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中國古典傢俱相互避讓卻又相輔相成的榫卯

王世襄先生曾說明式傢俱有五美:木材美、結構美、造型美、裝飾美、雕刻美。結構美作為五美之一,的確有獨到之處。古典傢俱的構件接合,主要依靠榫卯工藝。榫卯結構是中國木建築及傳統傢俱的主要結構方式,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接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架構。榫卯最基本的功能是保證架構的穩固性,同時兼顧美觀。

在中國傳統傢俱中,匠師們可以精確的製造出各種互相避讓卻又能相輔相成的榫卯,這種工藝的精確、嚴絲合縫的技術,讓世界都為之驚歎讚美。我們來看古典傢俱的榫卯是如何相輔相成互相避讓的。

中國古典傢俱相互避讓卻又相輔相成的榫卯

黃花梨彎材四出頭官帽椅

為什麼要相互避讓呢?我們以上海博物館珍藏的黃花梨玩材四出頭官帽椅為例。黃花梨彎材四出頭官帽椅尺寸:長58.5釐米;寬47釐米;高119.5釐米。此件椅子最為經典的是彎材的運用。後足與後立柱一木連做及前足與鵝脖一木連做,看後立柱及鵝脖的弧度,想必當初下料一定不小。此椅子為了成就柔婉的曲線美,而要求構架需合理及穩定性,在前面券口的使用上,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傢俱研究》中說:“椅盤下用壼門券口牙子而不用羅鍋棖加矮老,也是經過有意識的選擇”。使用券口一則成全了外觀上的柔婉優美的流線感,而來,減少了羅鍋棖與腿子榫卯相接時對腿子堅實度的影響。再來看關鍵性的腿足之間的步步高趕棖。正面一根作為腳踏,低矮;中間兩根管腳棖稍高;後面的管腳棖最高。趕棖常被用在腿子比較纖細的椅子上。無論是前低後高的“步步高”趕棖,還是前後低中間高的趕棖,目的只有一個:榫卯分散避讓,使榫眼不會在腿子上集中在一處,以確保腿子的堅實度。

中國古典傢俱相互避讓卻又相輔相成的榫卯

中國古典傢俱相互避讓卻又相輔相成的榫卯

如果能錯開那是比較好做的,當家具結構要求必須兩棖丁字形接合時,看兩橫棖的榫是如何互相避讓的。

兩個橫棖都出透榫。我們以看上圖藍色標記部分。櫃子底棖兩棖相交,都出透榫,但榫頭做大進小出,兩榫既相交又相互避讓。我們叫這種榫為“大進小出榫”。出透榫更能保證櫃子的堅實性。

中國古典傢俱相互避讓卻又相輔相成的榫卯

中國古典傢俱相互避讓卻又相輔相成的榫卯

方材丁字形接合(兩橫棖出榫 一長一短 長榫為透榫)

並不是所有的櫃子底棖都會用大進小出來進行榫卯避讓的,如上圖所示,正面底棖在側面出透榫,而側面底棖出半榫與正面底棖相交,我們在櫃子看面沒有看到側底棖出的榫。卻能看到側面底棖下的牙板在看面出了透榫。這能保證正面及側面都能出透榫,保證結構的堅實,榫眼充分避讓,牙條的透榫比橫棖的透榫要小,兼顧了外觀的整潔美觀。

中國古典傢俱相互避讓卻又相輔相成的榫卯

方材丁字形接合(兩棖出榫格角相抵)

有一種方材丁字形接合,能充分的看出榫卯之間的相輔相成及兩榫相交,平分秋色。兩根橫棖與直足相交,大格肩、虛肩,兩棖出榫格角相抵。既能保持傢俱外觀的整潔美觀又能使兩榫在受力上相互制衡。

中國古典傢俱相互避讓卻又相輔相成的榫卯

中國古典傢俱相互避讓卻又相輔相成的榫卯

我們上面以方形材丁字形接合為例看傢俱的榫卯之間的避讓之法。在其它結構中榫頭的相互避讓也是不可避免的,如腿子與邊抹接合時,腿子出長短榫 ,這短榫就是為了避讓大邊出的與抹頭接合的榫。腿子 長短榫的結合使用,有效的保證了傢俱邊抹及邊抹與腿子接合的堅實性。上圖我們以三碰肩榫卯接合為例,看腿子的長短榫是如何有效的避讓邊抹之間的榫。在案形結體的傢俱中,無論是有束腰還是無束腰結構,腿子都會出長短榫與案面接合。

中國古典傢俱相互避讓卻又相輔相成的榫卯

這種榫卯之間的既相輔相成又相互避讓,讓我不禁想到了毛主席曾經說過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總之,當家具的兩個或多個構件接合,要不要出透榫,榫頭怎麼做,全憑匠人對傢俱的堅實度的考量和對傢俱的理解。目的只有一個,保證傢俱架構堅實,兼顧美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