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超越京東、小米、360!剛剛,一個互聯網新巨頭誕生了

萬萬沒想到,一家互聯網巨頭竟然被我們“吃”上市了,這回真是有人把外賣”賣”到港交所了!

今天,美團在港交所上市的消息,瞬間刷爆了整個互聯網。資料顯示:

美團上市市值超過4000億港幣,對應515億美元,這一市值超過了網易、京東、小米等公司,在中國互聯網股上市公司中市值僅次於BAT,位居第四。同時,美團也是繼小米之後,香港第二支“同股不同權”新經濟股。創始人王興,持股大約大約10%(稀釋後),身價目前超過50億美元,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王興原本以40億美元身價排在500名之外,目前來看至少上升至350位。


自此,在創業8年後,中國最大O2O公司美團點評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新時代”。


超越京東、小米、360!剛剛,一個互聯網新巨頭誕生了




今天的美團、現在的王興,無疑是光芒萬丈。

在上市敲鐘現場,美團特地帶了兩名外賣騎手代表,這一舉措像極了當年順豐王衛帶快遞小哥一起上市敲鐘的情景,或許,這就叫不忘初衷?王興在發表演講時,感謝了員工、外賣騎手和投資人,宣稱沒有他們,就不會有美團的現在。

但我們知道,員工、外賣騎手、投資人相比美團,更多的只是充當著“綠葉”的角色,美團最大主角當然是王興,王興最該感謝的,或許還是那個把握住時代機會的自己。

如果我們回顧美團的成長邏輯,會發現這是一家典型的跨界公司。它的業務邊界一直在不斷擴張,以團購業務起家的美團,先後進入酒店、旅遊、出行和快遞行業。也正是因為快速擴張,一方面使其對手林立。另一方面因為佈局較廣,消耗了大量資金。

所以,在美團上市以前一直都給普羅大眾留下了“燒錢補貼大戰”、“營收跟不上虧損”、“人傻錢多收摩拜”的直觀印象、美團的商業模式前景也成了互聯網極具爭議性的探討問題。


從目前發展狀況來看,美團無疑是成功的:“在市值上,美團成了僅此於BAT的互聯網巨頭;從投資方來看,背靠騰訊、紅杉資本等不差錢的超級“大佬”,在用戶基礎,年度用戶數在2017年就已超3億;在市場份額佔有率上,最核心的外賣業務,也已超過了60%。


超越京東、小米、360!剛剛,一個互聯網新巨頭誕生了


數據來源:DCCI互聯網數據研究中心


王興帶領美團上市後,拿出的一系列數據,似乎已經向大眾交出了一份答卷:“美團的戰略部署好著呢!”


“與其被人革命,不如自我革命”,是王興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出的一句話。


美團也是一樣,在王興的帶領下,看似在盲目擴張。其實如果我們深度分析下,還是能夠發現美團擴張的邏輯:從早期的美食和電影,到後來的本地生活O2O服務,美團一直在圍繞“吃”核心,打造一個消費者、商戶、平臺都能參與的閉環體系。

至於美團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市,到底是因為王興覺得自己的戰略佈局已經相對成熟了,還是因為美團業務佈局鋪的太廣燒錢太多開始缺錢了,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團上市之後,與阿里的交鋒必將再次升級。

追溯美團與阿里的恩怨情仇,那還真是一段故事,阿里對於美團,也完全是由“愛”轉“恨”的典型:


超越京東、小米、360!剛剛,一個互聯網新巨頭誕生了



從上面的融資歷程也可以看出,阿里早在2011年就開始領投美團了,陸續參與了美團的B輪與C輪融資。在彼時團購的千團大戰中,阿里支持的美團,騰訊支持的大眾點評,百度支持的糯米,構成了中國O2O市場的格局。

但後來美團與阿里就發生了分歧,分歧背後還是因為馬雲和王興在各自領域都有自己的野心,大家都知道,阿里的核心業務是電商平臺和支付,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將其他各行業的頭部平臺納入體系內。而王興作為一個持續創業者,又極度希望自己能夠完全掌控一家公司。

最後的結局,就是美團與阿里的分道揚鑣了,王興徹底脫離了阿里的控制,騰訊則成為了新美大的後臺老闆,美團也正式被歸到騰訊生態系。

阿里或許也沒想到,當日竟然是放虎歸山,現在美團儼然已經成為了阿里在互聯網消費領域的強勁對手,殊途同歸下,一場激戰無可避免。


超越京東、小米、360!剛剛,一個互聯網新巨頭誕生了


去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被網友戲稱為“反阿里聯盟”的東興局



那些改變時代的人,總能以特殊方式登場。

王興在自己高中軍訓演講的草稿上,曾這樣寫道:“戰爭年代的英雄應該是將軍,而和平年代,英雄應該則是企業家。”

在創業了15年、折騰了十多個項目後,這個曾外界稱之為「連環創業者」的王興,在2018年,他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企業家,成為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美團從一個做團購業務起家的,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聚焦高頻吃喝玩樂購的“超級平臺”;王興從校內網到飯否、海內網,再到美團,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終於“從死人堆”裡爬了出來。最後終於成為一名“王的”男人。

以上種種我覺得,可以給到我們以下啟示:

1、美團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如果放眼到更長時間的維度,只要美團自己不作死,美團極有可能成為「跨界時代」下,最具普適性的商業案例。

我認為,中國未來肯定不止兩三家千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它們的典型特徵是「跨界」,而不僅僅是某個垂直領域的領先者。

當一家公司集齊了用戶、數據和支付的統一,那麼這家公司當它進軍其他行業時,它的商業壁壘絕對是會大幅降低的,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像阿里、騰訊這樣的巨頭,為什麼要不斷去吸納更行各業的頭部大戶的重要原因,相比另起爐灶,企業直接“入股”或者“收購”過來為己所用,太划算了。而這對諸多“王興們”來說,這絕對是機遇!

2、筆者查閱了王興公開演講時,關於創業、工作和成長的感悟,總結下來,有兩點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一是他堅持自我的決斷力,這在百團千團大戰中美團獨樹一幟的策略可見一斑,從很多人批評美團業務太雜亂無章而他依然不為所動的反應中也不難發現。

二是王興特別注重思辨能力,

注重宏觀對微觀的影響,這從王興對互聯網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具體不多說,大家可以從他的以下“金句”走紅自行體會。

1、創業公司一定一定不能停,沒有什麼問題是值得你停下來,甚至是慢下來去解決的,這樣只會導致問題更加嚴重。

2、放到商業來說,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打贏的。不是我們打倒了對手,是他們自己絆倒的。美團點評的幾場關鍵戰役,我們都有積極的耐心,這也是美團取勝的寶典。

3、一位德國思想家曾經說過,作家可以分三類——流星、行星、恆星。

流星燒完就燒完了;行星可以長久存在,但它不會自己發光;恆星會發光,同時它和流星的發光方式不一樣,流星是燃燒掉了,恆星是靠核聚變,所以恆星必須夠大。

美團正在努力成為恆星。美團到現在只有8年,大眾點評也只有15年,我們只是剛剛起步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