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同是金馬影后,馬思純為何沒有周冬雨成功?

隨著《少年的你》廣受觀眾的讚譽,周冬雨又火了,順帶著她的姐妹馬思純也被帶出來比較了一番。可能大家沒有注意到同一時期,馬思純主演的電影也上映了,但是口碑和人氣完全被碾壓,以至於這部電影根本沒有什麼存在感。馬思純還被評價演技越來越尬。

網友們紛紛都說同是影后,怎麼馬思純越混越差了?

我們從各方面來比較一下兩人的作品,首先是《少年的你》,這部電影的劇本令人驚喜,再加上有人氣小生加持,受眾本身就廣,而周冬雨演技一直在突破,所以這部電影十分受到好評。

同是金馬影后,馬思純為何沒有周冬雨成功?

反觀《大約在冬季》,也就是同期上映的這部電影,不得不說馬思純這次的劇本太普通了,不僅劇本一般,劇情也令觀眾昏昏欲睡。但其實她在裡面的演技還算不錯的,只是並沒有什麼突破,她和霍建華在一起就是一個大寫的"不搭"。全程她都陶醉在這部青春疼痛文學中,觀眾一點也沒有共鳴。如果說這部普通的電影都無法讓她有進步,那麼大家對《第一香爐》就可以不抱期待了。

同是金馬影后,馬思純為何沒有周冬雨成功?

一個演員的活力在於TA的演技,也就是是否能理解劇本中的角色,感知TA。如果你理解了,那麼你肯定會演的出來。大家一直都評價周冬雨總是演同一種角色,換來換去你都能從中找到共性,這是因為她的外表限制,她出演的角色總是可愛的、俏皮的,在遇到困難時是堅忍的,天真又叛逆。

所以很多人都說她是"天賦型",有這樣的外貌加持,類似角色的劇本就會找上門來。但這個說法也不準確,因為她也有過迷茫的時候,差點就摸索不到自己的角色了。

同是金馬影后,馬思純為何沒有周冬雨成功?

我們看她的很多角色,雖然類似,但辨識度一點也不差,比如陳念和安生,你不可能弄混這兩個角色。她很會選適合自己的劇本,這或許就是馬思純和她相差的地方。穩紮穩打的挑選劇本,讓她所發揮的演技也是穩定的,在穩定的選擇後,還會拓寬劇本題材,比如校園凌霸的劇本,智障女孩的劇本,都加深了觀眾的共鳴。

周冬雨慢慢探索和完善自己的角色,不坎坷,不曲折,但穩當。

同是金馬影后,馬思純為何沒有周冬雨成功?

我們從馬思純選的劇本來看,她什麼角色都嘗試過,託福於她的外表和身材,所有的角色都沒有違和感,並沒有侷限性。

她也很樂意嘗試各種性格的主角,比如壞女孩、內心叛逆的乖乖女、女將軍、經紀人和瘋女孩。角色反差巨大,她在摸索自己的演員之路。馬思純喜歡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劇本,完全可以說是無所顧忌,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她兜兜轉轉還是回到起點。

新人演員的時候她在演《左耳》,而得到了影后這個獎盃了以後,她還在演《大約在冬季》。

同是金馬影后,馬思純為何沒有周冬雨成功?

這兩者根本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都是講青春期愛來愛去的故事,甚至連兩部電影原著的作者都一樣。這難道不是回到了起點嗎?

去年她發表了《第一香爐》的讀後感,被批說是裝文青,這是為什麼呢?網友們說她沒有讀懂張愛玲,還侃侃而談自己的看法,所以遭到了嘲笑。

她習慣了青春疼痛文學,讀了這本書後她想到的還是情情愛愛,卻不知這本書其實是講女性的掙扎,在那個時代女性所受到的壓迫。她都沒有讀懂這本書,卻要演這部戲,怎麼不讓人吐槽呢。

同是金馬影后,馬思純為何沒有周冬雨成功?

在近期的一檔綜藝中,她又要挑戰張愛玲的角色,連現場的小夥伴都開玩笑說又要和張愛玲槓上了。不出意料的,她演出來的還是情情愛愛。有人說過,張愛玲筆下的所有角色都是通過講述一個不完美的愛情故事,來暗示那個時代女人的不易和絕望。

馬思純看懂了愛情故事,但沒有感知到角色真正的意義,簡單來說她的表演浮於表面,不能到達觀眾的心底。她的戲很好,特別是哭戲,但哭的太多了,每次哭的都差不多,為什麼說她兜兜轉轉沒有突破自己,因為她都在演表面的故事。

同是金馬影后,馬思純為何沒有周冬雨成功?

她在演員中一定算是有靈氣的,不然不可能總能在大熒幕上出演,被大導演們看中。馬思純對角色有理解,也會努力揣摩角色的心情,就比如說她會演被愛所困的女孩,也能演父女深情,這都是她出彩的地方。

但可能因為演員之路很順利,有些感情難以觸碰到,難以體會到,所以詮釋的不完全。大家很能明白她想突破的心理,她不斷嘗試不同的角色,逃離困住她的舒適圈。這對於年長的,已經有豐富經驗的老演員來說是很好的突破方式,但對於她這樣的新生代演員,這樣的摸索是否魯莽了些呢?

同是金馬影后,馬思純為何沒有周冬雨成功?

因為她嘗試的角色讓她逃離了舒適圈,觀眾看的時候會覺得這個角色沒有出彩的地方,在不舒適的環境下演戲也會磨損之前累積的靈氣。所以她的演技越來越不舒適,最後可能還會產生自我懷疑。

演員都是有舒適圈的,就比如說周冬雨的舒適圈就是天真叛逆的女孩,慢慢完善角色的靈氣。拿有經驗的老演員來說,像黃渤、吳京等人也是會待在自己的舒適圈,選的角色都是有些共鳴的,類似的。而馬思純想要的是自己什麼都能演,不過不是所有人都是梁朝偉,演什麼像什麼,如果是這樣的話,她現在可能就不是這個咖位了。

同是金馬影后,馬思純為何沒有周冬雨成功?

演技需要慢慢的磨練,對同一種角色有了豐富的見解後,才可以跳脫出來,去嘗試另一種角色。所以新生代演員可以學學周冬雨的模式,剛開始待在舒適圈,把一個角色琢磨透了再出來拓展自己的戲路,這樣一點也不晚。

演戲就是學習的過程,要拒絕"學而不精",要學會"熟能生巧"。最後一個演員如果能接受大眾的批評,其實是對他的演繹之路是很有幫助的,觀眾也渴望好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