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登月3D看——一位搖滾吉他手給自己的“太空任務”

登月3D看——一位搖滾吉他手給自己的“太空任務”

美國阿波羅計劃首次將人類送上月球已將近 50 年。

那時,全世界有不絕如縷的篇章傳頌著人類的首次月球之旅。宇航員們在飛往我們地球最近鄰居的航船中所拍攝的圖片成為了這一人類新時代的標誌影像。

然而,對於那些沉迷於宇航員在軌道上以及在無生命月球上所捕捉之圖像的太空狂熱者來說,一直都有一個遺憾——因為這些美景只是二維的平面圖。儘管登月很壯觀,但是要讓你感覺身臨其境也只能做到這樣了。

然而,在美國宇航局(NASA)的太空任務所拍攝的數千張相片中,其中一些圖像的創作就是為了讓觀眾感覺彷彿身臨其境的立體攝影,不過直到50年後的今天這些三維照片才首次曝光,而這要歸功於皇后樂隊的布萊恩‧梅出版的一本新書。

登月3D看——一位搖滾吉他手給自己的“太空任務”

布萊恩‧梅(Brian May)最為人所熟知的也許是他的日常工作,即世界上最大的搖滾樂隊之一的吉他手,但他也是一位天體物理學博士,還是立體攝影的終身粉絲。立體攝影是將洗印的相片或數碼圖像轉為 3D 圖像的技術。

現在,布萊恩‧梅將自己最大的兩項愛好相結合出版了一本書,書中記錄了蘇美兩國之間的登月競賽歷史,以大量 3D 圖片來榮耀呈現。該書是布萊恩‧梅與艾徹(David Eicher)兩人合著。

BBC未來網(BBC Future)採訪隊在布萊恩‧梅的出版公司——倫敦立體影像公司(London Stereoscopic Company,簡稱 LSC)總部採訪了他,這間公司位於一條樹木蔥蘢的鄉村小巷裡,西距倫敦約 30 分鐘車程。在這裡,71 歲的吉他手收藏了數目眾多的、可以追溯到維多利亞時代的立體圖像,以及各種相機和和各式各樣的立體照片觀察器。這是一間 3D 圖像私人博物館,所有這一切都由一次快樂的童年偶然事件所引發,這次事件使布萊恩‧梅逐步產生了對於立體攝影的終身熱愛。

在布萊恩‧梅 7 歲時,他在一個穀物包裡發現了一張卡片,卡片印有並排的的兩張圖像。他只需花幾便士就可以買一個立體觀察器來將圖像轉化為三維視感。布萊恩‧梅買了觀察器,那張河馬張開血盆大口的圖像便以一種以前從未體驗過的方式更為逼真地呈現出來。很顯然,這對布萊恩‧梅產生了影響;從那以後他就迷戀上了立體攝影(或者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所熟知的立體視法)。他至今還保留著那張卡片、那個觀察器、甚至還有裝卡片的封套。他買了第一個相機後——在沃爾沃斯 (Woolworths) 購買的一個便宜相機——學會了如何用相機拍攝立體圖像。他把自己拍攝的第一張立體圖像給 BBC 未來欄目組看,這張圖像拍攝的是他父親在他童年的家中重新裝飾廚房的情景,拍攝時間大約在 60 年前。

登月3D看——一位搖滾吉他手給自己的“太空任務”

沒人曾經出版過以3D視像講述整段阿波羅歷史的書籍,我們想過‘我們可以做到嗎,有足夠的資料嗎?’布萊恩‧梅 Brian May

LSC 已經出版了數本講述 3D 攝影的書籍,但布萊恩‧梅說有關登月的這本是他們迄今為止最為鴻篇鉅製的一本。

他說:“這本《登月任務的3D視像》 (Mission Moon) 之所以問世是因為我們都對月球的相片有點兒著迷,這對我們老人來說就像是昨天一樣。這是 50 年前的事了——真是難以置信。”

“沒人曾經出版過以3D視像講述整段阿波羅歷史的書籍,我們想過‘我們可以做到嗎,有足夠的資料嗎?’所以我的好朋友曼佐尼(Claudia Manzoni)——她用了畢生精力在美國宇航局檔案中搜索查閱——逐步篩選並發現了大有希望的圖像。”

登月3D看——一位搖滾吉他手給自己的“太空任務”

回首過去,膠捲攝影的鼎盛期差不多和太空競賽處於同一時期,那時很多公司都製造了特殊的 3D 相機。它們設計獨特,前部通常有三個鏡頭;一個用於取景,另外兩個用於拍攝圖像,一個稍稍位於另一個的後方。電腦數碼圖像面世後,立體攝影便多多少少失去了人們的垂青,然而布萊恩‧梅使用立體攝影時間夠長,解釋起其中的原理來頭頭是道。

“3D 完全在於獲取兩個視像……我們有兩隻眼睛,之所以我們每一秒鐘看到的東西都以精妙絕倫的 3D 呈現,是因為我們看到的萬事萬物,大腦都會將兩隻眼睛分別獲得的兩幅稍有不同的圖像重疊到一起,於是在大腦中產生某種縱深的立體感覺。這個現象真的很玄妙,令人難以置信,你不大可能意識到這一過程,因為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你的大腦裡發生。”

“你在 3D 攝影中努力做的是重現這一效果,所以你在這兒拍一張相片,在這兒也拍一張,你得確保這一張相片進入這一隻眼睛,這一張相片進入那一隻眼睛。”

宇航員並沒有將立體相機帶上太空,但是他們培訓過基礎立體攝影法,所以他們拍攝的正常相片可以很容易地轉化為 3D 圖像。

布萊恩‧梅說:“他們常常太忙,因而記不住,也沒法練習。但是有人教過他們‘咔嚓……咔嚓’——在這兒拍一張相片,在那兒拍一張,最後它就成了一張 3D 相片。你偶爾可以足夠幸運地找到其中一張。”

登月3D看——一位搖滾吉他手給自己的“太空任務”

“你還可以找到某些人,比如說柯林斯(Michael Collins——阿姆斯特朗( Neil Armstrong) 和奧爾德林(Buzz Aldrin )在阿波羅 11 號任務中的太空艙室友)。他的同伴是第一批登上月球的人,而他則在繞月航行,並在月球的遠端拍攝火山口——他做事沉著鎮定。”

“最近我們採訪了他,問他是否是有意拍攝立體照,他說‘其實不然’。他有意拍攝了這些相片,但他並沒有意識到照片可作立體觀看。”

找到圖像是一方面——然後布萊恩‧梅和他的團隊還得處理圖像,這樣它們才能以 3D 呈現。

“這是我的一大愛好,我完完全全沉迷其中,所以如果我們和皇后樂隊一起巡迴演出的話,我會在凌晨3點回到酒店後,從克勞迪婭發給我的這些圖像中找到相關的兩張進行處理,讓它們變為 3D。這個你可以在書中看到。”

“我不是以這種方式製作3D相片的第一人,但我覺得我們是最持之以恆的……這本書中有200張立體相片,都有立體效果。”

布萊恩‧梅還可以在他長長的成就單上再加上一個“發明者”的稱號。該書每一本的背面都有他獲得專利的貓頭鷹立體視覺觀察器,這是一對幫助產生3D立體視感的塑料鏡片。貓頭鷹是他在皇后樂隊早期以來所收集的許多觀察器的集大成者,融合了各式設計的精華。

“如果你觀察這裡的任何一對3D圖像……你只需花一點點時間聚焦,並放鬆你的眼睛,然後……哇!你就可以看到照片的 3D 效果。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用於電影膠捲。例如,我們有一部講述列昂諾夫(Alexei Leonov)的電影,他是太空漫步的第一人,他本身沒有立體相機,但他有攝影機,而且他在旋轉拍攝。”這幅圖像取自列昂諾夫那部令人難以忘懷的短片,即他1965年在蘇聯的沃斯霍德 (Voskhod) 2號宇宙飛船外飄浮的情景,這些字母(用俄語寫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USSR)”)醒目地印在他的頭盔上。

布萊恩‧梅說:“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棒的結合,是立體視覺作品,同樣也是天體物理學,是太空航空學,結合起來非常了不起。它不是由我獨立完成的,我們有一個偉大的團隊。艾徹寫文字,他是一名優秀的作家,也是天文學(Astronomy) 雜誌的主編,我們齊心協力把它整理出來。”

“我為這本書感到非常驕傲,我覺得是我們出的最棒的書之一,我們在立體方面的書籍創作上頗有經驗,我覺得這是我們出的第六本書。其中很多都是經典 3D照片,維多利亞時代的 3D,這些我都很喜歡,不過其原理都是一樣的。總之,這會把維多利亞時代的 3D 帶入 21 世紀。”

登月3D看——一位搖滾吉他手給自己的“太空任務”

“給這本書寫後記的小夥子洛弗爾(Jim Lovell,阿波羅 13 號太空艙成員)曾說,這本書可以讓你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身臨其境。”

如果不提人類首次踏足月球的那一天,那麼關於登月競賽的故事就不完整。毫不令人意外的是,布萊恩‧梅還清楚記得這件事發生的那一刻他身在何處。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件事。我覺得我們都是這樣的,我們都會記得當深深影響我們的事情發生時自己身在何處;我當時在康沃爾(Cornwall),和我們的鼓手羅格(Rog)在一起,那是皇后樂隊成立最初的時期……我們在他媽媽的房子裡,聚在那臺小型電視機屏幕周圍,一起看電視裡的報道。這似乎是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一件事。並且對我來說,這件事現在仍然是那麼新奇鮮活,那麼讓人激動。只是我已經大了 50 歲。”

我們大多數人只會知道阿姆斯特朗(他於 2012 年去世),他踏上月球時那虛無縹緲的嗓音和他的相片,但布萊恩‧梅卻與他有一段更為私人的聯繫。

他說:“我夠幸運,能夠和阿姆斯特朗相處一段時間,但願那個時候我對此有更多的感激之情。我有過一段和他獨處的時間,我們一起在拉帕爾馬(La Palma)的破火山口頂吃過早餐,我們談到了這個世界以及它所面臨的問題。我們沒有談太多他在月球上的經歷。但我那時想,大家跟他談的都是那件事,我就不必多談了。但現在想來,我希望那時的我已明白我現在才明白的事,我就會向他提出一些好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