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國內最大侗族聚居區,比肇興侗寨還大,其鼓樓已寫入吉尼斯紀錄


黔東南是國內主要的侗族聚居區之一,這裡的侗寨也是熱門旅遊目的地,而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肇興侗寨了。但是你知道嗎,同樣在黔東南,還有個侗族聚居區規模比肇興還大,常住人口比肇興多,鼓樓已寫入吉尼斯記錄,但名氣卻不及肇興——它叫“三寶侗寨”。

三寶侗寨位於黔東南自治州的榕江縣城北,因為面積太大,沿著寨蒿河分成了上寶寨、中寶寨、下寶寨,因此合稱“三寶侗寨”。也因為地處車江大壩而被稱為“車江侗寨”,或者因為其規模之大而被稱為“天下第一侗寨”。

資料顯示,三寶侗寨的又細分為寨頭、章魯、車寨、月寨、口寨等等約10個村寨,總共有4700多戶共計21000餘人,這些村寨沿著寨蒿河綿延數公里,規模比肇興侗寨大很多,但為什麼名氣不及肇興呢?

原來,可能是因為離縣城較近,三寶侗寨的發展也較快,很多老式的侗族木屋已經改建成了磚瓦、混凝土結構的新式房屋,雖然規模大,但是失去了很多傳統的侗族聚居區的特色,因此在旅遊業上的發展不及肇興。

三寶鼓樓是三寶侗寨的標誌性建築,最先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後來被毀,又於光緒年間重建,有21層,35.18米高,整座鼓樓是木質結構,據說沒有用一根釘子,非常了不起,2001年還因其高、大、樓層多被寫入吉尼斯紀錄。

在三寶鼓樓的廣場邊,還有座薩瑪祠,“薩瑪”是侗語的音譯,是“大祖母”意思,供奉的是侗族女神,是母系氏族社會的象徵,始建於嘉慶年間,現址為2000年重建的。跟鼓樓一樣,很多侗寨都有薩瑪祠,三寶侗寨就有好幾座類似的薩瑪祠。

除了鼓樓和薩瑪祠,三寶侗寨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寨蒿河邊的那些大榕樹,它們也大都是清朝時期種下的,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高約20米,枝幹非常粗壯,沿著河道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寨蒿河其實也算是榕江縣的一條母親河,發源於黎平縣,流經三寶侗寨後在榕江縣城南部匯入都柳江,車江大壩的農業灌溉主要就靠寨蒿河。河邊建的步道就在那些大榕樹下面,有些穿著民族服飾的年輕男女在那裡可以跟遊客合照,也會賣點小紀念品什麼的。

總的來說,三寶侗寨雖然沒有肇興侗寨那麼特色鮮明,但還是值得一遊的,路過榕江縣城的話一定要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