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掛職變“掛名” 駐村變“走讀” 安徽全椒再安村第一書記扶貧不力被問責

違紀問題通報

今年6月,安徽省全椒縣紀委監委通報了3起扶貧領域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其中一起為再安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張虎落實扶貧工作不力問題。

經查,2018年4月至5月,全椒縣公安局一基層派出所副所長張虎在掛職全椒縣古河鎮再安村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期間,既不認真學習扶貧政策,也不深入開展入戶走訪,更不按規定開展駐村扶貧,作風飄浮、工作不實、脫離群眾。2018年5月17日,全椒縣紀委監委給予張虎黨內警告處分。

掛職變“掛名” 駐村變“走讀” 安徽全椒再安村第一書記扶貧不力被問責

事件回顧

再安村是安徽省全椒縣西南部的一個小村子,距離縣城50多公里,交通的不便讓這裡的老百姓一直生活在貧困線下,是個名副其實的貧困村。

張虎,男,43歲,中共黨員,該縣公安局基層派出所一名副所長。張虎從2012年開始就在偏遠山區掛職第一書記,算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書記”了。今年4月,這位“老書記”帶著他的“老經驗”又來到了再安村掛職第一書記。

2018年5月,滁州市扶貧督導組到再安村檢查扶貧工作,督導組向張虎詢問扶貧政策和該村的貧困戶現狀,張虎均未能答出,隨後,督導組將這一情況向全椒縣進行了通報。

“這樣太難為他了,畢竟才上任1個月,村裡情況還不熟悉,這時候督導組來檢查,擱誰也答不出來啊。”許多幹部群眾替張虎“喊冤”。線索轉到縣紀委監委扶貧領域第四督查組組長錢立春的手中後,他卻不這麼認為。

查處經過

“張虎雖然才上任不久,但他幹了多年的第一書記,經驗豐富,理應對扶貧工作很熟悉,為什麼一個問題都回答不出呢?是不是另有隱情?”錢立春決定去見一見這位“老書記”。

今年以來,全椒縣紀委監委為了有效破解扶貧領域監督執紀“最後一公里”難題,專門成立了四個督查組,覆蓋全縣10個鎮114個村(居),再安村便是第四督查組的監督範圍。

5月10日,督查組兵分兩路,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了再安村,一路人直接到村部和張虎接觸,另一路則到村裡走訪瞭解情況。

“張虎同志,你給我們介紹一下再安村的貧困戶現狀吧!”錢立春開門見山地問道。

“好的,我們村共有貧困戶55戶,其中……”張虎磕磕巴巴地說著,這讓錢立春確信這位第一書記對村裡情況並不熟悉。

“把你的扶貧工作日誌拿給我們看一下。”督查組成員王俊浩之前通過組織部門瞭解到,此次選派的第一書記每人都配發了一本扶貧工作日誌,用於記錄扶貧工作的開展情況。

面對有備而來的督查組,張虎極不情願地將一本嶄新的工作日誌拿了出來,交給了督查組。

“為什麼一個字都沒記?”錢立春嚴肅地問道。

“我平時工作比較忙,忘了記了。”張虎支支吾吾地辯解道。

“張虎同志,既然你這麼忙,在村裡的吃住問題是怎麼解決的?”錢立春繼續追問,“根據規定,貧困村的第一書記兼任本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必須駐村開展扶貧工作。”

此時,張虎猶如洩了氣的皮球,低著頭,小聲地說道:“對不起,我沒有按規定住在村裡。”

與此同時,走訪組的同志反饋來的消息證實,再安村的很多老百姓並不清楚村裡來了位新書記。

在證據面前,張虎終於承認,自己帶著過去的“老經驗”,認為偏遠地區的村子不會有人來檢查,於是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不僅晚上不駐村,白天也經常請假不來,完全把扶貧工作推給了村裡,當起了甩手掌櫃。

“我作為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工作作風不紮實,責任意識不強,我願意接受組織處理。”張虎說。

2018年5月17日,全椒縣紀委監委給予張虎黨內警告處分。(黃亮)

案例點評 扶貧必須來實的

貧困村多為偏遠地區,往往是監督的“盲區”“死角”,當然,在一些不願擔當、不想作為的幹部眼中,“盲區”就是“安全區”、“死角”就是“避風港”,本案中,張虎就是一名這樣的幹部。作為從公安戰線選派的第一書記,張虎不僅沒有保持公安隊伍的優良作風,反而把掛職當“掛名”,把扶貧當“副業”,把偏遠鄉村當“世外桃源”,和組織玩起了“躲貓貓”,妄想當一名組織“看不見”、單位“管不到”、群眾“找不著”的“隱形”書記。

第一書記本是脫貧攻堅的帶頭人,偏遠地區的第一書記更應沉下身子下一番功夫,真幹、真扶,但像張虎這樣“鞋不帶泥”“衣不沾露”搞“走讀式”扶貧的幹部依然存在,要揪出這些“隱形”人,還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開動腦筋,多出實招。如成立督查組,鎮村督查全覆蓋,把監督延伸至“最後一公里”,補足日常監督的“盲區”和“死角”,讓那些為官不為的幹部無處遁形。(史宇 作者系安徽省全椒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