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廣電計量IPO:採購數據慘遭供應商“打臉”,專利背後藏風險

來源|價值線綜合報道


廣電計量IPO:採購數據慘遭供應商“打臉”,專利背後藏風險

10月18日晚,證監會按法定程序核准了4家公司的首發申請,這4家都將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廣電計量也位列其中。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廣州廣電計量檢測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國性、綜合性的獨立第三方檢驗檢測服務機構,主營業務為計量服務、檢測服務、檢測裝備研發等技術服務。廣州市國資委為實際控制人。

獲得證監會批文之後,廣電計量的上市之路又近了一步!不過,價值線研究院發現該公司存在財務數據和主要供應商數據存在衝突、回款能力弱、應收賬款壞賬計提存貓膩以及部分專利暗藏風險等諸多問題。


1

主要供應商的相應客戶群裡竟沒有廣電計量

根據金色光報道,從2015年到2017年,新三板掛牌公司安譜實驗始終名列廣電計量的前十大原材料供應商。可是,2016年,廣電計量向安譜實驗採購的金額與安譜實驗披露的銷售收入差異非常明顯,無法合理解釋。更有甚之,2017年,以廣電計量披露的採購額為準,安譜實驗披露的銷售金額與之接近的主要客戶中,竟然沒有廣電計量!真令人匪夷所思。

據招股書披露,2016年度,安譜實驗名列廣電計量第二大供應商。當期廣電計量向安譜實驗的採購金額為104.99萬元,佔當期公司全部原材料採購金額之比為3.72%。

另據安譜實驗2016年年報披露,當期安譜實驗的前五大客戶並未實名披露,但是從安譜實驗對各主要客戶的銷售金額來看,與上述廣電計量披露的採購金額最接近的是第四名主要客戶,當期安譜實驗向該客戶的銷售金額為135.20萬元,佔當期銷售總額之比為0.49%。

兩相比較,2016年度,安譜實驗的銷售金額比廣電計量對安譜實驗的採購金額高了28.77%。遠高於現行最高的增值稅稅率17%,無法以是否含稅來合理解釋。

可令人驚詫莫名的是,2017年度,安譜實驗實名披露主要客戶之後,廣電計量竟然不在安譜實驗的主要客戶之列。

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度,安譜實驗是廣電計量的第一大供應商,當期廣電計量從安譜實驗採購的金額為370.74萬元,佔當期公司原材料採購總金額之比為7.71%。

另據安譜實驗2017年年報披露,當期安譜實驗實名披露了其前五大客戶。其中,安譜實驗披露的銷售金額與廣電計量相關採購金額最接近的,當屬安譜實驗向第三大客戶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307.90萬元銷售額,佔當期安譜實驗銷售總金額的0.83%。

當期其他四家主要客戶分別為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測檢測)、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壇墨質檢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天儀器)。其中,2017年度,安譜實驗第一大客戶華測檢測的銷售金額為1091.23萬元,銷售佔比為2.93%;第五大客戶吉天儀器的銷售金額為286.14萬元,銷售佔比為0.77%。五家主要客戶中並不包含廣電計量!

那麼問題來了,2017年度,廣電計量不在安譜實驗的前五大客戶名單中,是否是由於採購額與銷售額之間存在含稅差異,從而導致廣電計量在安譜實驗的客戶名單中排名落後於前五呢?

以廣電計量2017年對安譜實驗的採購金額370.74萬元為準,分別添加和扣除17%,以簡單計算其在安譜實驗賬上銷售額可能的大致範圍。通過簡單計算可得,上述涉及廣電計量可能的銷售額範圍大約為307.71萬元到433.77萬元,完全包括在上述安譜實驗2017年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範圍之內。

既然廣電計量2017年的採購金額無論含稅與否,都在安譜實驗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的範圍之內,那麼為什麼廣電計量沒有名列在安譜實驗2017年前五大客戶之中呢?更有甚之,由於2016年安譜實驗並未實名披露其前五大客戶,因此廣電計量是否實際名列於當時安譜實驗的主要客戶名單中,也還同樣是個未知數。

到底是廣電計量供應商數據有問題,還是安譜實驗的主要客戶披露存在遺漏,就需要公司給出合理詳盡的解釋。


2

回款能力弱

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有何貓膩?

報告期內,廣電計量在應收賬款的回款能力方面或許有點“壓力山大”。

據招股書披露,廣電計量報告期各期末的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為1.21億元、2.03億元和3.19億元,當期營收分別為4.13億元、5.65億元和8.11億元,那麼各期末應收賬款餘額佔當期營收之比分別為27.33%、33.44%和36.61%,持續顯著上漲,累計漲幅達9.28個百分點。應收賬款餘額佔營收之比的顯著上漲,從一定程度上來看,可能與公司回款能力的下滑有關。

鑑於廣電計量的業務及客戶極其分散,100%全面統計回款情況或有困難,按招股書給出的分析思路,對報告期內應收賬款餘額的回款佔比分析,僅以佔比80%的主要部分進行展開。

據招股書披露,截至報告期各期末,廣電計量應收賬款餘額佔比80%的可統計回款部分金額分別為9669.60萬元、1.63億元和2.55億元,其中尚在還款期內的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為8110.91萬元、1.37億元和1.92億元,佔可統計的80%應收賬款餘額之比分別為83.88%、83.97%和75.45%,而已經逾期的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為1558.69萬元、2607.19萬元和6262.15萬元,佔可統計的80%應收賬款餘額之比分別為16.12%、16.03%和24.55%,截至2017年末,逾期應收賬款餘額佔比同比大漲8.52個百分點,漲幅非常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廣電計量的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同樣值得商榷。價值線研究院發現,企業兩年內的應收賬款比例遠小於同行可比公司,且不作壞賬計提的金額較高。具體表現為,企業1-2年的應收賬款計提比例僅為10%,處於行業最低水平,而同行業最高可比公司該比率最高達30%。對此,除了前述所講的軍工因素外,公司表示這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行業特徵、自身的銷售收款政策和歷史銷售回款情況等制定的壞賬準備計提政策,而這一如此“官方”的說辭顯然缺乏說服力。

儘管不能據此判斷廣電計量存在調節利潤的情況,但客觀來看該計提比例的設定對於企業業績的潤色起到一定的正面效果,投資者在看到華麗業績增長的背後,仍需挖深其背後的成色幾何。


3

高管入職前即代表公司申請專利

會引發糾紛嗎?

招股說明書披露,明志茂先生是廣電計量的副總經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任公司技術專家;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副總經理。而在此之前,明志茂先生是中國衛星海上測控中心高級工程師。

明志茂先生代表廣電計量申請了多項專利,但根據環球網報道,其中有多項專利的發明時間在明志茂先生入職廣電計量之前,即2015年,明志茂先生任職中國衛星海上測控中心時,就以第一發明人身份代表廣電計量申請專利。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中心為總裝備部直屬單位,明志茂先生任職期間為其他公司申請專利。那麼問題來了!這是否經過中國衛星海上測控中心的允許,又是否利用於中國衛星海上測控中心的技術、設備,併為廣電計量留下專利隱患和糾紛?

對於廣電計量上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價值線將持續關注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25-866001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