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芬蘭沒有答應蘇聯交換領土的要求,導致戰爭,芬蘭做得對嗎?

李三萬

摘要:上世紀30年代,芬蘭沒有答應蘇聯交換領土的要求,最終導致爆發蘇芬戰爭,芬蘭做得對嗎?

芬蘭沒有答應蘇聯交換領土的要求,導致戰爭,芬蘭做得對嗎?

上世紀30年代,芬蘭沒有答應蘇聯交換領土的要求,最終導致爆發蘇芬戰爭,芬蘭做得對嗎?

按我們所接受的教育,芬蘭的行為當然是對的。可是世界上的事不是隻有一種選擇,實際上每個人,所有國家都希望對搶劫的壞人勇於鬥爭,讓他們沒有生存的環境,只是現實是你在那些不安全的國家,身上最好帶點零錢,有人搶就給他,這樣可以避免更大的傷害。

國家大事也是如此,所謂對錯,不在於你選擇如何符合價值觀,正義感,而在於你能否更好的保護自己!芬蘭選擇的對錯,已經被歷史所證明,當時芬蘭英雄曼納海姆,是選擇同意蘇聯的要求,調換卡累利阿地區的,然而正義而正確的國會不幹,他們選擇了拒絕,即使爆發戰爭也在所不惜,曼納海姆也只得接受,並受命指揮芬蘭軍隊抵抗侵略,大家也都知道,芬蘭軍隊和人民,在他指揮下,打得勇敢頑強,給蘇聯以重大殺傷,但是有什麼用呢?最後還是以芬蘭損失十分之一的國土求和。芬蘭跟蘇聯的國土糾紛很複雜,不能簡單的說蘇聯欺負人侵略人,芬蘭是二月革命後才獨立出蘇聯,然而一獨立出去就參與白衛軍進攻蘇聯,蘇聯怎麼可能容忍它的國境離自己的北方重鎮列寧格勒只有三十公里,架上大炮就能打到列寧格勒?

芬蘭沒有答應蘇聯交換領土的要求,導致戰爭,芬蘭做得對嗎?

同樣的事蘇聯自己也發生過,十月革命後,蘇聯覺得應該立即停止跟德國的戰爭,實在打不下去了,雙方談判,德國要求蘇聯支付五十萬金馬克服輸,列寧認為可以接受,但是正義而正確的人民委員會選擇了拒絕!那麼接著打,打得人民委員會覺得還是別打了,求和吧,這一次求和的代價是四百萬金馬克,但是人民委員會覺得完全可以接受……

弱者要先保護好自己,沒能力改變結果時,捱打要立正,該認的栽要認,面對一個能要你命的人,要你的命,當然要拼命才能求活,如同當年的日本侵略我們,那是無法讓步的,只能不計代價的拼,但是隻是問你要錢,選擇就不是是否正義,而是命重要還是錢重要。

當然,也有覺得芬蘭這樣的決定是對的。因為以蘇聯人的胃口,所謂交換領土也不過只是大餐前的甜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德國是如何對待鄰居的?

在英法要求下,捷克給了德國。這之後,捷克斯洛伐克便被完全吞併。這次得手後,希特勒又向波蘭提出領土要求。由於英法波的反對,希特勒改變策略,他想以威逼利誘的方式來解決波蘭問題(歸還德國領土,德國會以部分烏克蘭領土作為補償)。

芬蘭沒有答應蘇聯交換領土的要求,導致戰爭,芬蘭做得對嗎?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如此強大的德國,波蘭為何還要堅決抵抗?有人說是因為英法。其實根本不是這回事。沒有英法,波蘭也會去依靠蘇聯,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波蘭領導政府不傻,他們心裡明白,這只是徹底吞併波蘭的前奏。

芬蘭的情況難道不也是這樣嗎?

相對而言的正確或者錯誤,其實沒有客觀性可言。

二十世紀初的芬蘭終於擺脫了那些寄人籬下的日子,沙皇俄國的垮臺讓它迎來了歷史上的第一次獨立,但接踵而至的領土糾紛卻也讓芬蘭政府應接不暇:蘇芬邊界之爭、瑞芬阿蘭群島之爭等等。

不過,由於彼時新生的蘇俄政權正忙於同波蘭的戰爭,因此莫斯科與包括芬蘭在內的波羅的海國家簽署了承認後者們獨立和疆界劃定的《塔爾圖和約》;該和約對於芬蘭來說可謂是受益匪淺:在與蘇俄接壤的東部地區,芬蘭獲得了遠超於芬蘭大公國時期的領土面積,包括原屬於沙俄的維堡和貝柴摩(這兩個地方現在都屬於俄羅斯)。

芬蘭沒有答應蘇聯交換領土的要求,導致戰爭,芬蘭做得對嗎?

這裡我們需要清晰一條時間軸:在1808年爆發芬蘭戰爭之前,芬蘭一直都是瑞典的附庸國;甚至當瑞典十字軍在十三世紀中葉首次佔領芬蘭時,後來統一俄羅斯的莫斯科大公國都尚未成立,而在《塔爾圖和約》中劃分給芬蘭的維堡雖自十八世紀起就屬於沙皇俄國,但最初是由瑞典人建立的。

如此一來就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包括蘇芬在內的領土爭端,到底應該是以更早的還是更晚的歷史沿革來判斷?

其實於芬蘭而言,拒絕蘇聯的領土要求無可厚非,畢竟當時的芬蘭已經宣佈並在實質上取得了獨立,且雙方在1932年簽署的《蘇芬互不侵犯條約》中也明確表示:兩國保證尊重現有邊境劃定並保持中立,對於爭議也會和平、公正的解決。

但在蘇聯看來,芬蘭把條約裡的“中立”僅僅只是當成了一個政治詞彙:西歐國家為了達到有效的遏制蘇聯的目的,長期在芬蘭保持著軍事存在。芬蘭也理所當然、毫無顧忌的接受著來自西歐的軍事援助,並在他們的授意和幫助下在卡累利阿地峽一帶大肆修建防禦工事。

芬蘭沒有答應蘇聯交換領土的要求,導致戰爭,芬蘭做得對嗎?

要知道,卡累利阿地峽的東側邊界距離蘇聯重鎮列寧格勒(如今的聖彼得堡)僅三十餘公里,而芬蘭聯合西歐勢力在該地區展開的一系列軍事動作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不僅阻礙了蘇聯西進的步伐,而且還讓西歐擁有了東擴的跳板。

鑑於此,蘇聯當時認為有必要和芬蘭政府商討邊界問題,並站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澄清厲害關係。但芬蘭卻以“不介入大國衝突,不在大國陣營選邊站”的理由拒絕了蘇聯;說到這裡不禁讓人疑惑:既然芬蘭秉持不介入政策,為何還要允許西歐的軍事力量存在於本國?為何還要接受來自西歐的軍事援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