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世界觀|國外有教師節嗎?都送老師什麼禮物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就可以每天獲取專業的兒童、女性相關知識!媽咪小孩——一個專注於女性健康、兒童成長的小小自媒體

今天是教師節

做家長的都送禮了嗎?

那海外有沒有教師節?

他們又是怎麼慶祝教師節的呢?

世界觀|國外有教師節嗎?都送老師什麼禮物

英國沒有教師節 但送禮還是有機會的

英國沒有教師節,家長也沒有要送禮給老師的壓力。說白了,英國人認為老師是屬於公務員序列,工資是納稅人出的,作為一份職業,“教書育人”也是職責所在。然而,教師的工作也很特別,因此,表達對老師的敬意,家長和學生還是很樂意去做的。

居英多年,陪伴倆小孩一起成長,發現小學生家長送禮比中學的更積極。於是,在英國的傳統節日中,如聖誕節和復活節前夕,剛好又是學期末放假在即,在臨近放假的一週內,小學的校門口異常熱鬧。媽媽們有的手捧鮮花,有的手提紅酒,手裡拎著各色禮品袋,也是一道風景。仔細觀察,也不是每一位家長都有禮物,而大家各做各的,也不覺尷尬。

當年大女兒剛入學,作為新媽媽的我,眼看聖誕放假,對送老師禮物一事還沒有頭緒,婉轉地問了幾位媽媽,她們都沒送禮的打算。

在不知如何是好之際,愛瑪的媽媽發起湊份子錢,提議合送禮物給老師。立即有近二十名家長響應,每人10英鎊,一共200英磅,連老師助教共5位,每人一瓶法國紅酒和一張價值20鎊的購物券。

放假前一天,女兒班上的孩子都歡天喜地,因為每個人都收到了老師送的回禮,一盒彩筆和一小包巧克力。沒有送禮的孩子也有份哦,皆大歡喜。

這一做法延續幾年,家長確實省心,但也偶爾聽到,有的媽媽抱怨禮物年年差不多,沒有新意等等。

我對此沒有意見,有人幫我省錢省時間,我還求之不得呢。老師也收到了大家的心意,英國人對酒永遠都不會說“不”, 而禮券又可讓老師買點自己喜歡的小東西,挺好的。這樣,老師只收到一份禮物,孩子們都簽了賀卡,家長間也沒有壓力競爭禮物的大小。

等女兒上了中學,孩子們獨立,中學生表達的方式又不同,鮮有送禮的了。印象最深的是,最受歡迎的歷史老師要離開了,女兒全班自發手工製作了一個巨型賀卡,女兒說,老師接受卡片時,感動得哭了。

你們也許好奇,英國老師又是怎麼想的呢?當你送老師禮物時,都聽到同樣的話:“非常感謝,但你不必這樣做!”其實老師是沒有期望你送禮的。

英國專家怎麼說呢?“禮物都是一件敏感的事情。它很容易超越邊界,在這種情況下,給老師購買任何類型的禮物都可以被認為超越了適當的邊界。”

如此看來,英國家長送禮是“零壓力”,而老師“被收禮物”是有壓力的!

(倫敦自由撰稿人 懿芬)

世界觀|國外有教師節嗎?都送老師什麼禮物

我在瑞典中文學校當老師:年年收薄禮 情義更深重

在瑞典,教師曾經一度成為不受人們歡迎的職業選擇,原因很簡單,薪資待遇實在不高,很多人一畢業就選擇了放棄。

和所有行業一樣,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近幾年,隨著新上臺的執政黨大力支持教育,再加上幾年前造成的教師資源的饑荒,教師又一下子成了香餑餑,各學校紛紛改善教師待遇,當老師熱又慢慢升溫起來。

和國內崇尚“尊師重教”不同,在瑞典,教師僅僅是一個職業選擇,和總理、律師、職員、收垃圾工人沒什麼兩樣,並不被認為是一項偉大的工作,於是,在努力追求人人平等的瑞典,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教師節了。

這不,去年我同事安娜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辭職去學習,打算將來當個法語老師,沒有什麼致力樹人栽桃李的偉大理想,也不圖人們的尊重。不信你問問瑞典的老師,為何選擇當老師?回答多是待遇上去了,又不用擔心失業,再加上超長的帶薪寒假、暑假、秋假、運動假,這對注重家庭生活、喜歡度假的瑞典人來說太有吸引力了。

我也跟風投入了教育行業,選擇了兼職當中文老師。瑞典的中文學校可以說,是中西結合,既有希望簡單快樂的工作文化,大多同事真的很喜歡教書和孩子,又可以體會國內的尊師氛圍,因為孩子的家長多是中國人,在學校你常可以聽到“老師您辛苦了”、“問老師好,要尊敬老師”之類的話,這在一般的瑞典學校可是享受不到的!

幾年下來,這份工作帶給我的最大收穫是孩子的笑臉和這份經歷,從一開始被這些小淘氣“折磨”得要虛脫,到現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遊刃有餘,從容地接招;小朋友們從不會拼音到現在會寫越來越多的漢字……請允許我大笑三聲,這種幸福感和自豪感絕對是當老師獨有的。

你還別說,當老師好處還很多,能讓我們“更強大”,尤其是教孩子們。在瑞典有句俗語,“小孩子小麻煩大孩子大麻煩”,鬥智鬥勇間,不知不覺就功力見長,想當初我連自己的兩個孩子都搞不掂,到現在面對一班的孩子也不害怕了;當老師還能讓我們“更可愛”,在學校學到了很多技巧,如何說話如何溝通絕對是一門藝術。

雖然說國情大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尊重和感謝。在瑞典也有“送禮”風,每學期末,很多家長都會自發地一起湊錢或者自己單獨給老師準備個小禮物,一盒巧克力、一束鮮花、一張小小的賀卡,甚至一個擁抱……不同的是無需為禮物夠不夠貴重煩心,即使什麼都不送,老師們依然很開心。

(瑞典斯德哥爾摩企業經理 丹楓)

世界觀|國外有教師節嗎?都送老師什麼禮物

日本老師調離 才有機會收禮

對於日本人來說,9月既不是新學期,更不用操心什麼禮物,因為在日本壓根兒就沒有教師節!在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日本,尊師重教當然也是日本的傳統美德,然而日本至今都沒有一個全國性的教師節,自然也就不存在教師節謝師恩的問題。

教師在編制上屬於公務員,雖然是公認的鐵飯碗行業,然而同時也是公認的辛苦職業。早出晚歸不說,也不存在我們理解的寒暑假。即便學生放假,日本的老師們也要上學校工作,真正能休息的日子和其他行業差不多。

在日本,在於公立學校的老師每隔幾年就會調動工作,既可能同城,也可能異地,而且一直會封鎖消息,直到調令公佈到報紙上才能知曉。對於學生來說,很可能因為這種調動從此和喜歡的老師失聯,也沒有機會再向老師道謝。

所以,多年來,我們這些媽媽會在每年3月最後一天早早起來看報紙,搜索人事調動佈告欄,一旦發現哪個老師要調走,一邊通知孩子一邊飛速衝出家門去買花。大多數的學校會在這天上午有一個簡單的送別會,由在校老師和自發送行的學生組成隊伍,一直把調離的老師送出校門。媽媽們往往會捧著鮮花含著眼淚,再配上標準日式90度鞠躬,向老師道別,並感謝在校期間對孩子的照顧。

關於日本為什麼沒有教師節,這件事眾說紛紜,其中一個說法是身為公務員就是要為國民服務,何況其他行業同樣辛苦,難道要為每一個行業都設立節日嗎?不過鑑於近年來對教師高強度的工作量,社會輿論也頗有同情。

面對不斷提出設立教師節的呼聲,更多的聲音是相比一年一天的感謝,不如干些實事,降低教師的工作量,減少離職教師數量,給孩子們更好的教育環境才實惠。仔細想想,是啊,這個要求沒毛病!

(日本茨城家庭主婦悠園)

世界觀|國外有教師節嗎?都送老師什麼禮物

印度教師節:大家一起吃蛋糕

每年的9月5日是印度的教師節,這一天也是印度前總統薩瓦帕利·拉達克裡希南的生日,他本人也是一位教育家。

起源是1962年,拉達克裡希南當選為印度第二屆總統,他的一些學生就請求他在9月5日生日當天為他舉行慶祝活動,拉達克裡希南就回應道:“與其單獨給我慶祝生日,不如讓我榮幸地將9月5日這一天作為廣大教師的節日。”於是,印度的教師節由此誕生。

我們系過教師節算是很普通的,就是買個蛋糕,然後下課時間把老師們請到教室,當日有課的學生也都會過來參加,幾十個人擠在教室裡,系主任會帶頭講幾句話,然後開始吃蛋糕。

蛋糕並不大,大家也都是意思意思吃一點,有一些學生還會喂老師吃蛋糕,而且是用手。有的為表示尊敬,則會施摸腳禮(即用手摸長者的腳,然後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頭,以示自己的與長者的腳相接觸),這可是印度的最高禮節。

世界觀|國外有教師節嗎?都送老師什麼禮物

有一些學生也會準備一些小禮物,或者是請老師吃飯,花費並不會太高,一杯茶、一份小吃或者一盤面都能代表心意,都是十幾塊錢甚至幾塊錢就能搞掂的。

有時候老師為了表示感謝,也會回請我們,撕下一張紙大家按順序寫上自己要茶還是咖啡,再點上一些零食也是沒問題的。然後就統計一下數量,老師掏錢派一個同學到學院食堂購買,十幾分鍾後食堂的工作人員就會跟演雜技一樣,一個人就把所有東西都抬到教室。

其實只要印度師生願意,天天都是過節。偶爾上課老師自己犯困或者肚子餓,又覺得一個人吃東西不太合適,也會這樣請客。

以此來看,印度人似乎並不熱衷於過教師節,更不會出現糾結送禮的現象,最多如果帶的班裡面有外國留學生,可能會收到特別一點的外國紀念品。

教師節這一天也沒有放假,學校也沒有特別的活動,除了送上一句節日祝語,這一天只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了。

(印度新德里留學生 吳珊)

歡迎喜歡兒童成長、女性健康的朋友們在下面評論區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們共同探討,如果您覺得有收穫,還望多多點贊、轉發或關注,予以小編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