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作為一個內向型的人,我並不很善於處理社交活動,當然也不怵,僅僅是出於個人愛好,我喜歡上獨自騎行。因為獨自騎行可以暢享自由自在的樂趣,而一旦有了一個同伴,就需要遷就和互相遷就,揣摩對方話語的真實意思。如果是三個人及更多人一同騎行 ,那麼這就形成一個小社會了,事情會複雜得多,比如路線,休息的時機和地點,還有吃住的標準等等。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我並非專業騎行者,沒有任何專業服裝和設備。在決定出發來一次長途騎行後,我才開始從網上採購頭盔,去迪卡儂購買騎行褲等裝備。又去修車攤安裝了一個貨架,將一個功能簡單,土得掉渣的舊馱包坐上。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配有人肉發動機的坐騎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簡單的馱包

家人並不支持,理由是不安全:獨行危險多多,可能遇到車禍或者中暑之類的突發情況。可是我意已決,安撫過他們之後,我如期出發。為了避免出發太晚被鄰居和熟人看見,引發不必要的交流。我不得不早起,四點起床,五點出發,悄無聲息地踏上行程。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天剛放亮

由於是八月中旬,天氣還是很熱的,不一會兒我就出汗了,汗水浸溼了頭盔上的織物,好在衣服透氣性好,始終保持舒爽。但是在攀爬山坡路段的時候,還是會感覺吃力,熾熱的太陽讓汗水止不住的往下淌,眼鏡也被汗水打溼。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旭日東昇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為了避免中暑,我不得不勤喝水,藉此避免出現中暑症狀。無論任何季節騎行,都要注意補水,因此我總是保持至少留有500毫升飲用水的狀態,一旦出現短缺就及時去沿途的商店補給。隨身揹包裡除了日常用品還帶了少量小包裝食品,為的是在出現低血糖症狀時可以快速補充,但實際情況是我一次也沒用上,帶的餅乾都搓揉碎了。除了水和食品,我還帶了一點鹽,在流汗過多又沒吃午飯補充鹽分的情況下適量攝取鹽分。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一塊錢兩個

因為不熟悉新版行者的功能,僅僅是按照下載的路書目視導航,而忽略了語音導航,導致我在騎行路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來查看路線(也很費手機電量,還好我帶了倆充電寶)。甚至出現因為過於享受下坡路線帶來的舒爽體驗(不必費力蹬還很涼快),我偏離航線很遠,不得不繞路回到導航路線。由於導航路線未將修路封路納入路書,也因此繞了不少冤枉路。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繞路了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路上無人,可以放聲高歌

儘管季節不適合騎行,但依然會遇到騎友,但全部都是對向騎來的,一直沒找到可以伴我一程的同伴。不過我的馱包太重,騎行速度也慢,就算有伴也未必跟得上,因此也不糾結這個。

一路上的風景大都是鄉村和田野,比人都高的的玉米連成一片,路過風景不錯的地方我會停車休息一下,喝口水拍幾張照片再繼續趕路。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景芝鎮名吃,大三頁餅,買餅送大蔥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景芝酒城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靜悄悄的鄉村公路

每天出發前都要規劃兩個目的地,一個近一個遠,如果到了下午四點鐘還離近處的目的地較遠,就會在較近處住宿,如果已經抵達第一目的地,而體力尚可,就會繼續趕路爭取在下午七點之前抵達目的地。因此,每天的騎行里程都不一樣,最長的距離可達一百四五十公里,最短的可能只有七八十公里,平均下來每天可以騎行一百公里。

由於我的騎行目的在於鍛鍊身體,檢驗自己的身體狀況,因此旅遊色彩比較淡,很少繞路去景區遊玩,幾乎是為了趕路而趕路。而且在一身臭汗的情況下,我也很難有心情遊玩,反而更執著於到達目的地後儘快住下,好洗去身上的汗水和塵土。

騎行很累,但是並不是全身都累,主要是大腿和臀部肌肉比較遭罪,所以洗完澡吃過飯,我反而有精力去街上轉轉,散步比蹬自行車舒服多了。散步之後,我會提前買好第二天需要的飲水和食物(通常是一串硬質的提子,不容易壞,還可以提供能量),回到賓館研究下一行程的路線後早早入睡。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一個人的騎行:痛並快樂著

入住酒店式公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