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廣西桂林龍脊梯田,世界梯田的原鄉,這裡的風景獨好


最能反映人與大自然奮鬥的傑作,就是高山梯田,它在世界範圍內分佈很廣。但能稱得上梯田“原鄉”的,恐怕只有廣西桂林的龍脊梯田,也有稱“龍勝梯田”的。龍脊梯田開發的最早,從我國古代的秦漢時期就先民開山耕作了,而且,龍脊梯田範圍之宏大,景色之優美,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數的。

在我國南方的版圖上,有一大片連綿的山地,地理上稱之為“南嶺”,它也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西起廣西的桂林,龍脊梯田所在地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便是處在了南嶺群山的起始端。這裡山高林密,水分充沛,氣候溫熱,十分適合水稻的種植。據考證,大約在一萬年之前,當地就出現了原始栽培的粳稻,是世界人工栽培稻穀的發源地之一。

龍勝各族自治縣,距離桂林市約有80公里,這裡有一座大山叫“龍脊山”,因為耕種的梯田都在龍脊山上,所以統稱這裡的梯田為“龍脊梯田”。其實人們常說的龍脊梯田是由兩大部分組成的,一處是位於高山之巔的金坑梯田,另一處是海拔低一些,位於平安村的平安梯田。兩處梯田如果靠步行的話,需要花上三四個小時的時間。


金坑梯田,也叫“金坑大寨紅瑤梯田”,所處的位置是大寨村,大寨村的村民以紅瑤族為主。這裡的山脈海拔最高達1180米,最低的也有三四百米,從山下乘坐纜車直達山頂的觀景平臺,纜車單程的運行時間約十五分鐘左右。金坑所在的地方,類似一個巨大的“天坑”,四周的大山將梯田包裹起來。相傳從前天坑的底部,曾經出產金子,所以得名為“金坑”。

金坑的紅瑤族祖先,是從湖南的洞庭一帶遷徙過來的,洞庭自古就是魚米之鄉,他們帶來的水稻種植技術,使得金坑的梯田得以發展和擴大。據說大寨村學校門前有一片梯田,是當年紅瑤族祖先最早開墾、最早種植水稻,以及最早收穫稻米的地方,可以說是金坑梯田的“始祖田”。

當年的第一批紅瑤先民,依靠原始的生產工具,從南嶺的龍脊山脈上,硬生生地開闢出了層層梯田,用於種植維繫生命的稻米。這種開墾,絕不是一年兩載的時間,而是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奮鬥,才讓今天的人們見到了如此壯觀的高山梯田。


梯田處處有,可是像龍脊梯田這樣大規模的梯田,實屬罕見。可以說在龍脊山脈上,凡有泥土的地方,都被開闢出了梯田。從山腳下到山頂之間,其梯田的垂直高度達五六里,圍繞山脈的橫向,延伸也有五六里。龍脊山坡,已經看不出原先山脈的形態,而是被層層疊疊不規則的梯田所包圍起來。所以你一旦登上金坑山頂的觀景平臺,所見的山間梯田,那絕對是“壯觀”兩個字。

因為是種植水稻的需要,每年的四月,整個金坑梯田會有一兩週的灌水期,然後是插秧季節。到了九、十月份,又迎來繁忙的收割,其後便進入梯田的冬閒期。在冬閒期時,為了養護或整修梯田,村民也會在這個時候對梯田進行灌水,以便檢查梯田的滲漏情況。

所以無論你是在哪個時期來到龍脊,只要你登上金坑大寨,四季的景色完全不一樣。灌水的時候,整個梯田猶如鑲嵌了無數塊明鏡,在陽光下熠熠閃光;插秧的時候,層層梯田像在編織一幅綠色的地毯,從山頂漸漸鋪開去;收割的時候,風吹稻浪,滿山坡是金黃色一片;而冬閒時,梯田的輪廓是最為分明的,你可以一層一層把梯田數個清楚。


冬季的金坑梯田,時常會被山間的濃霧籠罩。只是隨著山裡冷空氣的流動,濃霧會瞬間有著變化,這個時候,遊走的霧,會讓梯田變得夢幻一般。霧走、霧散,原本看不清楚的梯田,一瞬間就變得十分清晰,或者若隱若現,山間的一切,就如同一幅水墨畫,淡淡的,但不失本質。所以冬季也是觀賞龍脊梯田的好時機。

從金坑下到平安梯田,現在已經通了公路,雖說公路都是盤山而行,但兩地之間旅行的時間大大縮短。所以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時間,玩金坑梯田和平安梯田,就足足有餘了。平安梯田的“九龍五虎”和“七星伴月”兩大景觀,也是相當震撼的。只可惜我去到平安時,恰遇大霧,什麼也沒看清。

2018年4月,中國南方稻作梯田的四個代表,廣西龍勝的龍脊梯田、福建尤溪的聯合梯田、江西崇義的客家梯田和湖南新化的紫鵲界梯田,在第五次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際論壇上,分別獲得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正式授牌。這也是對中國高山梯田為世界所作出的貢獻的表彰。作為世界梯田“原鄉”的龍脊梯田,一生當去一次。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