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直擊:大山深處的學校,老師工資400元,還是學生家長自費請的


大山深處、黑瓦片、吊腳樓、鼓樓、民族服飾,這就是貴州龍額鄉的一個侗族小村寨,這裡住著近百戶的村民。在鼓樓的旁邊有一座兩層木質結構的房子,就是這裡唯一的一個學校。

據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講,這座兩層的樓房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後來改造成了學校,村裡的孩子大都是在這裡上學的。

上課時間到了,這裡唯一一名老師拿起鐵錘敲響了上課的鈴聲,清脃悅耳的聲音瞬間響遍整個村子。也瞬間勾起了我小時在農村上學時的情景,相信8090後出生的小夥伴們大部分都聽過。

學校裡一共有三個班,一個三年級,只有5個學生,一個一年級,有20個學生,一個學前班,有十來名學生。

圖為:學前班的老師在給學生們上課。學前班的老師其實只是一位臨時代課老師,是學生家長們自費花了每個月400元的費用請來的。目前這位代課老師已懷有身孕,而且腳也扭傷了,不知道還能教孩子們多久。

圖為:學校裡唯一一名老師,一年級和三年級的教室相鄰。當他在給一年級上課時,三年級的學生就要自習,同理,當他給三年級的學生上課時,一年級的學生就要自習。由於學生都比較調皮,往往上課的中途都要停下來,去管教那些不聽話的學生。

圖為:學校飯堂的煮飯哪姨。她是老師的老伴,一天的工資只有40元。

圖為:中午吃飯時間,也是學生們最開心的時候,孩子們吱吱喳喳地鬧個不停。這位老師姓劉,他不僅僅是一名老師,他每天都在老師、校長、伙伕等等身份之間轉換。

孩子們坐在地上吃飯,在這個特困的山區裡,政府給予學生們免費午餐的政策,而學生們只需從家裡帶一些米來學校即可。

吃完飯過後,老師還會安排學生輪流清洗餐具。而在這個年齡,我家的女兒還要媽媽喂她吃飯,真是可悲。

食堂煮飯炒菜用的都是柴火,而這些柴火就落到了學生的身上,每個孩子每個學期都要上交三十斤的乾柴。記得小時候讀書時,每個學期也要交柴火,但具體是多少,就不記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