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三桶油、外資石油巨頭迎新對手:這類民企宣佈大擴加油站數量

伴隨著國內石油化工行業的開放,一場加油站市場的“狂歡”與“廝殺”如期上演。


大煉化 加油站 白熱化

共2500字|建議閱讀時間4分鐘

文 | 沐雨

這一次,衝鋒在最前線的是民營石油石化巨頭。

10月9日,山東東明石化集團(以下簡稱“東明石化”)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湘平在2019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懇談會上表示,未來幾年,將投資500多億元,在成都周邊收購、租賃、新建100座以上的加油加氣站。

在此之前,榮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盛石化”)宣稱,浙江石化與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投資設立浙江石油,新公司將在浙江省內自建加油站進行成品油銷售,目前在建加油站55座,計劃到2022年底前建成加油站700 座。

東明石化與榮盛石化,一個作為山東地煉的龍頭,一個是江浙地區化纖行業巨頭,兩者依託上游極具競爭力的煉化項目,大踏步進場加油站市場。

如此來看,煉化行業的戰火正悄然蔓延至成品油零售市場。

01

民營石化巨頭“自謀出路”:做賣油郎

常言道:“得終端得天下”。於民營石化巨頭而言,終端市場的成敗關乎生死。

在中國煉化行業新一輪的較量中,從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到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外資企業,再到大連恆力石化、浙江石化、連雲港盛虹石化等民企,全部鉚足了勁打造超大型項目。

歷經數年籌備,2019年迎來了煉油產能的集中投產。據瞭解,我國新興煉化項目投產預計帶動煉油能力大幅增加4500萬噸/年,全國煉油總能力將達到8.63億噸/年,過剩產能將升至約1.2億噸/年。

國際能源署(IEA)預計,2019~2021年,中國仍繼續成為推動全球煉油產能擴張的關鍵力量,煉油產能將新增7700萬噸/年。

反觀需求端,步入“十三五”以來,全國汽油需求增勢明顯放緩,柴油需求已基本達峰。如此,國內煉油產能過剩短期或很難扭轉,成品油市場變得“擁擠”已不可避免。

這一現實,對於動輒千億押注大煉化項目的民營企業而言,做好終端銷售成為了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以東明石化為例,其作為山東地煉“一哥”,擁有原油一次加工1500萬噸/年的能力,為打通成品油銷路問題,早在2015年,東明石化便將目光投向了銷售終端市場,成立了負責終端銷售專業性公司——北京終端銷售投資有限公司。

按照規劃,新公司以加油、加氣站的建設、經營、管理為主業,力爭用3—5年時間,以菏澤市為中心、以300公里為半徑,通過新建、收購、租賃等方式,在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河北、山西、四川、浙江、上海十個省市,形成1000餘座加油(氣)站的營銷網絡。

無獨有偶,江浙地區的化纖行業巨頭同樣面臨著成品油銷售的考驗。

5月20日,榮盛石化控股子公司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宣佈投產,僅一期項目產品就包括成品油836萬噸(航煤284萬噸,柴油172萬噸,汽油379萬噸),芳烴450萬噸,烯烴約320萬噸。

不同於芳烴產品的內需,成品油對化纖巨頭而言,完全依賴外部市場銷售。

如是,榮盛石化與浙能集團共同出資設立了浙江石油,浙江石油則計劃建設100萬噸能力的燃油加註設施以及700座加油站,全部建成後預計可通過自建加油站出售汽油和柴油共計300萬噸/年。

在這一方面,恆力石化則選擇與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化建立合作關係,依託自身以及第三方的銷售網絡實現成品油銷售。

02

加油“戰”愈演愈烈

幾乎可以斷定,這一輪煉化行業投資主導的加油站市場混戰將愈演愈烈。

目前,民營煉廠煉油能力份額顯著提升,在煉化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席之地,預計2019年可達2.7億噸/年,產能份額佔30%,較2000年提高23.8個百分點。

為鞏固這一煉化成果,加油站市場成為了民營企業勢在必得的戰略要地。

去年9月份,由東明石化牽頭,並聯合另外15家地煉企業成立了山東煉化能源集團。根據規劃,山東煉化能源集團計劃3年內在全省建立2000家左右加油站,5年內達到6000家左右。

山東煉化能源集團總裁張留成曾表示,未來5年左右時間,投資1000億元,整合形成年80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

事實上,包括榮盛石化、盛虹石化、恆力石化在內的大煉化企業,都將成為加油站市場的直接或間接參與者。

譬如,榮盛石化除自建加油站,其還計劃將部分汽柴油銷售給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國有大型石化集團,將航空煤油主要銷售給中國航油,終端市場覆蓋華東及華南地區。

當然不只民營企業,對加油站市場頗感興趣的外資企業,隨著去年7月份中國正式開放外資加油站進入國內渠道,也計劃大舉湧入中國成品油市場。

據瞭解,BP公司計劃將會在未來的5年內在中國興建1000座加油站;在國內穩坐外資成品油零售老大的殼牌也表示,要在全國增加1200座加油站。而這僅僅是外資入場的開始,未來預計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進入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

民企和外資的爭先發力,讓在加油站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中石化、中石油,也感受到了來自各方力量的威脅,一場加油站行業的爭奪戰一觸即發。

03

民營石化巨頭入場加油站,勝算幾何?

目前在中國的加油站市場上,三桶油佔據了一半的市場份額,加上國內民營加油站,國內企業佔領了97%的市場份額,加油站格局已經相對穩定。

早在十多年以前,我國就發佈相關規劃,要求實行加油站總量控制,年均增長不超過2%,新增加油站需要審批土地,難度大,週期長,故而加油站已經成為稀缺資源,在利潤不錯的前提下,現有加油站運營商勢必堅守“陣地”。

民營石化巨頭想要入場,打破當前局面有一定的難度。

在建設階段,民營石化巨頭想擴大加油站數量、佔領終端市場,唯一的辦法是兼併存量的民營加油站。

但是在收購民營加油站的資本當中,既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字號企業,也有意圖大展拳腳的外資企業,其中的競爭可想而知。

在運營階段,民營石化巨頭由於在終端市場起步較晚,管理手段,服務意識,品牌認知度等都很難與主營加油站抗衡。對民營石化巨頭而言,想要順利入主加油站市場,現實可行的方式或許便是成品油價格戰,但這並非長久之策。

當然,民營石化巨頭進入加油站市場也有其優勢所在。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煉油業營業收入1.91萬億元,同比增長2.2%;利潤412.8億元,同比下降62.4%。

在全國煉油行業效益普遍不佳的前提下,如果民營石化巨頭打通下游零售終端市場,那麼將實現煉油到零售利潤分攤。屆時,具備上、下游一體化業務鏈的民營石化巨頭將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