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新餘有新鋼,分宜有鐵坑

一個是鍊鋼,一個是採礦

他們曾同隸屬於江西省冶金廳,

在大鍊鋼鐵的時代,

並稱為新餘工業的“兩大巨頭”

就連別稱都一樣

——(新餘/分宜)“小上海”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千年以前的它,記載在我們中學課本,被稱為“十七世紀的百科全書”《天工開物》中,見證新餘千年的鍊鐵文化,是新餘“天工文化”的發祥地。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載百工之機巧,道萬業之由始。”《天工開物》所述內容的主要考證地在分宜縣及周邊地區與宋應星《天工開物》所載的冶鐵技術一致。鳳凰山鐵礦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千年之後的上世紀60年代前後,無數的熱血青年,從天南海北來到這片沉寂已久的荒蠻之地,築土房、建工廠、鋪路基、開路挖礦,為新餘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它是天工文化最清晰的印記,是新餘工業文明最初的源頭,埋下新餘工業的火種;它是新餘城市精神最具代表的傳承和發展,塑就了新餘“工小美”城市品格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半是得天獨厚的富礦,一半是艱辛與磨難。

你是否還記得它

鐵坑!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你是否記得中學課本上的《天工開物》,

還有鐵坑最初的模樣?


鐵坑,位於分宜縣湖澤鎮,因蘊藏了大量的鐵礦,被稱為鐵坑。和所有礦山一樣,最初的鐵坑到處可見發著暗暗光澤的深灰石塊,山坡上峰巒跌宕,山山相連。然而和所有礦山一樣,它一片荒蕪、生活物資貧乏……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1954年10月1日發行的郵票:勘察地下礦藏,面值3200元。(圖片來源:新餘郵政)

50年代末正是全國上下搞建設的時候,一批又一批的勘探、探測技術員陸陸續續踏上這個中學課本上《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小村莊——據記載,鐵坑採礦在明朝達到鼎盛,出產的鐵佔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鐵坑鳳凰山遺址還是宋應星《天工開物》中冶鐵章節資料的來源,對研究我國古代冶鐵技術具有較重要的科學價值。

1959年,鐵坑迎來了第一批安營紮寨的拓荒者,那是從萍鄉鋼鐵廠、南昌鋼鐵廠等地而來的萍鄉人、贛南人、湖南人、上海人……他們離開家鄉、愛人,打起揹包,跋山涉水,從來到這片沉寂已久的荒蕪之地,風餐露宿、肩扛人挑,就這樣在礦山旁的荒草灘落戶。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你是否記得一截一截鋪就的鐵路、

一磚一瓦建起的廠房?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野嶺荒山鐵礦藏,全憑鐵漢手雙雙”。沒有房子、沒有路、沒有物資,只有眼前階階錯落的礦山和祖輩、父輩們的血肉之軀。沒有地方住,自己用竹篾圍成籬笆築起的 “乾打壘”;沒有路,靠著小推車、鐵鏟,一鍬一鏟,在大山中挖出一條條路,用雙手一截一截鋪就段段鐵路;沒有廠房,那就先填平地形,把機器設備運進來,一磚一瓦蓋。寒冬臘月穿單衣、打赤腳,肩扛手提,開園種菜,油燈照明,眼睛一睜,幹到熄燈……終於在這裡紮下了根。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上世紀六十年代建立的廠房,工人稱為老廠。

“先生產後安家”。今年57歲的易丹來自湖南邵陽,他父親易閏生便是當時解放後第一批到達鐵坑的技術工人之一,因不忍讓妻兒跟自己來這受苦,像易閏生一樣孤身離開家鄉的建設者不在少數。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鐵坑的鐵軌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你是否記得山谷裡迴盪的炮聲,

少年壯志不言愁的鬥志昂揚?


鐵坑鐵礦於1959年10月籌建, 1960年3月5日建成,作為新餘最重要的鐵礦石原料基地,鐵坑鼎盛時期有5000人。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1960年—1962年,鐵坑鐵礦屬南昌鋼鐵廠管轄,1963年—1966年5月31日屬萍鄉鋼鐵廠管轄,1966年6月1日從萍鄉鋼鐵廠成建制劃出,改為江西省冶金廳的直屬單位。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1991年1月6日,江西鋼廠、新餘鋼鐵廠、鐵坑鐵礦合併成立江西新餘鋼鐵總廠,鐵坑成為總廠二級單位。圖為 “兩廠一礦”合併成立江西新鋼總廠的儀式圖片。(圖片來源:新鋼傳媒)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1996年,中國鋼產量突破一億元,同年4月,新餘鐵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成為新鋼集團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圖片來源:新餘郵政)

礦上作業主要分為採礦和選礦。鐵坑的鐵礦石以褐鐵礦為主,基本上是露天開採,最開始沒有機器,就靠“點炮“。工人用鋼釺憑一身力氣在在石頭壁裡敲掘,俗稱打炮眼,一定深度後,再把雷管放進去。

“咚、咚、咚!”迴盪在山谷裡炮聲如同千軍萬馬在總攻前的一聲號令。一瞬間,震得地動山搖!爆破成功了!礦石露出真容,人們歡呼雀躍。不畏艱險、戰天鬥地的鐵坑人,像聽到了最振奮的號角,熱火朝天地挖礦、裝車、託運……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電鏟採礦

隨著工業轉型升級,採礦的設備也越來越先進,從“點炮”換成了電鏟,鐵坑最大的電鏟有四個立方米。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選礦新廠

選礦新廠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建立,這檯球磨機作為國內首家褐鐵礦選礦機,代表著當時最先進的選礦設備和技術,歷經30餘年,至今屬於非淘汰的設備。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廠長林學勤和副廠長彭曉明介紹:自磨機(大)和球磨機(小)一個主要負責磨礦,一個負責選礦,把開採的礦石粉碎,再把有用的礦選出來,鐵礦石日處理量近3千噸。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在(選礦)新廠的必經之路,經常碰到迎面走來的大學生,伴著球磨機轟鳴聲, 昂揚的鬥志和年輕人的朝氣,使一切都顯得生機勃勃。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你是否記得聽著《東方紅》,

端著搪瓷杯刷牙的早上6:30?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一輛輛、一列列運礦的車沿著鐵軌呼嘯而去,帶走一種特殊的味道——礦山的味道,也是剛剛剝離土地的礦石的味道,一條條鐵路也帶來了妻兒,帶來了團聚的喜悅。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工齡30多年的王贛林是鐵坑社區主任,他的女兒就曾經在鐵坑幼兒園就讀,最多的時候,有五六十號鐵坑子弟。

易丹1965年隨母親來到鐵坑,成了一名鐵坑子弟,當時鐵坑子弟學校還沒建立,易丹先在湖澤小學唸書,1968年,鐵坑子弟學校正式入學招生。隨著鐵礦的生活物資漸漸穩定,大量產業工人與家屬相繼入駐,礦山的外延也日漸豐富,它阡陌房屋縱橫,一畦畦水田,一排排民舍、樓房,農耕市井,逐漸形成一個礦區小社會。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湖澤鎮首個銀行,就在鐵坑內——分宜工商銀行鐵坑分理處,每到發工資的時候,工資員先到銀行取現金,職工對著工資表領錢。

樓房建成了,每個職工根據工齡、家庭人口等指標分房。男人搞生產,女人管後勤。慢慢地鐵坑鐵礦逐漸擁有了廣播站、招待所、幼兒園、子弟學校、食堂、醫院。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鐵坑的中心“商區“,郵政、商店、宿舍、小賣部一應俱全,公交車直接通到這條街。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採礦單身樓,是當時分宜最好的住宅樓。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選礦單身樓

礦區生活單純,作息時間也有規律,易丹還記得那時候每天早上6:30,礦區播放著《東方紅》《國際歌》的大喇叭準時響起,放眼望去,大家從宿舍樓齊刷刷地魚貫而出,端著瓷白色的搪瓷杯刷牙洗漱,還有,大家一起拿著搪瓷碗走進熱氣騰騰的食堂,一起穿上藍色工作服走進機器轟鳴的工廠……只要在礦區裡待著,似乎永遠都是一幅熱火朝天,人聲鼎沸的景象……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礦區食堂之一,據說原先選礦食堂的菜最好吃,有贛南小炒魚、回鍋肉……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斑駁的宣傳標語,依稀可見當年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你是否記得從小認識的玩伴,

“拿翹”的鐵坑姑娘?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的家屬樓,左鄰右舍,非常熟悉。

很多職工子女幼兒園、小學、中學都是在礦山內部讀完,不出意外的話,他們和父輩一樣進礦山工作,同學、同事都是熟人。那個年代,鐵坑的女孩子比較“拿翹”。在鐵坑,鄉政府上班的(幹部)還說不到鐵坑的媳婦。鐵坑談男女朋友以“內部消化”為主,知根知底。夫妻雙方也許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認識。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鐵坑招待所曾紅極一時,作為全省冶金系統最高規格會議的“標配”,早餐的包子花捲令人回味無窮。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現在招待所改造成大學生宿舍,每到飯點,職工都在這裡排隊打飯。

易丹的愛人是鐵坑學校的老師,談朋友時兩家住同一棟宿舍樓,結婚時沒發請帖,就到每戶人家打聲招呼,在招待所裡貼上喜字的食堂吃頓飯,就算把婚結了。婚禮主持人也是礦區的工人,易丹還記得婚禮後,他騎著單車把愛人拉回新房的甜蜜。“都是從五湖四海過來,入鄉隨俗,一切從簡。”

鐵坑人說什麼話?鐵坑社區主任王贛林親切地稱之為鐵坑話,一種帶著贛南和湖南口音雜糅的普通話。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他是湖南人,鐵坑的老職工,在鐵坑生活多年,依然改不了愛吃辣的口味。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你是否記得澡堂冰棒《霍元甲》、小夥伴們豔羨的目光?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籃球場

上世紀從80年代起,鐵坑鐵礦逐漸擁有冰棒房、溜冰場、影劇院、舞廳、活動中心、商店等“豪華”場所……在這個設施完備的小社會里,常有豐富多彩的文娛休閒活動,隔三差五賽場籃球,每週一次的露天電影,連技術大比武這樣的競賽,也顯得妙趣橫生,總能讓工人們感到某種愜意。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職工文藝活動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冰棒房

夏天甜蜜香氣和冷氣混合的冰棒房、冬天熱氣騰騰的澡堂、永遠有著最時髦小玩意的貿易公司,都是周邊居民最嚮往的地方。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原貿易公司已經變成了小賣部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滑冰場也是露天電影院

滑冰場一星期一次的露天電影,對周邊居民來說就像過節,為了佔位子,有時候飯都顧不上吃,早早地搬個凳子,來到這裡等,演了無數遍的《霍元甲》每場仍是爆滿。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影劇院,鐵坑小夥子喜歡約心儀女孩到這裡看電影,在父母眼皮子底下談戀愛,想牽牽小手只有藉著影劇院的漆黑壯膽。

香蕉冰棒、橘子汽水、麵餅,煞費苦心弄到的冰棒券……對這些,家住分宜湖澤鎮水川村,如今是鐵坑社區黨總支書記的嚴文仍記憶猶新:“3分錢一根的牛奶冰棒特別好吃,好不容易弄到幾張冰棒券,我和哥哥放學後走半個小時的路去買,怕冰棒融化就用熱水瓶裝回家一起吃。”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鐵坑的代糧券和飯菜票,兩毛錢可以買一個辣椒炒肉,五分錢可以買白菜,兩分錢可以買饅頭。

和其他小夥伴一樣,小時候的嚴文對鐵坑生活無比豔羨:工資到月就發;衣服鞋子肥皂有單位發;吃飯有食堂做的現成的;大人去上班去掙錢,孩子上幼兒園有人看;子弟學校讀書也非常便宜。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易丹拿著飯菜票,這在當時也算一筆“鉅款”。

對於鐵坑子女來說,接父母的班,是當時的不二法則,也是最穩妥的鐵飯碗。到外面去,大家都喜歡穿著藍色的工作服,有一種工人階級特有的自豪感。


時間就如同選礦廠裡那臺球磨機的齒輪一樣不停轉。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作為新鋼鐵礦的原料產地,鐵坑也逐漸走上的改制的道路,隨著新鋼公司社區移交工作的推進,

2017年3月31日,鐵坑社區2078人正式歸屬於分宜縣湖澤鎮政府管理,到2020年,鐵坑基本停止採礦。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昔日的活動大樓,成為了現在的社區辦公大樓。鐵坑社區原隸屬於新餘鐵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職能部門,現屬於分宜縣湖澤鎮政府管理。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我們沒有忘記,這個共同的名字——鐵坑子弟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鐵坑黑板報

“50來年,鐵坑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的父輩、我們都在這裡貢獻了自己的青春歲月。父輩們總說,吃盡苦頭,但始終覺得來這一點兒不後悔。”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鐵坑人的吃苦、敬業在新鋼是出了名的。1991年“兩廠一礦” 合併的時候,鐵坑幾十人組成的隊伍到新鋼,專門搞維修搶修,那時候新鋼的大部分工程都是鐵坑人承建。

1994年前後,鐵坑人組成的打工隊到外面攬工程,鐵坑人的名號,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質量保證。

新餘市第一個少年大學生、吉尼斯水上漂浮36小時的記錄者沈煒丹……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鐵坑子弟。

鐵坑過去的籃球,如今的氣排球盛名在外,只要到鐵坑的籃球隊到分宜打比賽,據說其他隊就沒有可能得第一。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在礦山生產生活過的鐵坑人,有著礦山工人共有的實在,即便走出礦山在外打拼創業,都是實打實憑自己的本事。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我們沒有忘記,融入城市血脈的天工精神


“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我們始終在路上,不是從家鄉嚮往遠方就是從遠方眺望家鄉,但無論將來我在哪裡,礦山始終在我心中。”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這裡將設計成冶鐵文化的主題公園。“鐵坑社區黨總支書記嚴文指著這塊平地說。

不久的將來,鐵坑及其沿線將開發“天工文化旅遊”產業項目,天工文化將以更豐富的內涵展現在世人面前。

雖然作為新餘天工文化發源地,鐵坑採礦即將成為歷史,但歷經三百多年的天工開物科學精神正得到進一步繼承和發展,並在新餘生根開花。在新餘這座年輕而充滿生機的新型工業城市,鋼鐵、光伏、新材料產業、鋰電池等產業集群發展勢頭強勁,這些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其內核與《天工開物》科學精髓一脈相承。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歷史的沉浮中,比榮耀更值得銘記的是走過的路程,這期間有多少磨難和坎坷,就有多少激情和堅守。礦山會停產,機器會停轉,但鐵礦人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早已融入新餘這座城市,成為新餘不能割裂的文化血脈。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選礦新廠內部

鐵坑:廠礦遠去,勳章不朽!

記者手記

新餘“兩大巨頭”之一,和新鋼並稱的“小上海”,你還記得嗎?

一邊是一無所有的荒山,一邊要追趕甚至挑戰世界先進水平,巨大的挑戰和長久的磨礪面前只有建設者們的血肉之軀。他們沒有捷徑可走,也沒有外力可藉助,任何一個小小的進步和成就,都是曠日持久、艱辛跋涉的結果……

回望過去,無論是新鋼、鐵坑、新紡、電廠;無論是塞罕壩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寨精神、大慶精神、神舟精神……一代代的新餘人,一代代的中國人在這種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偉大精神的感召下,以愚公移山式的壯志戰天鬥地、改天換地,迸發出的強大生產力、生命力。

沒有通天的本領,卻做成了一項項通天的事業,這是放在西方經濟學及其其他基礎理論領域都無法解釋的現象,是任何西方資本主義的講壇上、學院裡、教科書裡都無法找到的答案,這是隻有在社會主義才存在的精神力量,信仰力量。社會主義專有,只此一家。任何西方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普世價值學……在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都顯得暗淡無光、蒼白無力。

我想,這就是我們所應該堅持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