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說“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導師的“二”重奏「1」

做“廊坊好故事”導師是一件很充實而有意思的事。說是“二”重奏,是因為這檔節目是在市委宣傳部的直接領導下,由市電視臺的骨幹們積極謀劃與行動下而完成的。其中,包含著非常資深導演的反覆打磨與很多年輕編導們的辛勤採製,還有我們每一位導師和選手們的不懈努力與精彩呈現。除去這些,還因為我所指導的八個故事,正好都可以用“二”連接起來。

說“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導師的“二”重奏「1」

一、二位老人的不老傳奇

我所指導的八個故事中,有兩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老人,一個是科技老人楊振,今年70歲;一個是多棲巧匠王秀,今年66歲。他們雖然年逾花甲,但仍然勃發著自己的夢想,象年輕人一樣充滿活力,並不停地奔忙。

說“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導師的“二”重奏「1」

楊振老人中等的個子,臉上常帶著和善的笑容。雖然已是很高的年紀,但有時走起路來竟象小跑,連年輕人都攆不上;雖然在他臉上也有著不少皺紋,但歡笑起來卻能閃現出少年般的清純與陽光,讓人既尊敬又覺得可親可愛;雖然他是個老中文專業的畢業生,卻喜歡發明創新、喜歡琢磨與較真,為一個詞一個字也不輕易放過或者改變;雖然他已取得過很多成績和獎項,卻對參加“廊坊好故事”節目很感興趣,並半開玩笑地對周圍人講:“我還要從廊坊衝出去,上‘星光大道’!”

說“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導師的“二”重奏「1」

楊振老人的故事是由香河縣選送的,原材料名為《科技創新的故事》,主要講述他在縣一中當科技輔導老師的經歷,介紹科技創新的意義與路徑,內容有些細碎而零散。我首先被“創新”二字所吸引,以為這正呼應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主題,所以開始改名為《痴心不改創新夢》,後面又改成《一個老教師的創新夢》,最後改為《科技老人的創新夢》。原來的材料,敘述的語言比較多,幾乎沒有故事。經過反覆推敲,後來凝聚成“科技路牌”“四軌月球車”“飛來之禍”“科技館之夢”這樣幾個小故事。楊振老人很細心與認真,他提供出很多的圖片和視頻材料,每出一次文稿,他都會有新的補充,這樣反反覆覆,最終使用的已是第九稿。

說“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導師的“二”重奏「1」

老人年紀大了,再加上稿子改來改去,開始的講述並不是很順暢。為提高講述效果,需豐富表現內容與手段。去香河拍片時,節目組賈文瑞導演親自跟隨,除發現很多有意義的拍攝點外,我們還與新增的女助演見了面,賈導現場給予了她很多指導。同時,賈導還發現與楊振老人很熟悉的一位王老師很健談,就把他拉入也做助演,來講述楊老師遭遇車禍這一段,後來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說“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導師的“二”重奏「1」

王秀老人的故事本不在各縣市推薦的範圍之內。節目進行到第四輪的時候,我團隊的後續故事及講述者出現短缺,因為生病或事忙,有兩位選手申請退出了比賽。在後補進上來的材料中,我只選中了一個。另外一個,也就是王秀老人的故事,是我直接挖掘並推薦出來的。

說“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導師的“二”重奏「1」

2017年國慶節前夕,我們來到固安縣東的一個村子,那裡綠樹掩映,花果飄香;在村子內坐落著一個不大的小院,這裡古樸幽靜,淡雅清和。裡面的房子內有許多或圓或方、或高或矮、或瓶或罐的各種陶器,還擺放著大大小小的各種臉譜,還有許多惟妙惟肖的畫作、俊秀飄逸的書法。在這個小院的屋子內外,彌散著泥土的氣息、花果的香味,和漆與墨相交雜的種種味道,遠古與現代、傳統與新潮、自然與藝術、人與環境,是如此悠然、如此和諧地交融在一起。現在我們社會的上上下下都在講新農村建設,我想我們目標中的美麗農村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特別是這個院子的主人王秀老人,更使我敬服。這麼一個看去和其他村民沒有兩樣的人,竟能製陶、畫畫、畫臉譜、擅書法、還能寫詩詞,還到國外參加世界展會,讓外國人叫好佩服,真是非常了不起。在開始物色新故事的時候,我馬上想到了他。

說“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導師的“二”重奏「1」

經過多方溝通,講述王秀老人故事的想法獲得通過。此故事本沒有可用的講稿,自己只有親自操刀撰寫。一方面,我通過網絡蒐集到不少相關的資料;另外又通過微信頻繁與老人直接交流,讓老人有選擇地談談他最難忘的事、最高興的事、最傷心的事、最有價值的事。結合兩方面的素質,最終將故事的初稿確定下來,所定題目為《多棲巧匠的藝術傳奇》。

說“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導師的“二”重奏「1」

講稿雖然出來了,可是由誰來講呢?老人推薦了她的兒媳——固安三中的彭平平老師,我們見她口齒清晰、大方有度,也很認可。電視臺的賈導,瞭解到故事的創意與彭老師情況,也非常贊同;同時,他又見到陪同前來的彭老師愛人王雲龍老師(固安第一中學工作),便突發奇想,將王老師也拉近了講述者中,把講述人由一個變成兩個,他們夫妻檔的特殊組合為故事增加了更多的新意與生活氣息。

說“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導師的“二”重奏「1」

在演播廳錄製的時候,這個故事可填充進去的元素有很多。開始想把製陶的拉坯機拉進來,講述者在前面講,老人就在後面進行拉坯表演;但因怕大家的注意力被老人的操作分散去,便作罷。後來,就改為展示老人所製作的二米零八的巨型臉譜,還有他親自撰寫的好故事主題語書法作品。為突出故事性,講述者在講述過程中沒有一處提及他們與故事主人公王秀間的關係,當講到老人時,一律以“他”或“故事主人公”相代。此是設計故事講完後,由主持人出場抖開謎底,揭示出他們間的特殊關係,給聽者以驚奇。可惜,因時間關係,這段內容在公開演播時被刪去了。此外,隨王秀老人一同上場的還有他的小孫子,這孩子雖然小,但已在幾年前就學會了拉坯,但因提前沒有充分設計,孩子十分忸怩,沒有說出什麼來,這也算個小小的缺憾了。

說“二”不“二”,我做“廊坊好故事”導師的“二”重奏「1」

這兩個老人的故事,雖然缺少轟轟烈烈的內容,也沒有豪情萬丈的氣勢;可同樣令人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熱情和活力,為年輕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多棲巧匠的藝術傳奇》的故事在結尾發問:“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中多增加一些雅趣,多增加一些專注與勤奮,不是將會也變得十分美好而多彩嗎?”“雅趣”與“專注”“勤奮”,正是這兩個老人的共同特點。(本文作者為許振東,待續)

王秀老人故事投票還在火熱進行中,歡迎大家登陸下面網址投票給王雲龍夫婦:http://www.010lf.com/news/2018/02/09/199450.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