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私人出資的共產主義大飯店

題記

“周書記的一記耳光”經人民日報、半月談、求是網向全國轉發後,得到社會廣泛讚譽,千萬記的閱讀,點贊,留言。

作者再次查閱歷史資料,蹲守革命老區紅三村,深訪一些老人。又瞭解了一些當年發生在倪巧雲老人家中的故事,讀完這些故事,大凡無鐵石心腸之人,都會像周振興書記那樣,面對臥病在床的8旬老人,而想吃點肥中帶瘦豬肉的請求,而情不自禁,淚流滿面。我們的生活富裕了,工作條件好了,千萬莫忘當年為了我們的革命事業而禪精竭慮,無私奉獻的人民。珍惜今天的一切。

私人出資的共產主義大飯店

1938年11月,日寇侵佔我曹縣縣城。領導魯西南人民抗戰的中共曹縣縣委和魯西南抗日總會的人員轉移到曹縣西北的紅三村劉崗村,堅守著魯西南抗戰的最後一塊陣地。劉齊濱,倪巧雲一家人騰出全家所有的房屋,供同志們居住,自己擠在一間狹小的側房內。那時的黨員幹部一抱草鋪在地下就是一張床,一面通鋪住下十多位抗戰將士。住不是問題,關鍵是吃飯,一個僅有幾畝地的農村家境,一下供應幾十張嘴,其難度可想而知。倪巧雲想盡了一切辦法,讓丈夫的戰友們吃飽,家中值錢的一點點家當賣了,換成糧食,老人以前種下的院前院後樹賣了,倪巧雲最後將孃家陪送的嫁妝也賣了,全都換成了糧食,供給這些丈夫的同志。為了聯絡更多的人起來抗日,劉齊濱和戰友們化妝四處奔走,聯絡了東南的豐縣,沛縣抗戰人士,蘭考,民權,東明,濮陽,有時家中一下住下幾十號人,這更難為了倪巧雲這位“後勤部長”,她四下轉借,變賣所有值錢物件。讓所有抗戰將士在這塊抗戰的指揮部裡吃飽肚子,有時一天做9頓飯供應將士們,而她和劉齊濱及幼小的孩子們僅喝一點粥充飢。

一次,時任縣委書記王建民看到給同志們做了9頓飯的倪巧雲,一天僅從盆裡收集到半碗粥又拌一把野菜給自己充飢,激動的雙眼流淚,在一次會上稱劉齊濱,倪巧雲是“我們共產黨的恩人,劉齊濱家是“共產主義大飯店,是抗戰的加油站””。這事傳開後,一些開明紳士在劉齊濱,倪巧雲的事蹟感召下,陸續送來各自籌備的糧食供來往的抗戰將士充飢,因而這個“共產主義大飯店”越辦越大,越辦越好。當時許多將士均在此吃過飯,後來晉冀魯豫邊區抗戰縱隊成立,開國上將楊得志入住到劉崗村在這個“共產主義大飯店”,和戰士們一起啃餅子,喝粥,領導了轟轟烈烈的魯西南抗日戰爭。凡在這裡吃過飯的,都牢記著這個劉齊濱,倪巧雲私家財產開辦起來的“共產主義大飯店”。

天闊

參閱李子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018年9月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