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山東城市觀察】日照:三十而立,立什麼?

“三十而立”的日照,將以創新、活力、生態、旅遊、藍色五城同創為動力,擦亮城市品牌,再立時代潮頭。

界面山東 2019/10/21 14:32瀏覽 7.4w字體:宋

文 | 王丹青

日出初光先照。

當第一縷陽光灑在黃海之濱,日照,這座年輕的濱海城市,以其奮鬥、創新的力量,用30年時間,從一個“灘塗漁村”,成長為一個現代化海濱新城。

而今,日照“三十而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座海濱新城,又將如何成為一顆耀眼的“黃海明珠”?

【山東城市觀察】日照:三十而立,立什麼?

30年擦亮奮進底色

1986年,日照港開港開放,3年後,日照港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896萬噸,展現出這座海濱城市強大的開放動力和發展潛力。

日照,正在等待一個契機。

1989年6月,國務院批准日照升格為地級日照市,中共山東省委確定日照建立地級市指導思想為“加強港口管理,搞好對外開放,開發建設魯南,振興山東”。

自此,日照進入了奮進前行的新時代。

因港立市的日照,如何利用港口振興城市經濟,成為擺在日照市面前的第一個問題。彼時的日照港,僅有的5個生產泊位港口全都用於煤炭輸出。日照立市,為日照港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1991年《石臼港總體佈局規劃》得到批覆,日照港打破單一煤炭輸出格局,確立了“多功能建設,全方位服務,綜合性發展,集團化經營”的發展方略,並在1999年突破吞吐量2000萬噸大關。

2002年8月,日照港務局由山東省和交通部雙重領導移交日照市管理。一年後,日照市委市政府決定日照港務局、嵐山港務局進行企業部分聯合重組,組建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2006年,日照港完成吞吐量1.07億噸,全國沿海港口排名由第14位躍升至當年第9位。2018年,日照港完成吞吐量3.8億噸,居全國港口第7位。

今年8月6日,山東港口集團正式成立,再次對日照港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此同時,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表示,生態是日照最大的優勢,沒有生態就沒有日照。

結合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乘著山東省建設“海洋強省”的東風,踏準日照“生態立市”的時代節拍,日照港走出了一條建設誠信、智慧、高校、綠色“四型港口”,推動“港產城海”融合發展的新思路。

日照港的飛速發展,是日照市30年發展的一個縮影。在這其中,創新、生態作為日照港發展中的重要動能,也擦亮了日照市30年奮進的底色。

據日照市統計局數據,1989年,日照市地區生產總值28.74億元,2018年達到2202.17億元,與30年前相比,增長了75.6倍。30年來,日照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山東省第12位一躍上升至2018年的山東省第7位,在全國經濟百市中列第61位。

30年打造逐夢動力

如今的日照,是山東省重點打造的先進鋼鐵製造基地、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與此同時,2018年日照服務業增速位列山東省第二位。

以鋼鐵產業、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為支柱的工業和涵蓋金融服務、科技信息、醫養健康、文化創意、體育服務的現代服務業,也成為了日照30年逐夢“黃海明珠”的強大動力。

很多日照鋼鐵人都忘不了2003年9月28日。那是日照市實現“鋼鐵夢”的日子,日鋼集團第一爐鐵水出爐,原本寂寂無名的日照如同一匹黑馬,用5年的時間,實現了年產鋼千萬噸規模,日鋼集團迅速成長為國內第二、山東最大的民營鋼鐵聯合企業。

目前,日照市形成了以日照鋼鐵、山鋼日照分公司兩大龍頭引領,鋼鐵配套產業園為支撐的鋼鐵產業體系,鋼鐵產能達到2000餘萬噸、成為日照首個千億級產業,並被列入山東省主導產業集群。

《山東省先進鋼鐵製造產業基地發展規劃(2018—2025年)》把日照先進鋼鐵製造產業集群作為全省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區、引領區,到2025年設計產能規模達4000萬噸。

實現著“鋼鐵夢”的同時,期待騰飛的日照,還有一個“整車夢”。

2006年,現代集團威亞汽車發動機項目在日照落地,正式開啟了日照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時代。

此後,隨著威亞汽車模具、派沃泰變速箱等配套項目的集聚,五徵集團、長城、中興等先進整車生產企業紛紛落戶日照,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日照實現了年產汽車95萬輛、發動機100萬臺、變速箱140萬臺、車橋1250萬套、汽車模具1200套的產能。

日照市區東北部,一個省級旅遊度假區——山海天旅遊度假區坐落在此。據介紹,這裡正在打造旅遊度假、智慧康養、休閒體育“1+2”產業體系,是國內最大的民俗旅遊接待基地。2018年共接待遊客1500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127.5億元。

【山東城市觀察】日照:三十而立,立什麼?

很難想象,如今以旅遊休閒產業為支柱性產業的旅遊名城日照,在1994年僅有1家旅行社、2個景點。在“旅遊富市”戰略實施的背景下,日照市旅遊休閒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155家旅行社、64家A級景區,其中4A級景區9家,年接待遊客4920萬餘人次,實現旅遊消費總額414億元。

不僅如此,利用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日照市還“另闢蹊徑”,走出了一條發展體育產業的道路。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日照市體育產業總產值53.32億元,位列全省第9位。2018年全市開展各類賽事活動1100餘項,省級以上賽事活動37項。

30年再立時代潮頭

日照用30年時間,奠定了一個堅實的產業基礎,以工業、服務業為支柱的傳統經濟成為推動日照30年奮進的主要動力。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日照邁入新的發展時期,新興經濟的崛起,正在成為日照30年後再立時代潮頭的新優勢。2019年1月,日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城同創”:全力打造創新之城、生態之城、活力之城、旅遊之城、藍色之城。

這是基於日照市的生態環境、創新能力、文旅資源,結合山東建設“海洋強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等重大歷史機遇,走出的一條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日照路徑”。

在日照建市30週年之際,日照市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但無論未來如何發展,生態,都是日照實現永續發展的基礎。

據介紹,日照正在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力打造綠色花園城市,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的同時,聚力打造“生態之城”。

根據日照市各區縣的產業特點,日照也在致力打造一個國家創新型城市。以日照高新區為例,據介紹,日照高新區規劃形成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海洋生物及醫藥、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因此,該區將做精做優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加速培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除此之外,日照還在推進技術創新體系、知識創新體系和服務創新體系建設;實施科技助推工業強勢行動,圍繞主導產業、優勢傳統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發展,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製造水平,推動產業升級和集聚發展。

2018年初,日照規劃建設了中央活力區。“活力”二字不僅為這一區域的發展定下基調,更為日照市打造“活力之城”奠定了基礎。

體育因城而興,城市因體而盛,藉助承辦山東省第25屆運動會的契機,日照將加快發展“體育+”,把發展群眾體育、做強體育賽事與壯大體育產業深度融合,以體育融入城市發展脈搏,為城市發展提供蓬勃向上的動力。

日照向海而興,擁有豐厚的旅遊資源,日照將繼續深入實施“旅遊富市”戰略,抓好文旅融合機遇,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推進旅遊的全景區打造、全方位提升、全要素配套、全產業融合、全社會參與,將旅遊業培育成富民、富市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力爭到2019年底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8%。

與此同時,借力山東省建設“海洋強省”,日照將實施五大海洋產業發展行動,大力開發、科學保護海洋資源,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示範區。立足臨港涉海產業和優勢,以港、海帶動城市品味提升、促進產業發展為路徑,加快推進“港產城海”融合發展,實現海洋經濟總量提高、創新科技能力提升、對外開放戰略融合,大力發展向海經濟,打造藍色之城。到2022年,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達到11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以上。

回顧建市30年,既是日照奮進發展的30年,也是新的歷史起點上,為日照重新出發奠定堅實基礎的30年。

“三十而立”的日照,將以創新、活力、生態、旅遊、藍色五城同創為動力,擦亮城市品牌,再立時代潮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