,從而形成壽山石雕刻藝術從萌芽到發展到鼎盛的一脈獨特的民間工藝文化史,壽山石雕也成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愛的文化藝術珍品。圖為濟南市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壽山石雕藝術精品展。

圖為福州壽山石文化城聯合福建省民間藝術館舉辦的“壽山石文精品展”在福州舉行,展出的壽山石作品。

圖為江蘇省南京市,參觀者在欣賞栩栩如生的壽山石“滿漢全席”。

由福州壽山石文化城聯合福建省民間藝術館舉辦的“壽山石文精品展”在福州舉行。圖為展出的壽山石精品雕刻作品。

福建壽山石是中華瑰寶,中國“四大印章石”之一。主要分佈在福州市晉安區與連江縣、羅源縣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其品種達百種以上,其石質色界分明,色澤渾然天成。用其雕刻的作品晶瑩、脂潤,色彩斑斕,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性和收藏價值。圖為福建壽山石雕刻工藝品人物雕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