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作为旅游达人玩的多、吃的多,已经成了共识。因为每一个景点都会努力把自己最具特色的风光和餐饮展示出来。这也是旅游达人为什么在朋友圈里晒美食多的原因。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但是走南闯北似乎对吃越来越没了感觉。留下印象的只有:海南的海鲜粥;贵州苗家的酸汤锅;大别山中的吊锅菜;河北坝上的烤全羊;辽宁老边沟的炖林蛙;河南伏羲山上的农家饭。至于山西的面陕西的饼、新疆的手抓饭就更不用说了,等等——等等。而印象尤深的是最近在北京房山百花山顶早晨的一锅疙瘩汤。——我相信一定有看了这篇文章的景区朋友会戳着我的脊梁骨:你个没良心的!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清晨,东方未晓我们一行就来到了北京房山百花山的菩萨顶,等待摄影人不容放过的日出。不知不觉三个小时过去,大家已经肚子咕咕叫了。来到山顶的餐厅,桌上是一餐丰盛而简约的早餐:蒜香扑鼻的蒸茄子;恨不得马上抹到馒头上的红腐乳;凉拌的黄瓜块、咸菜丝、洋白菜,还有一盆疙瘩汤。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疙瘩汤是葱花炝锅,鸡蛋甩花。炝锅的葱花不能太大,大了不好吃;不能太碎,碎了没有视觉效果。炝的不能太嫩,嫩了不香;不能太老,见黄即可。这一锅的香气都取决于这葱花见油的那一刹那。至于后面的西红柿和鸡蛋都要随意的多,甚至那疙瘩的大小软硬都可以忽略。

虽然一桌人不多,但是一盆疙瘩汤几乎转不了一圈就完了,于是就有人呼吁上桌不能固定地方,不知不觉成了喝疙瘩汤的比赛,连着上了好几盆都如风卷残席般的喝了下去,不久大家就发现黑子老师是喝的最多的,多到喝了几碗都成了争论的焦点。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其实,这盆带有农家味儿的疙瘩汤有多好吃?恐怕也算不上,而是一来早上大家都饿了、都渴了。食欲太强;二来是现在的人都懒了,早餐都是牛奶、面包式的快餐,甚至是一懒就不吃了。这一盆疙瘩汤勾起了大家的回忆,难怪后来的话题转移到了自己是怎么做疙瘩汤的。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民以食为天”是说吃是生存的首要,而一旦超过了这种必要性的需求就没了食物那种原本的香甜。我一直认为:一个乞丐吃到嘴里的一个包子的幸福感要超过一个大款吃到一桌菜。

有一个同事的小女孩地理很好,我问她是怎么学的。她说是吃出来的,从小跟着父母旅游,每一个地方的美食让她记住了每一个地方。旅游中的特色饮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由百花山上那一碗疙瘩汤想起

具有特色的旅游美食一定是物美价廉的,因为那是当地百姓的家常饭,把旅游和当地美食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其实,许多景区在这一点上不仅认识不足而且是走了弯路的。旅游开发或许和特色饮食开发同样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