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河北縣情概覽】邯鄲市曲周縣

河北縣情概覽

——曲周縣

河北,簡稱冀,被稱為燕趙之地。河北地處華北,漳河以北,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西為太行山地,北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其餘為河北平原,面積為18.88萬平方公里。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省為鄰,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東北部與遼寧接壤。河北省是中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濱的省份。河北地處中原地區,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

河北省下轄11個地級市,47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95個縣,6個自治縣,共有1970個鄉鎮,50201個村。

今天為大家介紹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

【河北县情概览】邯郸市曲周县

曲周縣地處河北省南部黑龍港流域,位於邯鄲東北部區位中心,東接邱縣、館陶,西連雞澤、永年,南鄰廣平、肥鄉,北靠邢臺市廣宗、平鄉。全縣面積667平方公里,轄6鎮4鄉(曲周鎮、河南疃鎮、第四疃鎮、槐橋鄉、南里嶽鄉、白寨鎮、大河道鄉、安寨鎮、侯村鎮、依莊鄉),342個行政村,耕地面積72萬畝,人口46.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2萬人。曲周縣八次蟬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先後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天然色素產業基地、中國甜玉米之鄉等30多項國家、省級榮譽。

歷史沿革

【河北县情概览】邯郸市曲周县

曲周縣區位示意圖

春秋時為晉曲梁地,因位於古曲梁邊陲,故名曲周。戰國屬趙。秦屬邯鄲郡。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酈商為曲周侯,曲周之名始有記載。漢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置縣。1946年改稱企之縣,1949年恢復曲周縣名稱。1958年8月撤銷鄉級政權,建立人民公社。當時肥鄉、廣平、雞澤、邱縣先後併入曲周縣。1961年5月,原肥鄉縣、廣平縣從曲周縣析出。1962年2月,曲周、雞澤、邱縣恢復原縣建制。古時候有鳳凰在此築巢育雛的美麗傳說,因此,曲周縣城亦稱鳳凰城。歷史上人才輩出,如初唐名將程名振、五代平盧節度使霍彥威、宋朝吏部侍郎李若水,明代有四大尚書:大司馬兵部尚書王一鄂、大司空戶部尚書陳於陛、大司空工部尚書劉榮嗣、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路振飛。曲周縣有光輝的革命歷史,抗戰時期湧現出第一位民選縣長郭企之、抗日名將趙海楓、巾幗英雄鄭敏之等革命精英。

物產資源

【河北县情概览】邯郸市曲周县

曲面

甜玉米 曲周縣是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研究會命名的“中國甜玉米之鄉”,出產的甜玉米皮薄肉嫩,營養全面,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礦物質、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鮮甜可口,風味獨特。

粉條 曲周縣南馬店村是曲周縣粉條生產傳統村,從清朝咸豐年間開始,該村就有了粉條的生產加工作坊,到現在已有160多年的歷史。曲周南馬店村粉條是直接用澱粉加工製成,不添加任何的增白劑、防腐劑、食品膠等添加品,口感爽滑、粉味純正,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纖維、蛋白質、鈣、鎂等多種元素,營養價值較高。

曲面 曲面是曲周民間傳統食品,已有300多年曆史。河北曲周屬於雜糧產區,古時候麥子多從關內購進,售價高昂,而曲周人又十分喜歡吃麵類食品,人們就用土產的各類豆子磨成粉,軋製成雜麵食用,後來雜麵逐漸由民間傳入皇宮。據史料記載,乾隆年間,要派太監到曲周的雜麵鋪,購買曲面。可見,曲面已成為常用御膳之一。

經濟總情

【河北县情概览】邯郸市曲周县

曲周縣省級經濟開發區

2017年,曲周縣地區生產總值156億元,增長8.9%;全部財政收入7.5億元,增長6.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2.9億元,增長9.6%;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4億元,增長11.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6502元、14191元,增長9.4%、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