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放手,讓自己解脫!讀《斷舍離》有感!

《斷舍離》這本書是我去年在書店選書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的。首先是看到了這個書名,好奇它到底會講些什麼內容呢?於是翻看了書的簡介,覺得挺有意思,就直接入手了。拿回家之後,第一時間一口氣通讀了一遍。《斷舍離》這本書的吸引力並不在於作者的文筆有多吸引人,也不是她的詞藻有多華麗,而是“斷—舍—離”這樣的方法讓人心裡有一種爽爆了的感覺!

《斷舍離》看似是一本教人做收納和整理的書,實際上它要告訴讀者的是通過篩選物品,使人的精神和靈魂都達到一個更深更高的層次。它強調,在整理房間的時候,一定要以“我”作為主語,“通過重新考慮自己與物品的關係,扔掉對如今的自己已然‘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幫助人們清理住所及內心的沒用的破爛兒和垃圾。”

放手,讓自己解脫!讀《斷舍離》有感!

我一直都不是一個能把住所收拾好的人,就算自己覺得已經很努力的在收拾和整理房間了,可房間還是倔強的保持著它一貫的凌亂不堪的狀態,似乎想要讓它“起死回生”已經絕無可能。

看了《斷舍離》這本書,我首先做的就是真理了自己的房間。書中講“在考慮物品是否應該被留下時,思考的主語是“我”,而不是物品。”“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這一點必須銘刻在心。”

自此,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之前我整理了千百遍的房間還是一團糟。因為我的做法根本不能稱其為整理,只不過是將垃圾換個地方擺放而已。那些被我認為:可能明年夏天要穿、等我瘦下來就能穿的衣服,實際上它們唯一的價值就是將我的衣櫃霸佔,僅此而已。過了幾個夏天之後,其實那些衣服都已經過時了,而且減肥的路道阻且長,衣櫃裡的“愛妃們”還沒等到我的臨幸就紛紛人老珠黃了。

放手,讓自己解脫!讀《斷舍離》有感!

“斷舍離的目標,就是讓整個社會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這個觀點,解決了我猶猶豫豫、捨不得將與自己有感情的東西扔出去的難題。“這些都是談戀愛的時候他給我買的衣服,是斷斷捨不得扔出去的。”每一次整理房間的時候,我都這樣想。學習了《斷舍離》之後我的想法改變了:反正放著也只是佔地方,何不把他們放進小區的舊衣服募捐箱裡呢,讓他們給貧困地區買不起衣服的人們以溫暖,這才是它們最有價值的存在方式啊!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候,朋友送你一個幾百塊的杯子,但你捨不得用,將它擺在顯眼的位置作擺設,而你一直用的那個杯子是用話費積分兌換的。《斷舍離》主張“允許自己使用高級的東西,這種機制一旦運轉起來,看待自己的方式就從過去的減分法變成了加分法。瞭解了自己,放下過去的自己,就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對於《斷舍離》清理住所之後還能對人際關係有所改變的觀點,我目前尚未從中獲益。可能在我的潛意識裡人與物品始終是不能等同的,如果將“斷—舍—離”的方法應用在人的身上,我會因為自己的殘忍而久久不能釋懷。比如,我能在學習了《斷舍離》之後,幾乎不費什麼力氣就說服了自己將跟隨自己東奔西走了多少地方多少時間的禮物捐出去了;而那個經常在我的生活裡如鯁在喉的人,我卻並不輕易做到將他封存並擺在一個不顯眼的位置或是直接扔出去。

放手,讓自己解脫!讀《斷舍離》有感!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實的自己的鏡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實的自己。”其實,只要你稍微想一下就明白了,一個穿著邋里邋遢的人,他的住所想必也清爽不到哪兒去;一個能夠在公司管理幾百號員工的老闆,他的住所一定不會是邋里邋遢的!

所以,想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想給自己塑造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就從清理住所和內心的垃圾開始。如果面對凌亂不堪的房間和客廳,你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治理”它,那就先清理一個地方,比如房間的衣櫃或者書房的書櫃。也就是“只集中於一點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覺地打開收拾的突破口。”

當我的衣櫃裡只剩下我當季要穿的衣服時,我就不用每天早上起來糾結穿什麼,而實際上,之前那麼多年的糾結都是白費力氣,有研究表明,大多數女人無論在早晨起來的時候思考了多少關於:今天穿什麼的問題,實際上整個冬天她們也就是將那兩三套衣服換著穿而已。

放手,讓自己解脫!讀《斷舍離》有感!

而當我的客廳裡再沒有出現裝零食的瓶瓶罐罐、一些文件的草稿、散亂各處的臭襪子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心情好極了。我再也不會因為壓抑而不想回家了。

以上是《斷舍離》這本書對我的生活和我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也能被更多的人看到,讓“斷—舍—離”的思想幫助更多的人建立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也幫助更多像我這樣常常為人際關係所累的人們儘早得到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