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80年代的新疆菜市場:毛驢拉貨,大叔玩檯球很時髦


三四十年前,菜市場不像現在這樣方便,基本都是露天形式,生意人拉貨不是自行車就是騾馬等畜力工具。圖為1983年新疆市區內一菜市場,一排驢車停靠在一旁,整整齊齊有條不紊。一個個拉著貨車,拴著韁繩,久違的熟悉感。

新疆位居內陸,溫帶大陸性氣候顯著,日照充足降水少,帶來的一大好處就是盛產葡萄。當地不少人種植葡萄,製作售賣葡萄乾。瞧地面上這一堆堆曬乾的葡萄乾,堆得小山似的,足可見其名氣之大。單就品種來說,新疆葡萄乾就多達幾十種。

菜市場,見得最多的莫過於蔬菜了。圖中一個角落就堆了不少辣椒,有紅色的有綠色的,兩個顧客正在精心挑選。由於地理氣候較為特殊,新疆地區蔬菜比較珍貴,一般人家多數以吃羊肉為主。常見的飯菜也都是羊肉串,手抓肉,羊肉湯等。蔬菜種類不多,以辣椒,大蒜,白菜,洋蔥等較為常見。


路旁,一個售賣饢餅的生意人,面前桌子上擺放了幾層高的現成餅類。歷史上,饢餅是新疆地區的特色食物。同樣以麵粉為原料,不放鹼而放少許鹽。圓形,中間薄四周略厚,中央有許多花紋。我們常見的饢餅較大,最小的饢餅只有茶杯口大小。

鏡頭下,售賣書籍的小商人。一手翻閱書籍,對著鏡頭面帶微笑。這種在菜市場倒是挺少見的,人來人往流量不小,不曉得生意如何。

小本生意,沒有專門的攤位,一個大哥臨時佔了一塊地方售賣皮鞋。身上地上擺了不少,有高幫款式,也有筒靴類型。80年代皮鞋還是一件時尚的代表,一身襯衫西裝,一雙皮鞋一個皮包,可是不少男人的理想裝扮。

比較稀奇的是,新疆菜市場那會兒居然出現了一種時髦的運動項目,檯球。圖中一塊空地上擺了兩張檯球桌子,一些中年大叔圍在一起剛開了一局,新鮮玩意兒吸引了不少路人的圍觀。這種場景,頗讓人羨慕的,畢竟記憶中,當年不少小孩兒都是靠一張簡陋的乒乓球檯娛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