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鍾南山領千名醫生莊嚴宣誓:“敬佑生命,救死扶傷!”

“尊醫重衛,共享健康”,8月19日,廣東省首個“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在廣州召開,1000多名醫師代表參加。慶祝大會上,首屆“廣東醫師獎”50強出爐,鍾南山院士帶領在場醫生代表莊嚴宣誓:“敬佑生命,救死扶傷,平等仁愛,尊師重道……源於心,踐於行!”場面震憾人心。

钟南山领千名医生庄严宣誓:“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去年11月3日,國務院批覆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申請設立“中國醫師節”的請示》。自2018年起,將每年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中國醫師節”的設立,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衛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醫師和醫務人員的親切關懷。

钟南山领千名医生庄严宣誓:“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而首屆“廣東醫師獎”組織推選工作,也從去年底正式啟動,經過嚴格程序,產生了首屆“廣東省醫師獎”50名,8月19日正式頒獎。

記者瞭解到,首屆“廣東醫師獎”50強,涵蓋臨床、口腔、公衛、中醫四個執業類別,遍佈內、外、婦、兒、眼耳鼻喉、口腔、病理、急診、重症醫學等專業。在廣東省內醫療衛生一線崗位工作20年以上有42人,30年以上有17人,其中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黃子通醫師堅守一線醫療工作崗位長達40年。此外,首屆獲獎勵50人中有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廣東省抗擊非典一等功、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獲得者。

钟南山领千名医生庄严宣誓:“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首屆獲獎良醫1

王麗娟:集智慧和美貌於一身的“女神”

“掛號難,看病難”是老百姓長久以來的大難題。廣東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麗娟教授的帕金森病專家門診長期都處於爆棚狀態,常常是“一號難求”。

為了保質保量地好每一個病人,她從不壓縮每個病人的就診時間,把原來半天的專家門診時間增加為全天門診,一坐就是一整天,忙的時候,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把時間和精力全都給了病人。

首屆獲獎良醫2

陸驪工:中國肝癌規範診療的推手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僅次於胃癌及食管癌,我國每年死於肝癌的患者約十一萬,佔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

為推動我國肝癌規範診療,珠海市人民醫院院長、珠海市介入診療中心和精準醫學中心主任、廣東省放射介入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陸驪工教授,帶領團隊幾十年如一日,共診治肝癌患者30000餘名,為肝癌個體化規範治療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處於國內先進水平,獲評為“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首屆獲獎良醫3

陳敦金:急危重症孕產婦的守護神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州婦產科研究所所長陳敦金教授,在他的帶領下,成立了國內第一家-廣州市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專門接收各地運轉的危重病人。

某一年除夕,救治中心接到某醫院報告:“一位“子宮內翻”伴產後大出血的病人需要緊急會診!”,現場發現患者因失血和疼痛已經處於休克狀態。陳敦金當時必須在就地搶救和馬上轉運之間做出選擇:就地搶救,可能因當地條件簡陋搶救失敗,但若是轉運則患者死亡性大。陳敦金沒有絲毫猶豫原地搶救。經過整整一夜的搶救後,母子平安,創造了孕產婦救治奇蹟。

首屆獲獎良醫4

鄭億慶:他給無聲世界帶來了聲與生命之光

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鄭億慶教授,開創第一個顳骨解剖實驗室,提前患兒做聽覺植入手術的年齡,首創聽力與言語科學系,率先建立聽力檢測和眩暈中心……

曾經有一位耳聾的17歲少年,他母親帶著他跑遍全國好多家醫院求醫,要不就說治不了,要不就因為少年患有艾滋病不敢收治,最後在鄭教授的診療下,用聽力重建手術幫他恢復聽力,為這位艾滋患者重燃新希望。

首屆獲獎良醫5

徐安定:腦血管的守護神

徐安定是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神經內科主任、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反應迅速是他的最大“特點”。

在非典期間,一個病人在看病時發生抽搐,他被請去會診“抽搐的處理”。當時他立即趕到,馬上發現病人其實不是一般的“抽搐”,而是心臟停跳!隨即當場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和人工復甦,把病人從死亡的邊緣救了回來,完全康復。

莊嚴宣誓:“敬佑生命!”

在慶祝大會上,被醫生們稱為“全省醫師帶頭人”的省醫師協會會長林曙光動情地說:“醫師是一個神聖職業!”他們有永遠學不完的醫學知識、忙不完的臨床工作,自古醫學源於人性的善良,醫生職業的初心是為病人謀幸福,醫務工作的辛苦付出應得到社會充分尊崇,在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共享健康”的風尚。

钟南山领千名医生庄严宣誓:“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而場面最震憾人心的一幕,出現在鍾南山院士帶領在場1000多名醫生代表莊嚴宣誓:

“我宣誓,我志願獻身人類的健康事業;自學維護醫學的尊嚴和神聖;敬佑生命,救死扶傷,平等仁愛,尊師重道;誠實守信,恪守醫德,精益救精,慎思篤行;以上誓言,源於心,踐於行!”

文、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何雪華 通訊員 王輝政、孫巧巧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劉桐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