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許昌一高畢業的我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留在了舞鋼

許昌一高畢業的我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留在了舞鋼

1968年從許昌一高畢業的我們 ‖老家許昌

文‖嶽愛霄

1971年,對於我們許昌一高老三屆下鄉到寶豐縣的知青來說,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代。因為我們會有一個新的身份,我們將會由種田的農民變成拿工資的工人了。

我們這一代有許多標明身份的稱號:新中國的同齡人、老三屆、知識青年等等。這些稱號,有著鮮明的時代背景和特色,實際上也代表著我們國家在前進中的幾個不同階段。我們有幸成為親歷者,可以講出許多豐富多彩,溫度不同的故事。

1968年高中畢業,拿到畢業證後,我們就開始上山下鄉,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成為了下鄉知青。

說老實話,我們三年的知青生活,基本上是平平穩穩,波瀾不驚,既沒有梁曉聲筆下北大荒今夜有暴風雪的嚴酷環境,也沒有上海知青在雲南的那種絕望情況。

許昌一高畢業的我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留在了舞鋼

我們是第一批上山下鄉的知青,大家真誠地向貧下中農學習,貧下中農對我們也不薄。

春種秋收,寒來暑往,後山坡上的野花開了又謝,村中的老槐樹葉落葉又生,三年時間很快過去了。到告別時,真有些戀戀不捨。幾十年後,村旁清澈的小河,嶺上白雲似的羊群,還時時飄散在我們夢……

上世紀70年代,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中蘇關係一度緊張,戰爭的聲音不斷髮出。於是,我們國家有了三線建設的安排,一些重要的企業也轉移到了內地,三線地帶。舞陽鋼鐵公司的建設,就是這個時代背景的產物。

我們這批人趕上了這個機會,被召工到了這裡,成了一名鋼鐵工人。當時進廠的人員形形色色,各級領導的親屬不可勝數。

我們這批人被安排到武漢鋼鐵公司實習。20多歲的少男少女,正是醒來就想唱歌的年紀。在火車車輪輕快的歡唱中,在搖晃的甜蜜睡夢中,我們來到了武昌,來到了號稱“九省通衢”,坐落在長江上的這個偉大又美麗的城市。

武漢鋼鐵公司號稱共和國的長子,十里鋼城,數萬名職工。

許昌一高畢業的我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留在了舞鋼

第一次進入廠區時,高大的車間廠房,如軋麵條一樣的軋板機,吊著重物隆隆而過的天車,穿一身油膩工作服,戴著工作帽的男女工人師傅,是怎樣的令我們震驚和欽佩啊!

我們也穿上了簇新的工作服,翻毛勞保皮鞋。屁股後的電工工具,也隨著我們的步伐跳舞。身處這樣的場合,我們恰如一粒剛出土的土豆來到了十里洋場,興奮、喜悅的心情無以言表。

每個人都安排了有經驗的老工人為師傅。我們滿懷激情地學習新知識,鍛鍊各崗位的技能。全新的工作吸引著我們,爭當先進的思想激勵著大家。我們感覺到了肩頭的責任,為成為舞鋼公司的第一代建設者而自豪。

下班後的生活更精彩。且不說吃飯時食堂的燒豆腐泡,燉排骨,蒸丸子,光白米飯足己令我們倍感幸福的滋味了。當工人真好,當工人真牛,我想不出還有什麼比這更好更牛的了。此前當知青的三年中,我記憶中的美味是蔥油餅。此時,蔥油餅鬥不過米粉肉了,紅薯玉米糝自然也敗給了黃鶴樓牌啤酒和排骨湯。

許昌一高畢業的我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留在了舞鋼

最美的是夏天的傍晚,晚飯以後,我們坐著實習隊的大卡車到東湖游泳。拂面的是路兩旁鮮花和野草香的氣息,看到的是江南水鄉溫潤可人的美麗景色,一路不停的歌聲表達了我們的心情。汽車停下,大家迫不及待地撲咚撲咚跳入水中,清澈見底的湖水顯示出小夥子健碩的臂膀,暴露出少女們魔鬼般的身體線條。一池清水,裝滿了這夥年青人的歡樂……

夜深歸去時,珞珈山己被迷人的夜色籠罩,一池池湖水都平靜下來。仰望天空,只見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此刻全車靜靜的,無人說話。大家想什麼呢?不知道,但肯定想的是未來,而不是過去;感覺的是歡樂,而不是苦惱;體會的是幸福,而不是傷心。如果不是這樣才奇怪呢!

那天,一個胖胖活潑的姑娘對我說,去買電影票,咱倆去看電影吧。看什麼電影,我們已約好逛六渡橋,喝排骨湯呢。兩個人看電影多沒意思。

一個大眼睛,黑牡丹似的少女常站在我們窗前和我們聊天,要我給她做一個掛鑰匙的不鏽鋼圈。

許昌一高畢業的我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留在了舞鋼

我給她做了一個,又花錢買了一個漂亮的鑰匙鏈給她,誰知第二天她把鑰匙鏈退還給了我。她似乎感到問題有些嚴重,六神無主了。沒關係,總會有人要的。

我願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下去……

時間帶著我們不停地走下去,人生的故事一個接一個的展開。以後的歲月中,也曾職務變遷,收入增加,各種榮譽頻獲,但這一系列變化帶來的幸福快樂感覺很短暫,很複雜還有些沉重,再沒有重現過當年的單純,純粹和輕快了。為什麼呢?

上了年紀,懂了生活,明白了道理,終有了答案,那就是青春無敵,二十歲的年齡和心情,萬金難買。所謂幸福,只是一種狀況和另一種狀況的比較,那種快樂似乎更接近生命的本意。

在舞鋼,我們度過了十個年頭,這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後來雖然離開了,但我們時刻關注著舞鋼的發展壯大,它1970年誕生,至今己經將近50歲了。如今,它已發展成資產上百億,員工過萬的大企業,為三峽建設,為國產大飛機制造,為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驕傲,因為它的壯大也有我們的一份貢獻。

難忘武漢實習生活,難忘舞鋼建設歲月!

許昌一高畢業的我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留在了舞鋼

​【作者簡介】嶽愛霄,許昌一高68屆畢業生。下鄉到寶豐縣小店公社。71年召工至舞鋼公司。82年調鄭州工作到退休。喜歡讀散文、雜文,偶爾書寫。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