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直擊:我國劈山而建的超級工程,耗費了8.5億,削平了65座山頭


打從小時候我們便聽過“二郎神劈山救母”的神話故事。之所以將劈山寫進神話傳說那是因為在古代那傳統的農耕時代沒有現如今這般發達的科技,能夠劈開山脈的也僅僅只有神仙能做到了。

但是在現如今我國依靠著先進的技術以及吃苦耐勞的人民創造了一個如同古代神話那般的成就,那就是劈山而建的超級工程,它也被稱被大家稱為“懸崖邊上的機場”“山頂航母”的位於廣西境內海拔最高的機場——“河池金城江機場”。為了能夠建造這個機場甚至足足削平了65個山頭,它的難度可想而知。

河池它又被大家叫做“金城江”,在這個地區自然資源非常的豐富同時它也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為主的自治區之一。在這裡的自然風光雖然是非常優美,但同樣的也正是因為這裡的自然環境與地勢原因造成了無法修建巨大而開闊平坦的飛機場,為了實現能夠在河池市建造一個屬於該地區自己的一個機場。


從2008年12月起,一個聞名於世的超級工程計劃也在此開展進行。為了能夠建造一個長兩公里的飛機跑道,就不得不把那些山頭夷為平地,也正是因為這個地區的地勢多為丘陵、山脈,僅僅在面積為7000多平方米的地方上就需要削平65座山頭,更是有一座山的山頭足足被削了70多米。

除了需要削平山頭而且還要填平山谷,甚至有些山谷已經達到了30多米的深度,它的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在那填平山谷的過程中需要的土石方總量就已經達到了2400多萬平方米,經歷長達5年的時間,國家投入了8.5億元人民幣才將這高低不平的山峰、深谷最終夷為了平地。可以說這個機場在遠處看來尤為壯觀,甚至如同“航空母艦”停留在山間一般。

在2013年12月25日,河池機場也進行了第一次首飛,這也標誌著河池機場正式開始通航.因此這個歷經6年時間建造的“山林中的航母”正式開啟了它的啟航之路。

從此河池地區也成功的打開了一條“空中走廊”通向外面的世界,對於當地的民眾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值得人們高興的事情,即使它耗資巨大但是給當地百姓帶來的收益在將來可以說將會遠遠的超過如今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