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如何做自己的伯樂?

千里馬與伯樂,本是主客分離,做自己的伯樂,即是主客合二分一,但同時又要一分為二。讓自己扮演兩個角色,開啟上帝視角,上帝視角是伯樂,俯視另一個角色——作為千里馬的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維度,識人所不能識,客觀的看待自己的各方面,定性定量分析,找到契合的職業或人生方向,抬頭看天,低頭走路,給自己構築平臺。


如何做自己的伯樂?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認為自己屈才,不想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等待伯樂是愚蠢的,不如自己做自己的伯樂。

怎麼做自己的伯樂呢?

千里馬與伯樂,本是兩個角色,我們每個人都是執著的,只是執著的程度有區別而已,輕視他人,高估自己。

既然千里馬與伯樂要合二為一,那麼首先,我們得放下自己的執著,儘可能的放下對於自己的執著。

這很難。自己否定自己並不是愉快的過程。

依辯證法的否定之肯定規律來看,否定的是我們身上的錯誤,否定的是錯誤的部分,而不是自身整體。當否定了錯誤,我們就走向了正確,否定的同時我們即是肯定了自己。當想明白了這一點,就拋下了執著,不執著自己的劣勢和錯誤。

客觀很重要,客觀的看待自己,定性定量分析自己的方方面面。

伯樂為什麼能識千里馬?

當然是伯樂具有識人的慧眼。

慧眼由什麼決定?

由伯樂的思維高度所決定。

我們自己所有行為,是我們自己價值觀的外在體現,即由我們自己的思維所決定的。

既然要做伯樂,就得提高自己的思考維度。

當自己的思考維度提升了,那麼就能看到他人所看不到的。

你為什麼泯然眾人?你身上有什麼閃光點?適合你的方向是什麼?……

由外入內,由表及裡,抽絲剝繭,層層深入,以伯樂的上帝視角客觀的分析自己。

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點類似於靈魂出竅吧。

你的外表、你的出身、你的學歷、你的技能、你的性格、你的習慣、你的行為舉止、你的口頭禪、你的口胃、你的顧忌、你的健康、你的興趣……

對內分析要客觀、對外分析要宏觀。

世界是怎麼運行的?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是什麼?你們在的國家地區城市是怎麼樣的?產業發展趨勢如何?行業動態變化是怎麼樣的?人們的需求消費正在發生什麼變化?……

微觀的自己,要把握好宏觀的趨勢,要能借勢騰飛。而不是去對抗規律變化,這樣的話即便你是不世出的天才,也必定會被大勢拍得粉身碎骨。

當前的行業職業是最適合你的嗎?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問題可以解決嗎?是可以改變外在條件還是你可以改變自己?有其它更合適的行業職業嗎?你自己的優勢特性與之怎麼契合?如何才能發揮最大效能?……

只有當自身的條件與客觀的趨勢規律協調一致時,才會奏出和諧的共鳴曲。

伯樂就是扮演指揮手的角色。

第201談

如何做自己的伯樂?

如何做自己的伯樂?

weixin:Bee_siji

如何做自己的伯樂?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如何做自己的伯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