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林徽因為他寫了《你是人間四月天》,他卻成了失敗的“掃地工”

(說歷史的女人——第1027期)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林徽因為他寫了《你是人間四月天》,他卻成了失敗的“掃地工”

這首詩即林徽因寫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此詩向來頗有爭議,一種說法認為這是林徽因為悼念徐志摩寫的詩;另一種說法是林徽因寫給兒子梁從誡的詩。持後一種說法的有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他說當年兒子剛出生,妻子林徽因欣喜之餘詩興大發,為兒子揮毫題詩。

因為林徽因本人並沒有明白表示是為誰寫的,這裡姑且按梁思成的說法吧,因為他是詩人的愛人和知音。而且從詩中的“笑響”“鮮妍”“天真”“鵝黃”“新鮮初放芽的綠”“夢期待”“希望”等字眼裡看,此詩也不像給一個大男人寫的,倒是真的像給一個出生不久的孩子寫的。

林徽因在詩中給兒子寄予了美好的願望,她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成才,有美麗如詩一樣的生活。

然而,林徽因唯一的兒子梁從誡後來果真如其母所願嗎?

我們都知道,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愛情故事被傳位佳話,原因並非是他們的愛情有多麼浪漫——林徽因的浪漫傳說都是其他人造成的,其實她是一個很現實的人,不然他就選擇徐志摩了。她和梁思成其實是很“人間”的,所以她頂多能寫出“人間四月天”,但絕不會創作出徐志摩筆下的“一片雲彩”。

因為林徽因是人間的,所以她才會跟梁思成一起成為建築學家;因為天上的神仙不需要人來為其設計建築。毋庸置疑,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都是建築學方面的傑出人才,所以他們自然希望自己的兒女也成為建築學家。

尤其是對於兒子梁從誡,他們夫婦是寄予厚望的。其名“從誡”即出自北宋著名建築學家李誡。李誡曾主持修建了開封府廨、太廟及欽慈太后佛寺等著名建築,並編寫了中國第一部詳細論述建築工程的著作《營造法式》。

但是,做為中國最知名學府清華大學的最知名專業建築系的創建者,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妻,他們的一對兒女梁再冰和梁從誡,卻都沒有從事建築學,他們甚至都沒有如父母所願考上清華大學建築系。梁再冰上了北大外語系,後來當了記者。

而梁從誡當時考清華的建築系時,僅差2分沒有被錄取。林徽因知道後,做為清華建築系一級教授的她,不相信兒子考不上,居然去查了考卷,結果呢?她很無奈。那麼林徽因曾經為他寫了《你是人間四月天》,原是想讓兒子如詩一樣地生活,可梁從誡後來生活的怎樣?他居然稱自己成了一個失敗的“掃地工”(或掃地人)!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本期分解。

林徽因為他寫了《你是人間四月天》,他卻成了失敗的“掃地工”

(一)四合院裡的詩意童年

的確像林徽因詩中寫的,梁從誡確實曾有過一段詩意的童年。他於1932年出生於北京著名的北總布衚衕的一個四合院裡,這裡曾是一個很詩意的環境。林徽因曾用這樣的詩句形容這個院子:“一條枯枝影/青煙色的細瘦/在午後的窗前拖過一筆畫”。

再看看他家的鄰居都是誰:大學者錢鍾書、楊絳夫婦;大文豪沈從文、張兆和夫婦;大哲學家金嶽霖等等。再加上可以入詩的父母梁思成和林徽因,梁從誡的童年想沒有詩意都難。

當年沈從文經常來他家玩。這天梁從誡聽大人們說到《從文自傳》時,便好奇地問沈從文:沈伯伯,什麼是“自傳”?

於是,穿著一身長衫的沈從文便跑到院子裡,呼地一下把兩臂張開,大鵬展翅一樣,在原地轉了一圈說,“這就是從文自傳!”

還有那個暗戀了林徽因一輩子的哲學家金嶽霖,也經常到他家玩。梁從誡和姐姐梁再冰叫他“金爸”。“金爸”還教他們姐弟倆唱兒歌:“雞冠花,滿院子開,大娘喝酒二孃篩”……

當然還有,錢鍾書家的貓和梁從誡家的貓打架的事,還引起楊絳和林徽因倆人也吵了一架。梁從誡當時是如何覺得好玩的?你淨想了,呵呵。

然而,梁從誡的詩意的童年沒持續多久就結束了。

(二)土坯房裡的苦難歲月

因為抗戰爆發了。那年梁從誡5歲。他從5歲起開始了一段苦難的歷程。

他的父母說,不能當亡國奴,不能活在日本人的旗幟下。於是在日軍佔領北平的前一晚,他們拋下了安逸的四合院,一家老小奔赴西南“大後方”。當時,梁思成夫婦帶著老人和孩子,還有行李,幾乎把中國所有的鐵路都走了一遍,共計上下舟車16次,進出旅店12次,到達了長沙。

但在長沙時,他們全家差點死於非命。當時日軍飛機經常轟炸。在日軍飛機的轟鳴聲中,在炸彈一次次爆響之時,梁思成曾無數次地用雙手摟住一家人。有一次,一顆日軍飛機擲下的炸彈落在他們住所約十五碼的地方。那時梁從誡的父母、外婆,全家人都在,他和姐姐因生病還躺在床上。幸虧那枚炸彈奇蹟般的沒有炸響,好懸!

後來梁從誡回憶道:“誰也不知道我們怎麼沒被炸個血肉橫飛的。”

第二天,母親帶著他和姐姐踩著碎玻璃碴子,在破磚爛瓦中找能用的東西。母親找餐具,他和姐姐找積木。

後來他們又逃難到昆明。在昆明郊區,梁思成從村裡借來一塊地皮,用未燒製的土坯磚蓋了三間小屋。曾經住四合院的梁從誡住進了爸爸自己蓋的土坯房。沒有玻璃,窗戶上糊了一層紙;沒有塗料,牆上糊上泥巴。梁思成和林徽因,兩個可以進入史冊的建築學家,一生中唯一給自己建造的房屋就這。

在這段艱難的歲月裡,林徽因由於旅途的奔波而患上難以治癒的肺病;梁思成也因以前由車禍造成的後遺症發作,脊椎疼到無法坐立;兩個孩子還小,梁家當時的處境可用苦難來形容了。

林徽因曾用狄更斯筆下的難民自比,“我的兩個孩子越來越像狄更斯筆下貧民窟裡的難童”。當時梁從誡腿上滿是各種蚊蟲叮咬的疤痕。後來他兩腿上又長滿了疥瘡。因為買不起鞋,只能穿草鞋,腳被草鞋磨破了皮,他就讓父親在煤油燈下給他剪死皮。忍著劇痛的梁從誡一聲不吭,父親非常感慨,誇他真是個好孩子。

1940年冬,由於日寇對昆明的空襲日益加劇,梁從誡又隨父母西遷到四川宜賓附近的一個叫李莊的小村。仍然是十分簡陋的住所。1942年開始,梁思成在這間簡陋的小房裡,就著一盞煤油燈寫《中國建築史》。在這盞煤油燈下,梁從誡聽母親給他讀米開朗基羅的故事,也跟著母親學畫畫,跟父親做玩具。

梁思成夫婦即便是在逃難中,也沒有閒著,他們在沿途經過的許多地方都進行了古建築考察。他們經常到荒山野地,風餐露宿,住過古寺破廟,進過蝙蝠亂飛的黑暗的山洞,梁從誡跟著父母沒少受苦。

(三)兩分之差,中國少了個建築學家

戰爭終於結束了。1946年7月,他們全家回到北平,梁思成和林徽因開始在清華大學開創建築系。

1950年,18歲的梁從誡奉父母之命報考清華建築系。但平常成績優秀的他竟鬼使神差地考砸了。差兩分沒有考上!當時他父親是建築系主任,母親是建築系一級教授,再說本來建築系就是他父母創辦的,擱一般人,不就差兩分嘛,開個後門就進了。可是,梁思成夫婦說,不行,不能搞特殊。

而母親林徽因還不服,她不相信兒子考不上。於是就以教授的身份查了兒子的考卷。結果她看到梁從誡在卷子上寫了這樣一句話:“我不喜歡建築學,我喜歡的是歷史。”

這下兩口子徹底懵了。閨女梁再冰就沒有考上清華建築系,結果被錄到北大外語系;就靠兒子了,結果兒子也沒有考上!問題是梁從誡那句話,看來這小子是故意的,故意差幾分沒考上,氣你!

沒轍,梁思成夫妻倆就不再逼兒子搞建築了。他們還是很開明的父母。梁從誡終於戰勝了雙親,逃出了父母的設計,最後以第二志願被清華歷史系錄取。

三年之後,他又從清華轉到北京大學歷史系,跟姐姐一樣上了北大。後來人們調侃,這姐弟倆有點笨,考不上父母當教授的清華,降格到北大。其實,這姐弟倆勝利了,他們都不想搞建築。指不定,姐姐梁再冰也是故意沒考上清華的。

1954年,梁從誡從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後,曾師從陳翰笙先生攻讀世界史研究生,畢業後赴雲南大學歷史系任教。

1962年,他回到北京,在國際關係研究所從事世界史研究。自此,梁從誡徹底成了一個歷史學者。如果他當初聽從父母,上建築系的話,他很可能成為一個建築學家。也可以說,他高考時,差了2分,讓中國少了一個建築學家,而多了一個歷史學者。

(四)從歷史教授到自然之友

後來,中國進入特殊歷史時期。1969年,梁從誡被下放到江西“五七幹校”進行勞動改造,在那裡,他學會了犁地,焊接,開拖拉機。

1978年,他回到北京,在大百科出版社工作,多次為美國大百科全書訪華團做翻譯。80年代後期,他辭去公職,在“文化書院”擔任導師,並在工作之餘,主編了《知識分子》雜誌。在雜誌的前言,梁從誡寫了這樣一句話:“有人把知識分子譽為社會的棟樑,大腦等等,我們卻寧可對他的侷限性保持一點自知之明。”是的,梁從誡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在“文化書院”擔任導師期間,梁從誡收到了一位環保學家的投稿,文章中指出: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為失去土地的農民提供了出路,但也成為了對後世影響巨大的分散的汙染源。

從此,梁從誡看到了中國存在的巨大的環境汙染隱患。

1993年,他在“中國文化書院”下注冊成立了“綠色文化分院”,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啟動資金,是他向親戚借的300元。夫人方晶是“自然之友”的第一個會員,他的辦公室就是當時梁家在乾麵衚衕裡的小小的客廳。

當時的梁從誡已經辭職,他沒有任何收入,家裡的一切開銷以及“自然之友”所需的花費,都靠夫人方晶的一點點退休金。自然之友的第一次會議,在京西八里莊的一片荒地上舉辦,梁從誡發動朋友親戚,一共聚集了82個人到場。

從這裡開始,61歲的梁從誡帶著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環保的道路上艱難地前行。

他將收集來的廢紙裁成小塊,然後寫上姓名和聯繫方式,這就成了他的名片。

環保從自我開始。只要外出吃飯,梁從誡就一定會帶上一個大布袋,裡面裝著用了很久的筷子和勺子;哪怕是赴什麼宴會,他也會拿出自己的筷子;他永遠隨身攜帶著一個已經發黃了的舊手帕,他從不用紙巾。

他辦公室裡的打印機,文件櫃等,都是朋友嫌舊不要了送給他的;一組黑色的沙發是從垃圾堆裡翻出來的;他招待客人時永遠只倒半杯水,怕“倒多了喝不完浪費”。

林徽因為他寫了《你是人間四月天》,他卻成了失敗的“掃地工”

平日裡,不管是上街買菜,還是去政協開會,梁從誡都會騎上他那輛老掉牙的自行車。一次政協會議時,他還被門衛攔了下來,問他,“你是給誰報到的?”梁從誡說,“給我自己!”門衛表示懷疑,他只好掏出了工作證。

自從梁從誡幹上了環保,他成了一個“不受人待見”的人,成了在很多場合顯得格格不入的怪老頭子。

1999年,在上海全球500強財富論壇上,當大老闆們興奮地描述著自己的未來藍圖時,梁從誡卻鐵青著臉。

他說,“你們所津津樂道的‘世界工廠’實際上只是‘世界廚房’。用我們的原料做好飯菜,端上國際大餐桌,給我們剩下一堆雞毛蒜皮爛骨頭,還有煙熏火燎的汙染!”他問企業家們:“你們想過承擔什麼責任沒有?”

在川西一個小縣城裡,他指著前來敬酒的縣長,放大嗓門呵斥:“這裡的水跟醬油湯一樣,你們還好意思喝酒!”

在海南,他跑到沙灘上撿了滿滿一袋的垃圾,一路隨身攜帶到餐廳。當官員們對著他誇海南水好,人好,空氣好時,他把那一整袋垃圾拿出來,啪地一聲擺在當地官員面前……

一點面子不給。

他還曾跑到各所高校,各個企業去演講,告訴大家環保的重要性。這在當時經濟極速發展的大潮中,梁從誡的這種做法,實在是不合時宜。

林徽因為他寫了《你是人間四月天》,他卻成了失敗的“掃地工”

1995年,梁從誡瞭解到雲南德欽縣為了經濟利益,決定砍伐100公里的原始森林,而這片森林裡有200多隻珍貴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為了制止當地政府對原始森林的破壞,他堅決地通過媒體關注這件事實,又利用自己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上書中央領導。後來由政府撥款給雲南德欽縣,來解決財政上的困難,從而保存了這片森林,也使這群金絲猴得以倖存。

他又到青海格爾木考察藏羚羊和野犛牛的生存處境。為保護藏羚羊,他發動“自然之友”全體會員支持反偷獵組織——“西部野犛牛隊”。“自然之友”為保護藏羚羊的“野犛牛隊”籌款40萬元。當他去看望野犛牛隊成員時,一群不善言辭的康巴漢子,抱著他哭……

當時67歲的梁從誡登上4000多米高的崑崙山口,親手焚燒收繳的近400張藏羚羊皮。

(五)失敗的“掃地工”

1999年,梁從誡獲得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和香港地球之友頒發的“地球獎”,以及國家林業局頒發的“大熊貓獎”。

梁從誡先生晚年以國家的掃地人自稱,他說“這個國家是我們的,地髒了,總得有人掃吧。”從花甲之年起,他為這個國家做了十幾年的“掃地工”。

梁從誡先生曾說,“梁家三代生於斯、長於斯,這塊土地養育了我們,我們只能為這個社會、為這塊土地、為這個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

他還自嘲他們一家三代都是失敗者:祖父梁啟超戊戌變法失敗;父親梁思成為全面保護北京古建築失敗;他的環保工作經常受阻,經常失敗。他是個失敗的掃地工。但是,他們梁家人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2006年,他騎自行車出行時遭遇車禍,此後身體每況愈下,連走路也困難了,但他沒有停下對環保工作的鼓與呼。

2010年10月28日,梁從誡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78歲。

梁從誡用後半生為國家“掃地”,最終以樹葬的形式,永遠地睡在了昌平十三陵的國際友誼林內。他的骨灰被撒入幾棵小樹周圍的土地裡。

生前為環保而奔波,死後也要化作肥料來滋補幾棵小樹。人類的生存環境離不開樹。沒有樹,沒有“一樹一樹的花開”,還會有春天嗎?

梁從誡,沒有像其母林徽因所期待的那樣,詩一樣地活著,卻如詩一樣地死了。

林徽因為他寫了《你是人間四月天》,他卻成了失敗的“掃地工”

但是,對於一個有崇高信仰的人來說,他是不會死的,死是另一種生的開始。他永遠生在春天裡,就如其母林徽因所期待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參考資料:電視紀錄片《梁從誡》、《梁思成傳》、《林徽因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