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商界聲音|任澤平:中國年內出現嚴重滯脹概率不大

著名地產商,兼同樣著名的登山家王石,最近又說了聽上去很美的話。

他說,凡是具有超額利潤的項目,企業都不該做。因為遲早“市場全給你要回去”。

這讓我想到一句在各種著名以及非著名港片中都流行過的臺詞:“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這種因果思維很討中國人喜歡,因為“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這很公平,沒毛病。

但公正並不根植於美好的願望,也不會長在漂亮的話術上。

所以萬科的房價並不見得比別家低。

所以沒買房的朋友,與其期待房價大跌後去撿便宜,還不如期待經濟基本面的頹勢迅速扭轉。

那時候,即使買不起房,也總比經濟下跌後失業好過。

王石:超額利潤怎麼來的就得怎麼吐出去

近日,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在湖畔大學發表演講時稱——

“凡是具有超額利潤的就不做。2012年開始,萬科超過了利潤25%的項目就不做。”

他說,2012年突然出現房地產暴利,“如果你有一塊地和別人合作,條件什麼?低於40%的利潤不考慮的。我覺得這和當年萬科做攝錄像機何其相似,就讓財務對萬科八年間做攝錄像設備的整體財務狀況做了分析,八年賺了多少錢,虧了多少錢?”

王石稱,結果把他嚇了一跳,因為竟然是虧損。“原來的高額利潤,最後不僅被銀行和市場全給掏回去了,還虧損。因為什麼?利潤降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的時候,你根本不會做。銀行貸款的利息、庫存、物流、營銷各方面的損耗卻一直存在。原來有高達40%的利潤時,根本不在乎這些損耗,但當利潤只有5%時就是虧,一直虧。只不過是因為有做其它的生意,忽略了業務在慢慢萎縮。”

對此,王石認為,市場是非常公平的,你原來怎麼超額利潤怎麼掙回來的,市場全給你要回去,不但要回去還懲罰你。“超過25%不做就這麼來的。”

他還表示,25%並非一個精算的結果,只是個大概的數字。而且指的並非毛利,而是資產淨回報。

商界新媒體短評:

說得雖好,但萬科的房子也不見得比別的開發商便宜多少,難道全行業都在拒絕暴利?

商界聲音|任澤平:中國年內出現嚴重滯脹概率不大

任澤平:中國年內出現嚴重滯脹概率不大

9月11日,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發表文章稱——

“近期中國經濟放緩與通脹上行並存,初步呈‘滯脹’特徵。我們認為中國年內出現‘嚴重滯脹’的概率不大。”

不過,任澤平同時還表示,未來豬肉價格、房地產“蓄水池”效果邊際下降以及貨幣政策邊際放鬆產生的外溢效果,可能會推升CPI,屆時 “輕滯脹”組合出現的概率將有所增加。

任澤平說,“滯脹”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相對其長期趨勢的乏力,偏離甚至停滯,同時伴隨惡性通脹。滯脹發生的根本原因,總一方面是由於外部衝擊、價格粘性、通脹預期抬升、勞動力人口減少等一系列供給側衝擊而導致的成本推動型通脹和經濟下行,另一方面也與後期央行使用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抗經濟衰退,造成物價惡性上升有關。

他在文中表示,結合美國70年代治理滯脹經驗與我國實際情況,提出四點建議:

1.提高貨幣政策前瞻性,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防止再度放水刺激;

2.加大力度減稅、清費、降低社保繳費率,以國資充實社保,降低宏觀稅負,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業利潤,帶動消費和企業投資;

3.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營造低成本的營商環境,恢復民企外企信心;

4.界定政府與市場關係,放鬆市場管制、減少行政壟斷,界定事權和支出責任,精兵簡政,減員增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根本。

任澤平還預測,今年內通脹風險不大,但是明年上半年通脹壓力會上升。而房租上漲對CPI指數影響有限,但長期可能影響城市競爭力

商界新媒體短評:“年內”概率不大,是否有更深層的意思呢?

商界聲音|任澤平:中國年內出現嚴重滯脹概率不大

王冉:做到這兩點,中國經濟還能有黃金20年

近日,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在第三屆全球INS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

“政府其實並不需要為新經濟提供什麼特別的優惠政策或者通過引導基金重點扶持……如果能做到這兩點,我相信中國經濟還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再有一個20年的黃金髮展期。”

王冉的演講題目為《中國經濟和新經濟都需要新引擎》,他說的兩點:

一是“面向全社會減稅減費,讓企業有更多的錢可以投入研發,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錢可以用於消費”。

二是“制定一套相對合理的規則,然後儘量做到不說變就變,給市場一個建立中長期預期的機會”。

他說,拉動過去20年中國GDP高速增長的核心引擎有兩個,“我總結成兩個字,一個是‘人’,一個是‘地’。”

不過,如今土地財政、人口紅利等等都正在失去動力,所以需要新的引擎:消費和創新。

商界新媒體短評:新的經濟形勢下,期待政府能真正制訂出合理的政策。其實形勢本身,也許沒那麼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