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重慶市監委發出首份監察建議 堅決破除“袍哥”文化碼頭文化

破解碼頭文化“三件套”:酒局、紅包、段子

重慶市監委發出首份監察建議

推動懲治同步標本兼治

近日,重慶市監委向渝北區委發出“監察建議書”,針對該區政治生態中存在的“袍哥”文化、碼頭文化,收送紅包禮金等現象,提出監察建議。

這份編號為渝監建〔2018〕1號的監察建議,在渝北區引發強烈反響,召開警示教育會、清理紅包禮金、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等一攬子舉措相應實施。

“拔除‘爛樹’的同時,通過監察建議,健全法規制度、扎牢制度的籠子,一手懲一手治,推動紀檢監察工作向標本兼治轉變,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步推進,同向發力。”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陳雍表示。

這份監察建議,源於該區區委原常委吳德華案的查處。市紀委監委審查調查發現,吳德華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喪失政治立場,與黨中央離心離德;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長期收受下屬禮金,經常出入私人會所,帶壞當地政治生態;違反廉潔紀律,搞權錢、錢色交易等等。

深究其變質的原因,渝北區的政治生態是重要的“大氣候”。吳德華在其懺悔錄中談到:渝北區受“袍哥”文化、碼頭文化影響,紅包、酒局、段子是形成碼頭文化的“三件套”,結“乾親家”、拜“乾爹”是形成“袍哥”文化的“兩扳手”。“紅包,大事小事靠它開道,一回生二回熟,十回把你拉下河;酒局,流行‘能喝半斤喝八兩,這種幹部要培養’;段子,是酒局的重要部分,在酒桌上插科打諢,談笑風生,全靠段子提人氣結人緣……紅包、酒局、段子,組合使用對政治生態的破壞性很大。”

吳德華本人就是不良政治生態的“產物”:因為“酒品”好、酒量大、口才好,他成為一些領導幹部桌上的常客,融入了當地“圈子”,為仕途“鋪平”了道路。黨的十八大後,酒局失去生存空間,該區部分黨員幹部把酒局轉入地下,吳德華又成了私人會所、農家樂的“座上賓”。段子是下酒“佐料”,紅包則在潛移默化中突破了個人的廉潔底線,以吳德華的話來說,“一開始,我認為紅包是小事,夠不上標準,組織上也不會認真管這件事,就有了僥倖心理。對紅包心存僥倖,對其他事也會如此,紅包就是那讓千里大堤垮塌的蟻穴。”後來,吳德華不滿足於紅包這點小錢,主動出擊利用職權索要賄賂,成為腐化墮落的典型。

辦理此案的紀檢監察干部表示,政治生態是一個地方政治生活現狀和政治發展環境的集中反映,是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過去十年,重慶相繼發生薄熙來、王立軍案件和孫政才案件,對政治生態和幹部隊伍傷害極大。渝北區深受其害,吳德華既是受害者,也是汙染因子,概莫能外。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為推動懲治同步標本兼治,重慶市監委對此案反映的政治生態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從政治高度、思想認識、社會成因等方面提出了5項建議,包括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綱和魂,切實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決全面乾淨徹底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堅決破除“袍哥”文化、碼頭文化,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堅決遏制“四風”問題,以永遠在路上的恆心和韌勁深入抓好作風建設;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等。

其中,對於區內存在的“袍哥”文化、碼頭文化,建議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提高幹部政德建設水平,下大力氣整治黨員幹部講“葷段子”、結“乾親家”、拜“乾爹”等不良習氣,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用新風正氣滌盪歪風邪氣,清除“潛規則”;對該區黨員幹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特別是收送紅包禮金慣性仍然很大的現象,進一步加大查處力度,用高壓壓住“四風”,形成壓倒性態勢。

目前,根據監察建議,渝北區已形成整改方案,整肅不良風氣。與此同時,在市紀委監委的督促下,渝北區委將以吳德華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為反面教材,深入開展“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德、以案說責”警示教育活動,力爭通過查處一人,警示一批,教育一片,挽救幹部。

“袍哥”文化、碼頭文化、江湖習氣的流變及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既講法治又講德治,重視發揮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律和他律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全社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良好道德風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對重慶來說,“袍哥”文化、碼頭文化、江湖習氣給政治生態帶來了負面影響。認清它們對肅清不良文化、營造黨內政治生態具有重要意義。

“袍哥”文化、碼頭文化、江湖習氣的形成與流變

重慶文化是由巴渝文化、碼頭文化、開埠文化、抗戰文化等多種文化系統構成的複合體。重慶文化的主流、本質是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積極向上的文化;但辯證地看,重慶文化中,也有消極、腐朽、有害的東西。

碼頭文化即是重慶文化中的糟粕,它與“袍哥”文化、江湖習氣相互影響,並未隨產生它們的時代的消失而消失,在文革時期曾經死灰復燃,又在薄熙來、孫政才執政重慶期間沉渣泛起,造成了敗壞政治生態的嚴重惡果。

“袍哥”文化、碼頭文化、江湖習氣相互聯繫又相互影響。“袍哥”文化是“袍哥”組織及其成員因其遊民化的生活狀況和行為方式而形成的“反主流”的意識形態。碼頭文化中的“碼頭”並非實指港口區域,而是特指舊中國的幫會及其控制區域。舊時重慶佔統治地位的幫會是“袍哥”,所以,一定意義上講,重慶的碼頭文化,就是“袍哥”文化。“袍哥”文化、碼頭文化基本屬於同一關係,江湖習氣則是它們派生出的行為習慣與作風。

“袍哥”組織的源流及發展。“袍哥”又名漢留(流)、哥老會,與洪門、青幫一起構成舊中國三大幫會。“袍哥”組織最早可溯源至1661年鄭成功創立的洪門與清代雍正、乾隆時期的“嘓嚕”遊匪,其發展可分為三大時期。第一時期是清初至辛亥革命,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積極作用。第二時期是民國初至解放前夕,國共兩黨都曾不同程度地利用或運用其力量進行政治、軍事活動,“袍哥”在這一時期有功有過,但過大於功。第三時期是1949年以後,“袍哥”組織被取締,但“袍哥”文化仍在社會中潛存並有較為深廣的影響。

“袍哥”文化、碼頭文化、江湖習氣影響較深的原因及其表現特徵

從形成原因分析,一是有深厚的歷史和社會土壤。“袍哥”文化是遊民生活的產物。遊民是“人類中生活最不安定者”。明清以後結成幫會組織的遊民,對社會深具影響力。民國時期重慶是“袍哥”第一重鎮,“袍哥”及其文化強力滲透於社會各界、各階層。二是有久遠的傳統承襲。“袍哥”文化傳承的是背離正統、主流文化的“小傳統”,其核心理念是無原則的義氣至上。在壓迫深重、動盪不安的舊中國,這種“小傳統”有其反抗壓迫和自我保護的一定的合理性,也因此而在歷史上長期延續。三是有大眾化的傳播形式。“袍哥”文化憑藉多種大眾文化形式尤其是傳播力、傳播面最大的通俗文藝形式進行傳播,彌散性地影響全社會和各階層。

從表現特徵看,一是強烈的反社會性。為了團伙利益,可以破壞一切社會規範,“唯恐天下不亂”以便於亂中求勝是其突出特徵。二是謀私的團伙性。拉幫結派,義氣至上,表面上似乎是“利他”,究其實,團伙內的相互維護最終仍是為了確保一己私利。三是黑暗的宗法性。崇尚無法無天的自由,卻又自訂苛酷的團伙規則;標榜“哥不大,弟不小”的平等,實則推行效忠“龍頭老大”的家長制。它將流氓精神與帝王意識這兩種最黑暗的因素揉成了一體。四是野蠻的破壞性。在政治與社會鬥爭中,它最具主動的攻擊性和破壞性,而且極其殘暴和野蠻。

如何清除“袍哥”文化、碼頭文化、江湖習氣等不良影響

“袍哥”文化、碼頭文化和江湖習氣毋庸置疑地是一種破壞黨風、危害社會的逆流,必須予以堅決清除。

一是堅持法治和德治並舉。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提出“要重視發揮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的要求,為清除這種不良文化的影響指明瞭方向和方法。

二是移風易俗,激濁揚清。“袍哥”文化造成的最大惡果是不良的社會風習。社會風習是社會面貌、民族性格的最大形塑機制,而社會歪風的盛行也必對政黨、政權產生腐蝕作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健康向上的社會生活,必須清除重慶民風民俗中遺存的這種不良文化因子,倡導和樹立契合新時代的新風尚。

三是切斷不良文化的傳播路徑。應當運用文藝體制反不良文化傳播:一是管理部門的宣傳引導,二是業界權威的扶正糾偏,三是大眾媒體的導向把關。由此而切斷不良文化的傳播路徑,並使通俗文藝這一傳播利器成為弘揚重慶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

四是從語言層面摒除“袍哥”文化、碼頭文化、江湖習氣。重慶的“言子”極富表現力而又詼諧親切,但也遺存了不少“袍哥”黑話,對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有著深層次的不良影響,必須堅決摒棄這類話語表達。

“袍哥”文化、碼頭文化、江湖習氣是落後、腐朽的文化,與法治精神水火不容、與德治要求勢若冰炭,必須予以高度警惕和堅決清除。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來源 | 風正巴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