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原唱歌手持續低迷,於創作型歌手而言究竟何處才是出路?

原唱歌手持續低迷,於創作型歌手而言究竟何處才是出路?

暢想未來,“立言”為證。

之前總是糾結自己要聽的歌曲,在周杰倫、王力宏、林俊杰、陳奕迅、林宥嘉等著名歌手中進行選擇。

但現在幾年時間過去了,歌單裡依舊是那幾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即便如此,依舊可以發現,在那些所謂的流行歌手中,原創歌手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少。

所以我們寧願沉醉在過去的歌聲裡,也不願將就的委屈自己,堅持自己本心。

現在的原創歌手越來越少,不像以前打開各種選秀節目能看到各種抱著吉他唱著自己原創歌曲的小男生。

原唱歌手持續低迷,於創作型歌手而言究竟何處才是出路?

這不僅是歌手自身的問題,也是社會追逐利益的必然結果。

首先原創歌手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在無人問津時怎樣堅持創作下去。

很多人會發現,類似於宋冬野這樣的人很多,擁有才華,卻不一定會在網絡上走紅,對宋冬野而言,如果不是因為當初左立參加選秀節目,翻唱了他的《董小姐》,也許現在他仍舊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原創歌手。

人也只有在生活狀態較好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新事物,否則很有可能就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原唱歌手持續低迷,於創作型歌手而言究竟何處才是出路?

另外,即便可以堅持,也不一定會成功,人氣在原創的道路上同樣很重要。

在唱片公司從全局考慮將你的創作交給別人之後,你又有什麼理由繼續堅持原創呢?

倒不如隨波逐流,擁有名氣有了自己的粉絲,公司也會幫你想法設法出歌?這對於歌手其實已經走上了歪路。

去注重自己的名氣和粉絲,而忽略了作品的重要性,一個好作品僅僅是開端,卻不一定就能獲得名利雙收。

原唱歌手持續低迷,於創作型歌手而言究竟何處才是出路?

比如薛之謙以前歌曲走紅了數次,但依舊無人問津,“歌紅人不紅”一直是老薛心裡的痛,但參加綜藝節目之後迅速走紅,並嘗試當主持人,這之間的反差可想而知。

其中的選擇也不言而喻,不是薛之謙選擇往綜藝發展,而是觀眾和粉絲逼著他這樣發展。

雖然明星多元化發展無可厚非,因為總比沒了名氣成為“過氣的歌手”要強。

種種原因導致原創歌手的道路越來越難,所以很多人還沒開始就選擇了放棄。

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利益使然,現在的歌手想靠唱歌變成周杰倫和張學友之類的天王太難。

這是時代造成的,那麼如果這個社會現象不改變,原創歌手為了生存,都會慢慢轉行,那麼原創歌手的減少也成為了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