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一次愛意,百般回首,勝過一生所有福緣,人人都要有顆愛心

自由是表示我們自身存在的一個特徵,是顯示我們作為一個獨立而個別的生物體的標誌。沒有自由也就談不上我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就越來越強調自己作為一個個體的存在,也就越來越追尋更大程度的自由。但在這種個人化進程的另一方面,就是日益的孤獨,孑然一身。

弗洛姆有篇名著叫《逃避自由》。文藝復興以來,西方掀起了要求平等、自由的浪潮,於是追求個人自由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人人都呼喊著“不自由,毋寧死”,但當人真的獲得自由時,卻又常感到無所適從。自由雖然意味著個性的解放,人可以盡情去追求、去體現自己的個人價值,但同時自由卻又意味著孤獨,意味著無所依靠。人總是矛盾的,既追求自由,又逃避自由。在婚姻問題上不是如此嗎?結婚的羨慕未結婚的自由自在,未結婚的卻羨慕結婚的有家庭溫暖,所以錢鍾書先生將世間的這類現象概括為“圍城”,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卻想進去。

現代社會對於人們同時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他變得更獨立自主,而且不滿現實,喜愛批評。二、他也同時覺得更孤單無依,併產生一種惶恐不安的心理。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感覺到困惑,我有充分的自由,但同時卻感到無比的空虛。

人生最難是什麼?不是困難,不是痛苦,甚至不是死亡;人生最難是空虛。即使痛苦,心靈也還在為某件事而難受;死亡則是一了百了;惟有空虛,生命力還在,心靈卻空空如也。沒有激盪的情懷,沒有生命力的爆發,感覺不到什麼是歡樂、什麼是痛苦,靈魂完全麻木,心靈沒有寄託。就像所謂的行屍走肉,或者像一具所謂的殭屍。

我害怕空虛,空虛對我是一種煎熬。我有旺盛的生命力,有野性的情懷,但很多的時候,它們卻找不到寄託。每當空虛的時候,我總想找一些事來刺激自己,去喝酒,去放蕩,甚至都想吸“白粉”,但事後得到的卻是更大的空虛。我就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漂浮在水中,連一根救命的稻草都找不到。世界上還有什麼能刺激自己呢?還有什麼能讓自己情懷激盪呢?也許惟有死亡吧!我突然理解了人為什麼會自殺。我再也感覺不到透心的暢快了,再也沒有了真正的笑容了。

我是什麼了?我為什麼會這樣呢?空虛是可怕的,但空虛又是自找的,是想事事又無所事事的一種心態。對了,空虛就是一種心態。既然是心態,那就是可以改變的。

我的母親是一位勤勞的家庭主婦,我的記憶中她從來就沒有過享受,每天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全家的事務都被她一個人包了。如果說人真有不為自己的,我的母親就從來不為自己,她的全副心血甚至生活、生命都是為了她的子女,她只是為她的子女而活的。但我感覺她很幸福,她看著子女的成長就很幸福。她並不要求子女取得什麼大的成功,她只要他們生活快樂就幸福。孩子深夜大老遠回家,她馬上就從床上起來,為孩子下一碗麵放兩個雞蛋,看著孩子吃得開心她就快樂。她從沒有過多的時間享受娛樂、愛好、自己的事業,她的事業就是養育孩子,傾注她對孩子的愛意。現代女性會說人生這樣度過有什麼意義?我母親沒有考慮過生活的意義,但她活得很幸福、很快樂,她從對子女的愛中尋找到了生活的充實。

我家有一位鄰居是個啞巴,還不幸得了“鬼剃頭”的怪病,他找了一位妻子,有一條腿被鋸掉了。他倆每次黃昏吃了飯後,就手挽手出去散步。邊上總有許多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倆,好像在看一對怪物。但他倆從不以為意,仍然我行我素,甜甜蜜蜜地自得其樂。我感覺他們很幸福,很充實,我甚至有點嫉妒他倆,因為我從來就沒有享受過像他倆這樣的甜蜜,這樣的快樂。他倆相親相愛,相沫以濡,並從這愛中享受到充實。

我突然明白了,實際上人的幸福不在於別人怎麼看,而在於自己怎麼感覺。你感覺快樂,那就是快樂,再能陶醉於其中,那就是充實。而人要既陶醉於其中又能感覺到快樂,那就惟有投入你的愛,愛一個人,愛一項事業。

青年歌手筠子自殺了,我很震驚,她自殺不正是因為心靈找不到至愛的歸宿嗎?人一生的敵人就是無聊、空虛,無所事事,所以我們一生的任務,也就是要尋找並創造出我們的摯愛——生活的和工作的。愛正是戰勝空虛,讓心靈充實的最好途徑。

身體靠脊樑支撐,心靈要靠愛來支撐。空虛是靈魂的空虛,是心靈上的空空如也,但我們可以用愛來填充。感官刺激不能填補靈魂的空虛,但我們可以去尋找我們所能摯愛的事業啊!我們可以去遨遊於大自然中,去與大海對話,去與高山比高,去到茫茫的大沙漠中追尋太陽的歸宿。

我總喜歡輝煌的感覺。少時就愛看名人傳記,長大後又總想幹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因為這樣才夠刺激,活著才浪漫。我害怕平庸,平庸會讓我的生命窒息。所以我總想往輝煌的愛,也總在追尋輝煌的愛,沒有愛的光輝照耀,生命不是很蒼白嗎?

有愛才有充實,有愛才有快樂,而且愛還是一種感染人、教導人的最有效力量。

記得在日本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叫島秋仁的犯人,出生在不幸的家庭。自幼體弱,小學中學成績都是倒數第一。他性格暴躁,沒人願與他做伴。後來他進了少年教養院。在一個雨夜,他因為飢餓不堪而搶劫,以至殺了人,很快被判了死刑。

在死刑獄中,他怎麼也忘不了自己一生中只有一位老師真摯地愛護過他。於是他給那位老師寫了一封信。老師很快回了信,並在信中送了他三首短詩。囚犯看了老師充滿愛意的詩,引發了感慨,也寫了詩回應。老師看後,鼓勵他繼續寫下去,“寫詩可以打開你隱藏的才能的大門”、“可以淨化你的身心”。

在老師的指導下,他的詩每天都有驚人的進步。後來這些臨刑前的作品被編入《遺愛集》出版了,他的作品表現了極限狀態下的水晶般的心,使許多讀者深受感動。

渴望愛的死囚

把那愛的聖餐

撒在牢隅

給那弱小的螞蟻一點貢獻。

一次愛意 百般回首 勝過一生所有福緣——死囚的悟性無邊無沿。

這件事使他的老師明白了一個真理:“人們可能終生不會忘記小時候的一次真誠的愛意,其力量之大,簡直可以左右命運。”

我是堅信人性本善的,人性的本質是充滿善意、慈愛和溫柔的,人類的高貴、人類的價值也正在這裡。當然,人也會有憤怒、暴力和侵略性,但那只是人類較低層次的情緒,人們之所以會有那樣的情緒,是因為他們沒能獲得愛與溫情的後果。

一個人心理不健康或者有種種問題,往往是他從小就沒有能獲得正確方式的愛,沒有獲得一種真正的愛。

真誠的愛,正確方式的愛,就能改變一個人。

所以愛心教育很重要。愛心教育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是從小要培養孩子的愛心;二是教導者要以身作則,投入自己的愛心。

特別對於教師,長期的重複性工作,面對眾多的學生,往往容易把學生只當成一個工件,只是維護紀律,傳授知識,卻不願意花時間用功夫去讓每一個學生都真誠地感受你的愛心,而對感染學生、引導學生來說,愛是最重要的了。

其實每個人生來就擁有愛,它像汪洋大海般的遼闊,充盈在每個人的心靈。人的出生就是愛的產物,他是用被稱為愛的材料做成的。但愛是一朵非常脆弱的花,它必須受保護,它必須要強化,它必須被澆灌,惟有如此它才能變得強健。

愛,只有在愛的環境中才能成長。愛需要一個愛的環境,需要四周有同樣的脈動。如果一個小孩生長在愛的氛圍中,母親在愛,父親在愛,不僅僅是愛孩子,他們自己也相愛,愛在四周流動。小孩子就會開始成為有愛心的人,他將不會問:“愛是什麼?”因為他從一開始就知道,愛會成為他人生幸福的基礎。

愛是一門藝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愛就是被愛,就是一種滿足本能需要的歡娛。因為大多數人都把愛看成主要是一種被愛的問題,而不是看成主動去愛和愛的能力的問題。這樣對於他們來說,愛的問題就是如何能夠被愛,如何變得可愛。為了達到這種目的,男人就嚮往成功,追求有錢有勢;女人就靠修飾自己,使自己變得迷人。

其實愛不應該是被動的,而是一種主動的情感和行為。愛不僅是被愛,更主要的,還應該是主動去愛和愛的能力的問題。

低層次的人將愛看成就是被愛,高層次的人才懂得愛就是要主動去愛,愛是一種付出,是一種施予,而施比受更有福。

另外愛還是一種能力的問題。你愛某個女孩,費盡心思她還是不喜歡你,那就是你愛的能力有問題;你愛你的妻子(或丈夫),愛你的小孩,愛你的父母,但你與他們的相處卻越來越有問題,那也是你愛的能力有問題;甚至你與你的同事、朋友之間存在著問題,其實那不僅是你的交際能力問題,更是你愛的能力的問題。

在生活中我總是很佩服一些人,他們對誰都能保持友善、和藹可親,這樣的人總是很受歡迎,到了哪裡人際關係都很好。而要我對每一個人都保持友善、打打招呼,我總是覺得太累、太繁瑣,何況有些人我都不想理睬。其實這正是缺乏愛心的表現,是我愛的能力有問題。

愛就是理解和接受。我們不能按自己的標準來評判人,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個性、習慣,對生活的理解,即使與我們有差異,我們也要善於從他的角度去理解、去接受,這樣我們才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所以說惟有愛才能排除障礙,才能使我們容易接受他人,才能與他人合一。

愛是一種能力,那也就是需要學習和培養的。我們常說的有教養,其實也就是要懂得愛,學會愛。

佛教中把苦分為苦苦、壞苦、行苦三類。

壞苦,是指我們通常快樂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來看,我們所謂的快樂並非真正的快樂,其實質也是痛苦。例如我們飢餓時想吃,吃飽了就覺得快樂,但如果繼續吃下去還會覺得快樂嗎?做愛是快樂的,但如果縱慾過度,還會快樂嗎?可能整個人都會垮掉。由此可見我們的所謂快樂,是因為我們有了某種慾望之後,通過外境的刺激得到滿足,心理上出現暫時的平衡,於是我們覺得快樂。然而吃飯的實質並非快樂,倘若吃飯的實質是快樂的話,無論吃多少都應該覺得快樂,然而事實不然,當我們帶著強烈的慾望吃饅頭時,吃一個、兩個、三個感到快樂,吃到四個、五個、六個時,你會發現此時已由原來的快樂轉變為痛苦了。吃飯是這樣,世間上一切通過慾望得到的快樂莫不如此,因為這種樂受能變壞,所以稱為壞苦。

本能是天生的,所以最強烈,最直接,最難以被控制,但你放縱本能,就會走向“壞苦”。而人追求高尚,有高尚的情操,高尚的愛好,並能學會享受這種愛好,這樣人才能得到永恆的快樂。

一次在電視中看到一輯關於劉歡的專輯,中間插播了一段對劉歡夫人的採訪。

開始,出於多數男人的好奇心,我在想劉歡夫人漂不漂亮,當見到他的夫人不算漂亮時,我居然有一種快感,我不用在這點上羨慕他了。但採訪深入下去後,他夫妻倆那種自然、純樸的感情在話語中自然流露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劉歡夫人提到:劉歡曾為她用法語寫了一首歌,但一直未完成,希望在她生日那天能聽到劉歡為她演唱這首歌。可能當時寫的歌現在看來很幼稚,也可能現在已無法完成了,但只要能為她唱一、二句也行,因為那是真情的,真摯的。

我真的羨慕劉歡了,因為情感的享受才是高級的享受,懂得享受感情的人,才是高尚的人。那種只求漂亮的人,實際上只是受性衝動左右,是一種低級的人。

網上看過一篇文章叫《醜女人才去嫁美國男人》,中間談到這樣一種觀點:

美國男人在青少年時期受生物本能的驅使,同樣會去追求漂亮的外表。等他們長大以後,尤其是受過良好的教育以後,就不再僅僅追求漂亮的外表,而更看重心靈的撞擊,思想的交流,這是他們在生物本能之上的一個超越。中國男人不能接受醜女,因為他們還停留在基於生物本能的生存競爭階段——一個人在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得到滿足之前,是不會考慮到更高層次的滿足的。美女能激發中國男人的性慾,而醜女則不能,這反過來也說明了中國男人還停留在滿足性慾的階段。福塞爾在《格調》中提到新貴們開著閃閃發亮的奔馳招搖過市,而“老錢”們反而低調地坐在一輛落滿灰塵的普利茅斯中。你讓一位富有的中國男人開一輛又破又舊的普利茅斯上路,他會斷然拒絕。你讓一位成功的中國男人去娶一位醜女,那簡直是要他的命。這兩者之間是相通的。

愛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才是人的高級需要,當我們努力實現這種需要時,我們的精神得到昇華,人也感覺到無比的快樂。精神上的需求是沒有止境的,越滿足就越快樂,快樂也就無止境。因此我們要善於用愛來昇華性,要通過不斷地挖掘自身的潛能,通過創造的快樂來代替我們的物慾。其實一味通過追求物質的豐富來達到快樂,只是揚湯止沸,治標而不治本。

快樂來自內心的力量,而非由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是誰?有人說是喬·吉拉德,有人說是原一平,不一而足。這些回答都不對,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是基督。

基督不需要推銷自己,但全世界有無數的人不畏艱難地主動去推銷他,現在全世界每個角落的人們都知道基督,都瞭解他的價值觀,他的思想,他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呢?因為愛心!

推銷員最重要的品質就是愛心。為什麼很多推銷員被人拒絕,甚至別人避之猶恐不及呢?不是很多公司的門口都寫著“謝絕推銷,面斥不雅”嗎?為什麼?因為大家覺得推銷員只是想賺他的錢。有些推銷員推銷產品,臉就長得像100塊錢一樣,無論他說得如何天花亂墜,顧客知道他的目的就是想賺自己的錢,這樣的推銷又怎麼會成功呢?

奧格·曼狄諾著的《最偉大的禮物》裡,最偉大的推銷員韓斐第一次的推銷,卻是將商品——一件貴重的紅袍,送給了一位在寒冷中的嬰兒,此後就有一顆星辰開始照耀著他,這象徵著他具備了成為最偉大的推銷員的品質。這種品質就是愛心。

推銷員的作用是幫助別人。顧客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了解各種商品,因此推銷員就要做好一個優秀顧問的角色,你要用你對產品的瞭解,幫助顧客理解並接受產品,挖掘出顧客內心的需求。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初發表時,全世界號稱只有三個半人懂,三個人懂了,還有一個人只懂了一半。而現在只要是一個物理專業的本科生就能懂相對論。為什麼呢?因為很多科學家、學者、教師將它形象化、通俗化,使人們容易理解。實際上教師的作用不就是要將深奧的理論通俗化、形象化,用深入淺出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嗎?同樣的,推銷員的任務,也就像教師、像那些科學普及工作者一樣,要幫助別人接受並理解你的產品。

因此,每一個推銷員首先你得成為你所推銷的產品的專家,對各種同類產品的優缺點了如指掌。如果你所推銷的產品不是最優秀的,或者沒有某一方面的特出點,你就不要推銷了,你就要建議廠商改進,你所推銷的產品一定要是優秀的,要能對人們有幫助的,這樣你的推銷才能成功。

其實又有哪一種產品會對人沒有用呢?任何一個生產商他所生產的產品都一定是對人有某種用途的,否則這個生產商不是有毛病嗎?

我曾經去過一個圖書直銷公司,直銷正版圖書利潤是非常低的,但他們公司有一位直銷員業績非常突出,於是我問她原因,她告訴我她很喜歡看書,每天都用大量的時間閱讀,因此瞭解很多書,遇到顧客需要某方面的書時,她就會推薦她認為很好的書,開始顧客並不相信她,她就讓顧客先將書拿回去看,如果不滿,過一兩天她可以來拿回去。漸漸顧客都開始信任她了,最後有些大企業的單位進書,甚至就將要求對她一說,就完全信任地交給她辦了,於是她的業績也就一個月一個月地越做越好了。

一個真心幫助別人的人,而且也能夠幫助到別人的人,又怎麼可能會不成功呢?

推銷員最重要的品質是愛心!實際上每一個真正成功者最重要的品質也是愛心!

男人和男人之間的信任是征服。

一次愛意,百般回首,勝過一生所有福緣,人人都要有顆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