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流行》巡演落下帷幕,如今的她絕對有資格說:“我就是流行!”

昨天下午3點,pgone又“復活”了。不過這次,他不再是在公眾號裡唧唧歪歪了,而是開了淘寶店...

《流行》巡演落下帷幕,如今的她絕對有資格說:“我就是流行!”

預售3小時,共3件單品。

下午6點正式發售。剛賣了半個小時,帽衫賣出2740件、T恤賣出2770件、棒球帽賣出1899件,總額2604472元。

半小時,入賬260萬... 真是個令人瞠目的數字。

但通過這事兒,島哥真的被pgone的執著不懈給折服了...

從去年pgone“被封殺”開始,他其實一直在與這一切鬥爭著。不讓他的歌上架,他就自己開公眾號默默發歌。

第一條語音freestyle:

《流行》巡演落下帷幕,如今的她絕對有資格說:“我就是流行!”

7月3號,第二條語音freestyle:

《流行》巡演落下帷幕,如今的她絕對有資格說:“我就是流行!”

《中國新說唱》開播,第三條語音freestyle:

《流行》巡演落下帷幕,如今的她絕對有資格說:“我就是流行!”

眼見覆出無望,但是pgone也沒涼透。

雖然劣跡藝人不可取,但是不能公演,只靠公眾號發歌就能在短短几小時內達成10W+,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數字。

幾次回春皆是一個失敗,換別人早被打擊到不行了,pgone居然還能想出開店這麼個渠道“謀生”。

倘若不看其他,單是客觀來看,pgone絕對算是這個集體主義時代下,那反抗著一切的個體主義者。

尤記島哥當年,也反叛過“集體”。當時班裡總是有公開課,老師要提前找好“托兒”來回答問題,表現好的同學在期末會多加10分。

許多同學都為了這10分,爭先恐後的給老師當托兒。只有我傻了吧唧的沒去拿老師給的小紙條,為此飽受排擠,還被勒令休學3天。成了那最無辜的“個體主義者”。

《流行》巡演落下帷幕,如今的她絕對有資格說:“我就是流行!”

可笑的“誠信”黑板報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信仰崩塌的時代,總有些人在堅持築夢。

譬如那個從20歲開始,就不斷問自己“why me”的李宇春。

上期《明日之子》,一位選手說等到廠牌終極戰時,希望能帶著自己的樂隊一起演出,他覺得自己有點痴心妄想。

李宇春直接霸氣回應:“不要說自己痴心妄想,因為只有痴心,才能實現妄想”。

這時島哥才幡然發覺,這個曾經被全民冷嘲熱諷的“假小子春哥”,已經到了人生的而立之年,她34歲了。

回頭看看李宇春出道的這13年,人們對她的質疑猶在,大家問的最多的一句話無非就是:“她有什麼代表作?”

最可怕的不是誤解,而是根本沒有了解。

2018《流行》巡演,李宇春為這13年來她所做的一切交了答卷。

《皇后與夢想》、《少年中國》、《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一路攜手相行的川音師兄譚伊哲,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錄音負責人金少剛老師聯合操刀音效,奉獻了一場全國最出色的館內演出。

相比2015年在家鄉成都吸引了500W人在線觀看的十週年演唱會,李宇春非但沒止步不前,反而繼續發力,且不忘初心。

《流行》巡演,起點和終點分別定在成都和重慶。有人說:李宇春似乎是在證明自己,可以多“流行”,就可以多“接地氣”。

其實李宇春這些年,早已在無盡的非議中默默地從一個流量偶像,蛻變成了一個藝術符號。

尤記2005年,摘下計票牌百位數字、成為全民公選的C位的李宇春,讓一眾同齡人羨慕。

《流行》巡演落下帷幕,如今的她絕對有資格說:“我就是流行!”

可她也是個普通人,也有著那個年紀的驕狂與稚嫩。

那時,李宇春到哪兒,哪兒就堵的水洩不通。人們前赴後湧,這完全超過了一個21歲女生能承受的範圍,於是很自然而然的一個結果,就是迷失自我。

高曉松曾在節目裡直言:“比賽結束後的李宇春飄了”。

但是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她能很快找回自己的航道。

很多人說,一夜爆火者,紅不過三個月。她奪得冠軍後,人們對她的成功加以“詆譭”,賣保健品的無良商家也加入了討伐李宇春的戰壕。城市街道,乃至鄉村小巷,都貼出了“春哥”的廣告:“生男生女都一樣”。

《流行》巡演落下帷幕,如今的她絕對有資格說:“我就是流行!”

不是說李宇春就生來比別人承受能力強,只是面對這些蜚短流長,別人選擇直面回懟,而她選擇了關上門。

即便窗外腥風血雨,依舊懂得韜光養晦。

而後,她把自己的時間全部潛心於音樂。甚少在綜藝節目上露臉,明星生恨自己只能開1個的微博,她也一度沒有。

2009年戶外演出,下著雨。李宇春沒打傘,臺下突然湧起了無端的謾罵,空氣中充斥著不堪入耳的口號聲與極度下流的手勢,她的助理一邊安撫臺下觀眾,一邊撐開了傘,李宇春強顏歡笑的唱完了整首。

人們都以為她足夠堅強,可誰又知道,那天返程,她哭了一路。

2012年,南京why me演唱會,李宇春錄下了演出視頻《態度》。短片開始播放,那些舉著“春哥”牌子的人赫然在目。她錄下了這些,她說自己就是要在別人的不認可裡,踏出一條血路...

也是這場演唱會,李宇春和全場粉絲共同完成了一曲《流言》,所有人泣不成聲,包括李宇春自己。

她或許很少表現,很少解釋。但她一個人,默默與這所有反對的聲音對抗了12年。

《流行》巡演落下帷幕,如今的她絕對有資格說:“我就是流行!”

流言蜚語如何,空穴來風又怎樣?李宇春就是“個體主義”的最佳代表。即便當下無數平庸的所謂“偶像”,數次標榜自己要改變這個時代,數次許下改變華語樂壇的恢宏誓言,可他們仍然在集體主義這個“溫水池”裡,泡得怡然自得。

古斯塔夫·勒龐曾在《烏合之眾》裡有言在先:“數量,即正義”。

少數必須服從多數,個體必須服從集體,這看起來無差的社會法則,真的對嗎?

對於現下無數流水線走出的偶像來說,它確實對。只要合群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只要迎合就能生計無憂,那為什麼要脫離集體這座金礦呢?

可這人人皆信的“合群”,它有可能是架離天尺三的高升階梯,亦有可能,是堵你無法跳出的圍牆。

譬如薛之謙、鹿晗等人,可能一開始也是確有音樂夢想的。只是在人人都能成名15分鐘的2018年,他們被包裹其中,早已賺夠了諾亞方舟的船票,而忘了自己是誰。

《流行》巡演落下帷幕,如今的她絕對有資格說:“我就是流行!”

現如今,“工作室”、“獨立音樂人”這些標籤成了業內人的心之所向,個性成了明星、亦成了我們共同的追求。相比在大經紀公司下苟延殘喘,做自己的主人明顯更舒服。

李宇春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不合群,只是在大的集體之下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小路,並且堅守至今。

所以島哥更希望,活在這種環境下的我們,能不一味折損自己去迎合他人,而是時刻謹記何為堅守。在盲從時代裡,能像李宇春一樣,殺出一條血路!

畢竟,一心向著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